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我们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音乐欣赏力呢?
一、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源动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由于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因而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上音乐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过于单调和脱离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对有些内容的学习中往往提不起精神,甚至有些学生干脆就听不下去,造成学习的被动,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改变,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课变成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在欣赏《非洲民间乐曲片段》前,我让学生自己寻找与非洲有关的各种材料,上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谈了自己对非洲了解到的相关知识。有的同学了解到非洲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非洲的特产,非洲人的特点和民间聚会庆祝等,还有同学跳了一小段非洲舞蹈,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非洲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又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非洲民间乐曲片段》,在欣赏时我不时地穿插讲解乐曲中的乐器特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等,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大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接受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学生音乐整体感知能力
音乐整体感知能力是对音乐表现的多种要素,如音高、节奏、旋律、调性、音色、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的整体感知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目前中学音乐欣赏所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所选作品内容包括了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作品。由于这是一本面向全国的通用教材,所以就表现出针对性差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这就很难在一本教材中体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学生较熟悉的民歌、民乐作为切入点以便学生能简单、快捷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如在上《龙船调》这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聆听歌曲,再让男女同学对唱表演,然后通过对具体的旋律起伏、节奏的疏密以及速度、力度变化的分析让学生来理解与本课的有关知识点,由于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湖北民歌,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和积极性,再通过对旋律、节奏、速度 、力度的改编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音乐诸要素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音乐的想象力
音乐的非语义特点决定音乐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的表象,是非具象性的,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听者的头脑中形成客观世界的表象和意境,从而产生音乐欣赏的满足感。联想与想象并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以一定的生活经验、精神体验、文化素养为前提的。通過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欣赏京歌《唱脸谱》时,我让同学们凭自己的想象画脸谱,大家一边欣赏歌曲,一边从歌曲都内容中得到提示,画出了他们想象当中都各种脸谱,然后我又把事先准备好都京剧人物中的脸谱放映给大家看,他们即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美,同时通过视觉感受又加深了对京剧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反映这样的音乐课即轻松愉快又收获很多。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有时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具体丰富的联想。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画面来创造一个联想的空间,比简单地讲解更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运用合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他们只会墨守成规。只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朋友,注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的心灵火花。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是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目标的培养,将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废除这种教师的一家之言的作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由于教师的一家之言给学生带来的对问题不求甚解的态度。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分依赖教师,在合作教学中,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解放,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每首歌曲都会给人带来遐想,留下美好的印象。我们在听音乐时能引起联想的“闻乐而思”就是这意思。“闻乐而思”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溢八方,悟及哲理,就是对思维能力的锻炼。在音乐欣赏中仅靠听很难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会情绪漠然,达不到的欣赏目标。运用电教媒体,把音乐,图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听觉为,视觉,思维都同时参与到音乐欣赏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以上几种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需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欣赏水平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逐渐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了我们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源动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由于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因而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上音乐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过于单调和脱离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对有些内容的学习中往往提不起精神,甚至有些学生干脆就听不下去,造成学习的被动,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改变,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课变成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在欣赏《非洲民间乐曲片段》前,我让学生自己寻找与非洲有关的各种材料,上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谈了自己对非洲了解到的相关知识。有的同学了解到非洲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非洲的特产,非洲人的特点和民间聚会庆祝等,还有同学跳了一小段非洲舞蹈,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非洲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又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非洲民间乐曲片段》,在欣赏时我不时地穿插讲解乐曲中的乐器特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等,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大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接受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学生音乐整体感知能力
音乐整体感知能力是对音乐表现的多种要素,如音高、节奏、旋律、调性、音色、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的整体感知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目前中学音乐欣赏所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所选作品内容包括了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作品。由于这是一本面向全国的通用教材,所以就表现出针对性差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这就很难在一本教材中体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学生较熟悉的民歌、民乐作为切入点以便学生能简单、快捷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如在上《龙船调》这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聆听歌曲,再让男女同学对唱表演,然后通过对具体的旋律起伏、节奏的疏密以及速度、力度变化的分析让学生来理解与本课的有关知识点,由于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湖北民歌,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和积极性,再通过对旋律、节奏、速度 、力度的改编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音乐诸要素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音乐的想象力
音乐的非语义特点决定音乐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的表象,是非具象性的,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听者的头脑中形成客观世界的表象和意境,从而产生音乐欣赏的满足感。联想与想象并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以一定的生活经验、精神体验、文化素养为前提的。通過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欣赏京歌《唱脸谱》时,我让同学们凭自己的想象画脸谱,大家一边欣赏歌曲,一边从歌曲都内容中得到提示,画出了他们想象当中都各种脸谱,然后我又把事先准备好都京剧人物中的脸谱放映给大家看,他们即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美,同时通过视觉感受又加深了对京剧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反映这样的音乐课即轻松愉快又收获很多。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有时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具体丰富的联想。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画面来创造一个联想的空间,比简单地讲解更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运用合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他们只会墨守成规。只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朋友,注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的心灵火花。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是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目标的培养,将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废除这种教师的一家之言的作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由于教师的一家之言给学生带来的对问题不求甚解的态度。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分依赖教师,在合作教学中,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解放,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每首歌曲都会给人带来遐想,留下美好的印象。我们在听音乐时能引起联想的“闻乐而思”就是这意思。“闻乐而思”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溢八方,悟及哲理,就是对思维能力的锻炼。在音乐欣赏中仅靠听很难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会情绪漠然,达不到的欣赏目标。运用电教媒体,把音乐,图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听觉为,视觉,思维都同时参与到音乐欣赏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以上几种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需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欣赏水平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逐渐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了我们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