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学科中的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多渠道 延伸 观察 体会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立足教材,拓宽视野
  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堂学习,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的语文课还没有达到完全脱离教材的地步,这是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决定的。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1.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学习的内容
  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通过图书馆,网络技术,可以使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查阅文本,网上搜索等拓展性实践活动。
  2.修改延伸课本,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曾听到过我校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了《夸父逐日》等童话后,设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心中的童话》,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读了许多童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据执教老师说,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童话故事,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位学生原来不喜欢看书,现在不停地叫家长买书。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喜欢,学有收获。
  (二)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生活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1.走进自然,感受生活
  我在执教四年级一节语文课《乡下人家》时,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家乡。了解家乡现在的季节有什么特点,可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搜集描写乡下人家的故事传说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到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家乡特点,有的朗诵描写乡下人家的儿歌,有的讲述家乡的故事传说……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走进社区,体验生活
  “生活即学校,社会即课堂”,开展“探访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从而认识家乡,感悟家乡,热爱家乡,弘扬创新精神。同时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底蕴,培养敏锐的认知力,独特的领悟力,丰富的情感力。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与学习模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主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带来了新的师生关系,这对教师传统的思维,认知和教法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活动中,我们深感能力的不够,知识的贫乏。因此,要想承受住冲击,体现教师价值,就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去适应。
  1.教师认识到要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观念得以更新,摈弃传统教学中的陈旧思想,既做“教练”,又做“陪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从“权威”的位子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探究,体验分享学生的感受;不能越俎代庖,要放手让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主动地,直接地在活动中发展个性,提高能力。
  2.教师认识到要向复合型智能教师转化,做“一条流动的河”
  我们这个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不断扩展知识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的教师还要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要有较强的情感能力,动手能力,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能力。
  (二)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1.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的新课型。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问题上,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意识
  卡耐基以他自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说到底是与人合作的意识与技巧。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学生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或是解决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常常需要在一起进行讨论,然后与同伴分工合作,在这一活动中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技巧。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取得一定的成效,必须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但它又具有模糊性,更具有非直线性。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必须让学生多接触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要让学生多参与思考,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元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中新兴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听、说、读、写四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多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论述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语文的基本规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单列了“说话”“听话”一项,同“阅读”“写作”平起平坐;教材也编排了较为丰富的说话训练内容。为了能尽快转入素质教育轨道,更好地贯彻大纲精神,把握教材中说话训练的内容,有效地
期刊
听力作为英语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听力需要依靠词汇、结构训练以及上下文之间的相互作用领会说话者的意图,作出相应的正确判断。但在实际应用中,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思,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语言功底,还应了解一定的听力必需技巧。现就以下几个
“学困生” 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方法欠妥、习惯较差,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生很多,并且随着年级的递增、课程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衰退,信心锐减,英语学习成绩下滑严重。不断增加的英语学困生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
体育教学工作是包含着一个民族素质问题,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看见人们往往忽视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技巧,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和毅力,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讲一讲:  一、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的作用  (1)队列训练。队列和体操队伍是对学生身体姿势、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学生在共同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产生一种获得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能够积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抛砖引玉。  一、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然而,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一直有争议。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学校老师到底采用哪种方式授课更为合理,更适合当今学生的身心发展,更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商议。  一、先教后学的优势和缺陷  所谓先教后学,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传授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