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高中文言词汇教学难点的原因分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词汇教学是个难点。有些中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中学生文言文水平提高很慢,教师出力不少,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文言词汇教学上。应当承认,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文言词汇,尤其是文言实词。
  语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变化最快,这一特点无疑给阅读文言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文言实词,一则数量繁多,学生难以掌握;二则字义繁复,学生难以理解;三则用法不同,学生无所适从。因而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拦路虎。
  现阶段造成文言词汇教学这一难点的原因有哪些呢?归纳如下。
  
  一、学生重整句翻译轻具体字词,文言词汇迁移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的学生上课只忙着记教师的翻译,要么写在书上,要么写在笔记本上,课堂上记住了翻译,但是单独把这句话写出来让他翻译时,却感到无从下手,原因就在于轻视了句中具体字、词等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的。同样,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学生文言文水平低下恰恰是原有知识结构并不牢固,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不稳定,可利用性不高以及可辨别性低造成的。学生在文言学习中应注重词汇的学习,一字一句的学懂,即弄懂这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它是什么词性,做什么句子成分,什么意义,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等。一字一句都搞明白了,翻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搞懂了、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后自然可以增强阅读其他文言文的能力。文言学习只记翻译,这就好比只会开特定的车;而从文言词汇入手来认真学习文言基础知识、钻研具体字词则不仅是会开特定的车而且还会开所有类型的车,进而还会拆装车、修车了。
  
  二、忽视文言词汇归纳,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
  
  面对新的学习或问题情境时,学生往往不能主动寻求当前情境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学到一个词就记这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知道联系这一词在其他课文中的其他意义和用法,这样,遇到课外的文言文阅读题时就会不知所措。比如,在《子路、曾析曰、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学到“浴乎沂,风乎舞雩”中“乎”用于句中相当于介词“于”,《论语十则》中学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乎”用于句末是语气词。把这两则知识归纳、整理后,遇到《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句时,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句中“乎”是用于句中相当于介词“于”。由此可见,学生应该及时归纳、对比、整理学过的文言词汇,这样才能逐渐建构起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体系,领会它的规律性和灵活性,从而触类旁通,获得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师的文言词汇水平与态度难担重任
  
  教师对待文言词汇教学的态度不尽相同。有些教师认为,文言词汇教学可有可无,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教师认为,文言词汇教学效率低下,费力不讨好;有些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为考试而教;有些教师习惯于把现成的答案、固有的结论教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理解得越好,从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而且,教师的文言词汇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的文言文水平本就不高,自身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也不透彻。
  
  四、文言词汇教学重点确立不当
  
  有些教师认为,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这些文言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工夫才能使其掌握,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把这些知识当作重点难点,不仅讲得细致,而且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做相关练习。结果学生背了许多知识点,做了很多句式和词语的练习,但在阅读具体文言语段时,由于未掌握基本文言词汇的含义,根本读不懂文言语句,所学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的知识也都无法应用。舍本逐末的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事倍功半。
  
  五、文言词汇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建构词汇体系,只要求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解释单一的意义,再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而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导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观念的陈旧导致了教学方法的落后,因而学生的文言水平很难提高。
  因此,我认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文言词汇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建构文言词汇体系对于学好文言文十分重要。学生要掌握好学习文言词汇的策略,积极主动地建构文言词汇认知结构,最终形成包涵文言实词系统、虚词系统以及推断文言词义方法在内的词汇体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揭示并掌握文言词汇规律,帮助学生寻找到建构文言词汇体系乃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还要加强探究性教学研究,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一、研讨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4节内容,是新增加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但高考考纲中对其的要求是II级水平,属于理解层次,所以学生不仅要能够举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例子,还要能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度出发,理解信息传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并能把信息传递与农业生产相联系,学以致用,同时从宏观的角度,表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进而体
在我国,中央与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总是有着奇特的化学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了人们无数的期待;会后的成果也如愿地满足了人们的期待。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永远都是课堂的引领者、驾驭者、建设者,都应当在课前、课中、课后对课堂进行有效组织。一、课前这里的课前,是指预备铃声响到教师、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前的这段时间。教师能否抓住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对这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案例1】 教师——课堂的引领者上课前三分钟预备铃声已经响了,某班教室有些学生在饮水机旁边排队取水,有三五学生一起聊天、打
随着新课程的推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方式出现并开始推广。新体育课程突出了面向新世纪、创造新生活的课程理念,着力探索体育教育实践与人们生活相联系的课程发展模式。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体育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和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加强师德修养    邓小平同志说过,“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作为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他
好的音乐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让人感觉不出教学过程设计的痕迹。从教学实践视角看,笔者以为,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CAI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上)Lesson 49在实际教学中就有一定的难度。初一学生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本节则要求讲述名词如何变为形容词、感叹句的用法等问题,还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来理解、巩固本节所讲授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尽快
中国一东盟合作共赢模式是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一大亮点。然而,在经贸合作火热的背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依然面临着贸易壁垒多领域存在、各国政治互信有待加强等诸多挑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有的教师自己感触很深,侃侃而谈,可是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感性认识,无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对诗词鉴赏考试望而生畏。因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
所谓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为一体的校园活动。新一轮课改强调课堂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过程为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课本剧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    一、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课本剧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