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常态,追求实效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常态课教学实效性为目的,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等问题潜心研究,寻求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理性的顿悟——回归简单朴实的常态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态;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都追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往往忽视了常态的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常态则是相对于“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而言的,是一种平日教学中常见的课,是一种靠老师的嘴和粉笔完成的课,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课,也是一种最讲究实效的课。
  
  一、小学语文常态课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课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常态语文课”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基于阅读的需要,也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更是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习惯和方法等方面素质发展的需要。针对具体的课文,学生在整篇读的基础上可以片段读、语句读、反复读、重点读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在语文课堂中,把有效的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把充分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
  2.工具性、基础性和知识性
  “常态语文课”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渐渐退出语文课堂,工具性、基础性、知识性明显回归基础教育,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如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重新进入课堂,具体落实,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强调方法指导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机动地使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中,“过程和方法”是三维目标之一,“常态语文课”更为强调“过程意识”和“方法意识”。
  
  二、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追求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研的核心。如何把常态课打造成生态课堂、绿色课堂乃至有生命的课堂,达到实效性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师教研的主攻方向。
  1.明确“教什么”,还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双基”的理解也开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定位,并赋予更具时代特征的内涵:不只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与时俱进,还应当包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对知识的渴望,精神的探索、真理的坚持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都是新时期为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基本内涵,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内涵必须立足于“真实”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从模糊不懂到清晰全懂,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真诚的循循善诱、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真实的学习过程”,已成为课改一线的最强烈的呼声。
  2.明确“怎么教”,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古人云:思而不学则殆,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真正的“语文实践”是在广阔、开放视野下的进行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的过程,是对文本的合理的开发与重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巧用文本,依据文本特点去进行合理的开发与重构,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3.明确“教得怎么样”,讲究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包括组织艺术、引导艺术、顺应和同化艺术等。讲究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轻松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的教学,从而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把语文教学生活化、综合化、生态化,指向学生精神、心灵、生命情感。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在“实”字上下工夫,必须注重常态课的研究。让常态课在回归中升华,让语文因常态课而尽显无限的魅力,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现如今都应努力完成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l] 李建平.课程专家解读新课程“双基”内涵 [N].中国教育报,2004-03-29(2).
  [2]王芳亮. 影响教师自评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回民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战术意识的培养是篮球教学训练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进攻战术意识的定义和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引起广大教练员和篮球专家的重视,以促进和提高基层篮球运动训练的水平。  关键词:进攻;意识;培养    现代篮球运动是参加竞赛的两个队,以篮筐为攻守目标,以争夺、控制球为前提,在特定规则规定的场地上,运用个人或整体的各种战术配合和特长组成总体攻守阵势,展开以控制球、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要组织和领导班集体,落实学校教育计划,从学业、思想品德和生活上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新人。每一位班主任,都面临着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的问题。要让班干部如己所愿,就应该尊重学生自我表现,鼓励学生毛遂自荐;自己成为班干部榜样,利用身教培养学生;公平对待班级成员,严格利用班规管理学生。  关键词:班干部;选择;培养;管理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学思考的原点。“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有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我们新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生命教育更成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的重中之重。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
姚佩芝译  译者简介:姚佩芝(1958—),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我们满足于我们现在留守的地方,因为我们不相信一切都永远如昨。《独立宣言》带来了这个改变的时刻,我们内心感受到这一时刻,它溢于言表……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致纽约民众演讲》1831年黑人团体    他的名字叫约翰·所罗门·威利斯,五岁时听到民谣传唱着“《独立
摘要:本文在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介绍,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单向的、灌输式的、学生被动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教师“独霸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尊重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实现三维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工作时间、学习时间基本饱和的状态下,大力开展课堂创新研究,提高课堂效率,改革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正在大力推
摘 要: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主要是应达到“目标准、方法新、讲练精、当堂清”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在轻负中高效学习。本文阐述了方法新与实现当堂清的关系,认为要实现轻负高效,就应采取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灵活运用,巩固强化,以做到当堂清。  关键词:激趣;探究;应用;高效;当堂清  现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
传统的手工课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而忽视美术文化的滋润、学生的主动性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思维与创作形式具有局限性。笔者尝试从教材出发,并抓住初中生思想上比较敏感、好奇心极强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好手工课,取得了理想的课堂实效。    一、利用好奇心,把好“导入”关    1.激发学生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知识的传授和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把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当作一种外在的、附加的东西,这是不正确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中注意潜移默化,以形感人,以美引真,学文悟道。下面我就中学教学中的德育谈几
乡土史是学生身边的历史,是历史教学中最富活力的因素。中学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国历史教学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可以自编地方乡土史以补充教学,并把乡土历史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我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积累了点点经验,也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我从事教学的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孕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