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re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新教材给予教师更多教学手段的选择,只要在数学教学中适量、适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从而达到课改的目的。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促使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有机整合,它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了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锻炼思维,激发创造。
  一、以动态呈现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1、化无形为有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些课本上看来枯燥,抽象的数字、文字符号,在学生眼里都变成了活灵活现的有颜色的、能运动的、会说话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感情的具体形象的知识,使教学过程变得可亲可感。如:在讲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实物给正方体的六个面表上字母A、B、C、D、E、F,但由于实物不透明,观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且可透视,再结合实物进行教学,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们更有效的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如:初中几何《圆》这一章,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及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
  二、以探索代替灌输,优化学习方式,突破重难点
  1、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以探索代替灌输,突破重难点。如:在讲《三视图》时,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尚停留在感知上,而要让学生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由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难度很大,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想象、比较、抽象、分析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由感知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解决了教师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讲解。
  2、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以"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一课为例,教师设计制作了多个椭圆的构造实验,利用网络教室的操作平台及校园网,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完成意义建构,探究椭圆构造的方法,以及和其他圆锥曲线(双曲线、抛物线)的联系。
  三、学生的能力的改变
  1、“在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如:直线射线无限长,学生难以想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课件演示,把一条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把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无限长”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学生就能用一张正方形纸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它的1/4。学生能用学具通过折、量、比等方法,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观察学具,猜测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这一特征,并能将角1剪下来,经过翻转与角1的对角重合,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可看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验证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学的重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到之处。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建模的选修课,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建模的研究,通过数学建模选修课的设立,借助网络工具,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设计方案、市场调查、查阅资料、加工信息等过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批优秀的数学建模案例获得社会较好的评介,如:微波炉运输包装优化设计,宿舍输水管道问题的研究,概率问题,跳水池深度的计算等。
  四、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上数学课总要离不开画面,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减轻了负担,让学生、教师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于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熟知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问题变的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我们要经常提供学生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飞翔,那么怎么才能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给课堂注入生机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活动阵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应用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和
现如今大部分小学生不怎么喜欢数学课,成绩也不好。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这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关键。小学数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算术和空间基础知识,并为中学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纯粹的知识教授会把数学课变得枯燥乏味。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如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陈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析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
开展生态补偿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和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生态补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的外部性特征和当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政府在推进生态补偿中必须扮演重要角色。政府通过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强化财政职能作用,化解环境自身缺陷和市场作用不足的问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有人说数学高深莫测,难以接近;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毫无乐趣;有人说数学奥妙无穷,魅力无比……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数学具有大不相同的认识,其实以上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数学是科学的皇后”,真如带刺的玫瑰,香艳无比,也确实难以接近。笔者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面对的是许多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数学教学困难很大。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习刻苦,经过一番努力,也会取得理想的成
【摘要】事实上,差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差生的转化工作。差生的转化工作迫在眉睫。因为不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以后很多差生进入社会,不仅对差生本人一生有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之一。应试教育虽然也强调差生的转化工作,但其转化差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素质教育更强调差生的转化工作,目的不是仅为了提高升学率,更是为了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对社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