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课算理的突破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计算课教学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新课标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充分理解算理基础上来学习计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的。因此,算理的突破就成了计算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算理突破过程的差异
  同样是计算课,因为教学理念、方法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对算理突破的不同,会导致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差别。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往往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案例一,教师出示了信息窗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蜜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几只?随后让学生列出57 29的算式,并简单说出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接着学生独立说出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口算的过程,展示交流后板书不同算法:①7 9=16(只),50 20=70(只),70 16=86(只);②57 30=87(只),87-1=86(只);③57 20=77(只),77 9=86(只)。并随机进行了练习。在教学减法时用了同样过程,随后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结束全课。一节课看起来很完整、流畅、没有任何意外,但是整节课中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没有主动学习的时间,一直都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的学习,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只知道了口算的方法,却没有明确为什么要这样算,也就是算理不清。
  案例二,教师同样是利用信息图在让学生列出算式、说出方法和结果后,再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并做了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了操作,并进行了交流、展示。但是教师在听学生在汇报时,并没有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引导,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将学生拉回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并在练习中反复讲解,使原本就抽象的算理显得更加复杂、繁琐,让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使用了课件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但是用的时间较长,并让学生觉得这样做不如直接利用算法进行计算简单,没有将抽象的算理简单化、形象化。动手操作只走了个过程,没有起到突破算理的作用。
  由此可见,计算课教学并不是要追求一节课内算的题越多越好,而应该在追求完成一定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好、理解透算理,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青岛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整合信息和问题,在列出24×12的算式后,先让学生观察算式与以前算式有何不同,明确学习内容。先用估一估的方法估出结果的范围,再根据以往经验独立算出准确结果,并交流方法。到这里,教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明确方法、进而教学竖式方法;而是让学生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表示出算法并指图说一说先算了什么,又算了什么,最后算了什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为什么要这样算。在理解了算理后,再让学生独立尝试竖式计算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整理出计算的顺序,优化了方法。并进一步强化4表示什么,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表示什么,为什么写在百位上,明确后进行了巩固练习。整节课下来教师虽然说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放给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者独立思考,最精彩的环节就是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圈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真正做到了数形结合,将抽象的算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计算的算理先于算法的本质抓牢了,算理也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算理通了,法也就形成了。
  学具操作突破算理的难点
  低年级学生在计算学习上还处于比较直观、形象的阶段,他们对抽象的算理经常会出现很难理解的现象。那么,如何突破算理的难点呢?笔者认为,通过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它,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知识的乐趣,就失去了认知与体验的桥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却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学具的运用和操作是引导、培养、发展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学习数学最初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因此,低年级教师必须借助于教具和学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儿童面前,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算理。如青岛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中,当孩子发现“316÷4的百位上是3,比4小,商不够一百”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先分什么,再分什么。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很快发现要先把一个大捆100根,分成10个10,再與3个10合起来,也就是13个10是130,把130平均分成4份,每份为3个10,余下一个10,再与6合起来是16,再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1,商就是30 4=34。在这个基础上再教孩子用竖式计算,并让他们思考商3为什么要落在十位上,孩子就顺理成章地想到3是表示3个10,应该落在十位上,顺利突破了算理这个难点。
  在操作学习中,能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究算理的兴趣。经过亲身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算理表象,从而建立运算模型,促进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
其他文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用心去摸索学习的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所以,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之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融洽的师生情感是基础  在课堂上为学生
美,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它的美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所以说,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网络教学以及电脑多媒体的运用,现代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表述仍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其他教学手段替代不了的。语言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艺术,只有熟练使用它,才可以显示出它的美丽。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低年段的写字目标——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需从细处着手,持之以恒。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注重提笔准备  正确的握笔姿势 提笔写字,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握笔姿势。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书写速度和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提出“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何为基本活动经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史宁中认为:基本活动经验包括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  是否有利于获得基本知识技能  以教材前后知识为依托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否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以《画垂线》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垂直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也从原来的“配角”成长为“主角”,所有的课程都将成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到学科课程之中,力求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功的关键。那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呢?  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指病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以上皮细胞损伤及基底膜脱落、间质炎症、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度细胞外基
学位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即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呢?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论述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
小产权房的解决之道应是对侵占农用土地和违反城乡规划法建筑的房屋坚决予以拆除,对其他部分,可视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小产权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这样既缓解了国家建设保障性住
当下,人们通过互联网、基金会等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奉献爱心,帮扶他人,传递正能量。“公益”“志愿者”“社会责任”等字眼,正潜移默化到人们的信念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一个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强调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  播种:将公益理念植入孩子内心  让善良在童年扎根 善良是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