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切入点,让探究充满乐趣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dn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符合儿童的天性,因为“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语文阅读本身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探索、研究、理解、发现作者对这个世界某个方面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探究实践的方法主要有角色体验式探究、模拟体验式探究、小组合作式探究、动手实践式探究等。尽管探究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实践应用时,教师首先要面对“如何切入”的问题,即怎样选择探究的切入点。因为找准了探究的切入点,也就摸准了学生的探究兴奋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准探究的切入点,展开探究呢?
  探究于反常之处
  一篇文本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主动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究。笔者以苏教版第六册《狼和鹿》一课为例,谈谈探究切入点的选择。
  ①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多媒体出示:狼和鹿)
  ②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鹿:活泼、美丽、善良。狼:凶恶、残暴。)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人们喜欢谁,讨厌谁?
  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最后一段是怎样来介绍狼和鹿的?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反而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④注意这两个称呼:功臣、祸首。追问: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⑤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存疑:为什么美丽善良的鹿群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而人们捕杀的狼居然成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源泉。在人们的心目中,狼是凶残的象征,鹿是美丽善良的象征,而文中,鹿成了“祸首”,狼成了“功臣”,这和人们平时的认知是相矛盾的,而这矛盾,正是启发学生质疑的有利契机。课上,教师抓住狼鹿异位的对比,鼓励学生发问质疑,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探究于变化之中
  ①(多媒体出示森林图)这就是100多年前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看了图片,谁来说说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凯巴伯森林的?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起来。
  ②交流句子。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25年后,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
  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④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时的凯巴伯森林(课件出示枯黄的森林图)。看到画面,你们有什么疑惑嗎?(20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而20年后的森林荒凉惨淡,巨大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紧扣关键词语,启发想象两幅森林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课始的疑问还没解开,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层层深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探究于猜疑之点
  ①让我们看看书上插图:活泼可爱的鹿儿瞪大了眼睛,四处张望,时不时提防狼的暗算。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看到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是啊,人们和你想的一样,于是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③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④请同学来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探究的过程中,假设印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结合看图,体会狼对鹿群的暗算,感受鹿群在狼的威胁下的紧张,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假想,“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怎么做?”学生按照常理思维,提出方法:“把狼杀掉,让鹿群不再受到狼的暗算。”此时,教师话锋一转:“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一个追问,让学生对自己的假想产生了怀疑,急切地想要寻求答案,来印证自己的假想。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当然,文本不同,探究点也不尽相同,可以从题目入手提炼探究的问题,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究等。只有找准探究点,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探究的活动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
其他文献
美,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它的美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所以说,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网络教学以及电脑多媒体的运用,现代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表述仍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其他教学手段替代不了的。语言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艺术,只有熟练使用它,才可以显示出它的美丽。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低年段的写字目标——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需从细处着手,持之以恒。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注重提笔准备  正确的握笔姿势 提笔写字,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握笔姿势。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书写速度和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提出“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何为基本活动经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史宁中认为:基本活动经验包括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  是否有利于获得基本知识技能  以教材前后知识为依托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否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以《画垂线》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垂直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也从原来的“配角”成长为“主角”,所有的课程都将成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到学科课程之中,力求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功的关键。那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呢?  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指病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以上皮细胞损伤及基底膜脱落、间质炎症、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度细胞外基
学位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即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呢?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论述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
小产权房的解决之道应是对侵占农用土地和违反城乡规划法建筑的房屋坚决予以拆除,对其他部分,可视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小产权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这样既缓解了国家建设保障性住
当下,人们通过互联网、基金会等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奉献爱心,帮扶他人,传递正能量。“公益”“志愿者”“社会责任”等字眼,正潜移默化到人们的信念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一个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强调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  播种:将公益理念植入孩子内心  让善良在童年扎根 善良是人生的
计算教学,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计算课教学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新课标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充分理解算理基础上来学习计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