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中学语文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文学插图,粗略统计有近百幅。这些插图大都出自名人之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们并未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插图是可有可无的,上课过程中根本未提及;有的则只是简单提及,未作深入分析。这表明插图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一、先睹其“形”,由“形”入“神”
  中学语文中有不少插图是著名作家、诗人的画像。这些文学巨擘的头像,能体现出他们各自的神态、气质和风度,也显示其不同的个性。学生对这些作家、诗人的了解,往往只限于注解和老师的补充介绍,未能与其相貌联系起来,只知其“神”,未睹其“形”。头像插图正好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了忘却的纪念》时,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鲁迅的头像,并结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说说对作者的第一印象。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材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想象力,说出了各自的直观印象——“作者直直竖起的头发,就像其本人个性,决不妥协。双眉紧蹙,告诉人们他正在思考着问题。其表情严肃,也许他正在为革命青年担心,为唤醒民众而努力着”。学生对作者的直观感觉尽管还是从某个角度捕捉的第一印象,但它是学生从仔细观察中得到的第一印象,而且又是以口头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综合地反映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见由“形”入“神”,“形”“神”结合,能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伟大作家的头像,并说出自己的直观印象,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这些作家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进一步渴望阅读他们的作品。
  二、借助插图,引导预习
  有些课文,在讲授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根据画面提示再预习课文,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讲《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对不产荔枝地区的学生来说,要想象、理解荔枝的真实形状和习性,着实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讲授之前,就可利用文中所附的荔枝全貌图及结构解剖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理解荔枝的形体结构。老师也不必费较多时间对学生进行描述说明了,何乐而不为呢?
  三、图文对照,找出异同
  对那些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的插图,要让学生和课文对照着看,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之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如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要求学生将插图与原文对照,至少说出三点别里科夫与画面背景不同之处,学生受到启发,对插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文对照之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1.雨伞不同。插图中雨伞没有套子,而原文雨伞则是装在一个套子里的。
  2.脸部不同。课文中脸部老是藏在竖起的领子里,插图则没有。
  3.头部不同。插图中别里科夫戴着帽子,原文则未提及。
  4.胡子。插图中别里科夫有胡子,原文则未提及。通过对照,学生就可从整体上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能吸收和探究更多隐含的文字信息,补充和丰富课文的内容。
  四、借助插图,把握形象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小说都附有插图,小说中的人物、环境、细节等用文字描写的东西,往往被插图所代替。小说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故小说的插图也集中在人物形象的勾勒上。借助插图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其典型意义,必须经过“文字——画面——文字”这样一个过程,即将文字描写与插图对照阅读,反复揣摩,想一下插图还隐含哪些文学信息,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如《祝福》的插图是祥林嫂被鲁四老爷赶出家门,成为乞丐的肖像画。画面上的祥林嫂极度悲伤,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现这幅插图除画出原文那段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外,还可以看到画面下方的背景是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情景,这幅插图将“凶人愚顽的欢呼”和“悲伤的弱者”的不幸作了强烈的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祥林嫂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五、观察插图,揣摩用意
  一般来说课本中的插图大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也有一些是属于科学性的,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格局、方位、场面、人物关系、背景等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如《孔乙己》一文的插图也是科学性的,我们同样可通过这幅插图,体会作者的用意。课文开头有一段说明性文字:“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台里预备有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钱,买一碗酒喝……靠柜台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喝。”文中的插图,便是对这格局方位的再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插图,看一下“短衣帮”和“穿长衫”的到鲁镇酒店喝酒的位置各在何处?揭示了他们怎样的身份与地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观察插图,作者的用意也就不难把握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将图文结合起来,有分寸地把握、利用插图,发掘其隐含的文学信息和潜在功能,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听力作为英语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听力需要依靠词汇、结构训练以及上下文之间的相互作用领会说话者的意图,作出相应的正确判断。但在实际应用中,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思,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语言功底,还应了解一定的听力必需技巧。现就以下几个
“学困生” 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方法欠妥、习惯较差,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生很多,并且随着年级的递增、课程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衰退,信心锐减,英语学习成绩下滑严重。不断增加的英语学困生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
体育教学工作是包含着一个民族素质问题,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看见人们往往忽视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技巧,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和毅力,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讲一讲:  一、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的作用  (1)队列训练。队列和体操队伍是对学生身体姿势、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学生在共同的
为了提高处理电焊机型式试验报告的工作效率,同时使试验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准确,本文叙述了采用微计算机处理电焊机型式试验报告的过程。 1、应用PIED、PIPER八位徽计算机简介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产生一种获得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能够积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抛砖引玉。  一、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然而,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一直有争议。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学校老师到底采用哪种方式授课更为合理,更适合当今学生的身心发展,更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商议。  一、先教后学的优势和缺陷  所谓先教后学,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传授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学科中的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多渠道 延伸 观察 体会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立足教材,拓宽视野  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堂学习,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个基本理念,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标的始终。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训练-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和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而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是实现和谐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做到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积极互助,使教育的各方面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