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美术教师就是一名文化传承者, 教师在备课前要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多钟渠道了解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师示范引领的同时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亲自体验、感受继而生成自己的能力是上好一节美术课关键,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有效途径。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回顾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关键词:素养;引领;教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9-01
  0
  作为从教30来年的一线美术教师,对于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我感受颇深,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学习提升素养
  美术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美术教师就是一名文化传承者,教师平时要多阅读,了解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在备课前要熟悉教材,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这样在课堂上就会运用自如,信其道。我在教《剪纸》一课时,首先向民间艺人学习了各种剪纸的方法和技巧,又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了剪纸的历史与内涵,在课堂上针对不同认知水平学生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时教师平时更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让学生感知到老师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继而亲其师。
  二、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教师备课就是备教材、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難易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重难点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和问题,备课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好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制定出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思路。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教师在上课前如果教学需要可以设置示范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喜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败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
  三、示范引领培养兴趣
  教师示范引领的同时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亲自体验、感受继而生成自己的能力是上好一节美术课关键,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有效途径。我在上《借物寓意》一课时,通过示范导入的情境设计进行自我介绍。激起了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并让学生参与体验总结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点线面的构成美,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满满,余犹未尽。对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与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实感,才能画出动人的作品。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可给学生一些上台参与、展示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肯定和补充不足,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
  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动手给他改一改,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使全体学生一起进步。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四、讲究方法多元评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把教材用活,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在课将要结束时,教师要注意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回顾本课的重难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知识。
  课后小结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来进行,让学生自己点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讲一讲这幅画好在什么地方、表现了本节课所学的什么内容、这位同学是怎样用画笔来表现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使学生重新回顾了所学知识,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又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五、务实创新彰显个性
  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就是教学要“到位”,首先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要把美术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改变过去“掐头去尾只烧中段”的做法。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美术,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光有充分的准备和详实的课堂设计是不够的,因为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学生的课堂问题。所以,教师除了有充分的准备,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解决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用教学机智调动起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任松山.《论小学美术教育》2012年第一月(上).
  [2]沈霞.《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20期.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新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课堂;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高中住校生在我国各个城市和各个地区都非常普遍,相较于走读生,住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住宿学生休息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班级稳定性。新时期互联网技术正实现不断发展,学生们对网络接触能力非常强,本文结合实践研究,对现阶段住校生分层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分层管理做探究。  关键词:高中;住校生;分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
摘要:就现在社会来说,许多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语文的学习能力下降,成绩的波动比较严重,其中,形成这样局面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都与初中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形成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的严重脱节。而这种现象,对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对此,现代的农村语文教师要做好六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在进入初中时语文的学习质量能稳步提升。基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农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依据此理念,笔者设计了《借生日》一文的教学流程及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48-01  一、教材简介及说明  《借生日》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六单元的课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母女两为过生日而赠送礼物的场景,巧妙地将家庭的温
摘 要:教学原生态应该回归到本应属于生命主题的活动中去,施以自然有效而不是浓妆艳抹的教学,最终目的是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建立一种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及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  关键词:课堂;数学;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03-2  什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非常适合小学语文中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活走近课堂,使生活与学习相联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从“以做促教、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三方面谈了在教学中应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
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尽可能让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新课
摘 要:中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今天,我们应将学生的培养视为重中之重。笔者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班主任,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爱护。  关键词:学习;能力;关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86-1  时光荏苒,笔者在职业学校担任会计专业班的班主任已经五个年头。很多校里校外的人都说
摘 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责任所在,使命所系。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五项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38-1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曼思曾说过:“习惯仿佛一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我国对初中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对初中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初中生的个人文化素养,也让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接受度不一样,而初中教学通常是大班教学,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分层教学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对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进行分层,达到有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