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适度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为一体的校园活动。新一轮课改强调课堂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过程为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课本剧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
  
  一、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课本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些适合演課本剧的文言文,那些文章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如《郑人买履》《黔之驴》《晏子使楚》《两小儿辩日》《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时,难免会感到晦涩难懂,对文言文会产生畏难情绪,编演课本剧的方式就可让学生快速接受并喜欢上文言文。教师可将全班分成三到四个大组,要求学生将文言文内容化为现代汉语,人物语言要求直接引用原文,学生组内协商后再推出编剧、导演、道具、演员等,然后各司其职、着手准备。之后的演出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在笑声中,学生们既掌握了文意,又体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人物形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2.课本剧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编演课本剧的过程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要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要有简单的舞台提示,暗示表演者掌握好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和动作,改编的过程即是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消化的过程,要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改编成对话,还要把很多叙述性的语言转化为对话。还有,表演时读音要准确,语气节奏要符合当时的情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表演能力。如编演《皇帝的新装》,老大臣去看骗子织新装时的心理是既惊慌又恐惧的,但却要表现出极力掩饰后的故作镇定,表演者就需要把这种心理通过语言和表情传达出来。这些编剧、排练的过程,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朗读能力。
  3.课本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本剧是一种集体性活动,学生在排演课本剧时,需要亲密合作,这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团结,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编排《智取生辰纲》,剧中的八位梁山好汉正是凭着精诚团结、各司其职精神,才最终用智谋麻翻了精明过人的青面兽杨志,获取生辰纲的。学生在表演时就要注意到卖酒的白胜、饶酒喝的刘唐、假意兜半瓢喝实则下蒙汗药的吴用和其余帮腔撺掇的好汉之间的密切配合,领会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表演更默契了,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编演课本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弊病
  课本剧作为新生事物出现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追捧,但是,随之带来的弊病是,不少课堂上出现了过频、过繁的使用课本剧现象,课堂只求热闹喧哗,没有冷静思考,甚至干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究其原因,第一,课本剧在编剧排练时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作为初中生,学业负担较重,无暇顾及;第二,课本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表演能力,往往只有少数擅长表演的外向型学生成为主角,多数学生只能处于看客的状态;第三,很多课本剧预设性过强,缺少动态生成,难以体现课堂的原汁原味,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作秀成分随处可见。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度运用课本剧
  1.把握好课本剧的目标定位
  编演课本剧最大的优势在于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换一种方式解读课文。那么,编排课本剧的目标定位在哪里?如小说《变色龙》的教学目标:(1)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2)体会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根据这两个教学目标,本文如改编成课本剧,若能把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见风使舵的语言、反复穿脱大衣的细节描写夸张地表演出来,就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2.把握好适宜改编成课本剧的课文的特点
  现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并非都适合改编成课本剧,适合改编的课文最好具有以下特点:(1)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2)人物不多,性格鲜明突出。(3)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4)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
  3.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虽然课本剧在课前需有预设,但预设过多,课堂上学生仅仅是按预设剧本去执行,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形式化,缺少生机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课本剧的课前准备应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为主,同时提倡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作即兴演出,再现课堂的“原生态”。
  4.把握好编演课本剧的时机和频率
  课本剧一般应该在课文学完之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编剧排演,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进行。
  课本剧的出现,曾经推动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快乐化”进程,也因为运用不当引起过较大的争议。其实,只要掌握好时机,选择好课文,控制好频率,指导好编排,调整好评价,课本剧一定会成为点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朵奇葩。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2013年,对于许多行业而言,尤其是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抓住“十八大”召开后的首年机遇,对其发展方向作战略调整,并有相应的业绩显示,无疑显得紧要而关键。广东海事局作为全国三大海区
一、研讨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4节内容,是新增加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但高考考纲中对其的要求是II级水平,属于理解层次,所以学生不仅要能够举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例子,还要能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度出发,理解信息传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并能把信息传递与农业生产相联系,学以致用,同时从宏观的角度,表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进而体
在我国,中央与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总是有着奇特的化学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了人们无数的期待;会后的成果也如愿地满足了人们的期待。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永远都是课堂的引领者、驾驭者、建设者,都应当在课前、课中、课后对课堂进行有效组织。一、课前这里的课前,是指预备铃声响到教师、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前的这段时间。教师能否抓住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对这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案例1】 教师——课堂的引领者上课前三分钟预备铃声已经响了,某班教室有些学生在饮水机旁边排队取水,有三五学生一起聊天、打
随着新课程的推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方式出现并开始推广。新体育课程突出了面向新世纪、创造新生活的课程理念,着力探索体育教育实践与人们生活相联系的课程发展模式。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体育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和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加强师德修养    邓小平同志说过,“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作为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他
好的音乐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让人感觉不出教学过程设计的痕迹。从教学实践视角看,笔者以为,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CAI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上)Lesson 49在实际教学中就有一定的难度。初一学生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本节则要求讲述名词如何变为形容词、感叹句的用法等问题,还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来理解、巩固本节所讲授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尽快
中国一东盟合作共赢模式是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一大亮点。然而,在经贸合作火热的背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依然面临着贸易壁垒多领域存在、各国政治互信有待加强等诸多挑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有的教师自己感触很深,侃侃而谈,可是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感性认识,无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对诗词鉴赏考试望而生畏。因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