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真的没法教,有些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可学生还是不理解,不知是怎么回事……”。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除了与教师的“讲”有一定的关系外,主要还是学生没有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愉悦、向上的状态,避免学生的情绪陷入悲伤、灰心、颓废的境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进取心,尽力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无数事实证明: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因为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思品课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一、全新的教学观念是培养积极心态的前提
  
  有心里学家指出:一个人是否有主体意识,将会影响他的心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平等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抛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体验成功的愉悦。
  
  2.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学生观。为此,教师不应该有以下错误的观念与做法: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纯粹当“观众”;无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展性: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而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无视学生的差异性: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
  
  3.惜时高效的时间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其实已经听懂了,可教师还在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已经学会了,可教师还是要学生不厌其烦地练;可说可不说的话,教师还在津津有味地说,甚至拖堂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等。实际上这种现象无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只能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态。
  
  二、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培养积极心态的渠道
  
  学生的积极心态到底怎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气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1.激情取信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就必须使学生“亲其师”,为此,思品课教师应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形象,以激发学生情感,取信学生。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塑造自己:首先,真诚的微笑——可亲。课堂上教师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殷切的期望,从而自觉愉快地学习。其次,优良的素质——可敬。教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而主动参与学习。第三,道理讲透——可信。理论脱离实际,或对具体实际问题含糊其辞,观点不鲜明,语言表达无层次,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 2.创新设计 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它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信息,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开拓新境,能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独特的教学方式是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 1.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统治”课堂。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主动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2.设置疑问,激发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性。要使教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提问时,首先,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其次,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不应也不准张口就问,而要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倒好处,切不可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易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3.问题设置要精妙,要有教育品位 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而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的提问,既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学生积极的心态的培养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不断努力。只要我们遵循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艺术,使课堂形成一个磁场,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文章主要从学生需要、融洽关系、做好课上准备工作和联系实际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地理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地理教学基本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己任,同时要改变教学方式。地理学科是综合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强迫式的学习早已成为过去,但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以下是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薄见,与大
摘要: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应《生物学》课标、教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适应学生和课堂教学。只有适应生物学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教育教学之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适应性;教学初探  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因新教材所涉及的面广、量大、范围宽,天南海北尽可收入,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知识点浓缩简化,又因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对教材课标的理解钻研程度不同,教学差异性很大。为了搞好该学科的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一定的任务,如何既使大多数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又使差生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作业,就此本人谈几点做法:    一、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要加强记忆    在课堂上,特别是在自学这一环节,安排时间给学生,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等等,同时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二、抓住旧知识复习,温故而知新    新授的知识总是与旧知识有很大的联系,差生学习新知识之所
In the present paper,FT-mid-IR fiber optics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yroid tumor.A modified WQF-500 FTIR spectrometer with MCT detector and mid-
摘要:新世纪,为了培养适应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高中教育起着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育地位得到了提升。它不再仅局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发学生的智力及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上,而更深远地强调了人文教育。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科;渗透;人文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育地位得到了提升。它不再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步骤。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它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情感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将会极大增强学生的美感、愉悦感与幸福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品德,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
12月3日 ,和9位同事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北京市三帆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跟教学习,在这次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二,校本课程的开设。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    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优秀的教学设计。之前,听说很多学校采用学案进行教学,我查阅大量文献研究学案教学在教学中的利与弊,学案有很好的针对性,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提前呈现给学生,而且在落实上也有很大的好处,但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乐意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变学习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