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45-02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音视频
师:“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是一句救国的呼喊!
这段影片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六课。
影片中,学生们在呼喊“还我青岛,还我主权”。我们的青岛落入了何人之手?我们的主权又到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我们本课要首先了解的内容。
推进课程
板书:
一、五四运动背景
1、国际背景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这幅图片是在1897年瓜分狂潮时德国侵占青岛后修建的信号山,并在山上刻了国徽飞鹰为标志。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美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自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就想将中国沦为它的殖民地。早有独占中国野心的日本,乘欧洲各国相互厮杀,无暇东顾之际,借口对德宣战,但并没有攻打德国本土,却出兵侵入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进而强占了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
师: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忙中的二十一条,这二十一条的内容是什么?
生: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省内各主要城市辟为商埠。二、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地位。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未经公司同意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
师:通过这二十一条的内容,同学们能看出日本的目的什么?
生:将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
师:这二十条的内容可为是丧权辱国,亡国灭种。可袁世凯称帝心切,为了能得到日本的支持,除了第五款没有马上同意外,其他全部接受。之后,公开称帝,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性的反袁世凯的风暴。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②此时,从俄国传来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这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师:请同学们回忆,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结果如何?
生:十月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师:回答得很好。共同总结一下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
板书:
2、国内背景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1916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反袁风暴中被迫退位,6月6日在家郁闷致死。从此,国内陷入到北洋军阀混战的状态。
多媒体展示表格及问题
②五四运动爆发的阶级基础是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看表,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不断上升。
师: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③1915年,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的领导下,新文化运动广泛兴起。
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师:在这些思想的推动下,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这为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一战结束后,1919年初,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在会议上都提出了那些要求?
生:一、废弃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恢复关税自主权。后来,中国代表团又向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师:但会议是在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收回山东的合理要求,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也是直接原因。
板书:
二、五四运动经过
5月3日大学生在集会时,一个记者通告了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同学们听了悲愤交加,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手指,血书了“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上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
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师:阶段,时间,地点,主体,方式,口号。学生做了什么?
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把表格补充完整
多媒体展示表格
阶段 地点 主力军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多媒体展示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师:通过口号可以看出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阶段 地点 主力军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第二阶段 上海 工人 三罢斗争
板书:
三、五四运动结果
师: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北京政府1919年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位。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合约,为什么?
生: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特别是工人的罢工斗争,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对帝国主义是个强大的震撼,对北洋军阀形成强大的压力。
板书:
四、五四精神
多媒体展示
1、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凝聚了全国各阶层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奋斗,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3、五四运动还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师: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它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进行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
五四精神概括为八个大字: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探究:同学们举一些爱国主义事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献身精神,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祖国的一线,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所以说:“少年强之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过进步。”
这场发生在94年前伟大运动,在我们今天仍有如此意义,那在当时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呢?
板书:
五、五四运动意义
1、性质
2、功绩: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促使了人们思想的觉悟的提高,为国民大革命做了准备。
3、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范畴: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标志: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音视频
师:“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是一句救国的呼喊!
这段影片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六课。
影片中,学生们在呼喊“还我青岛,还我主权”。我们的青岛落入了何人之手?我们的主权又到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我们本课要首先了解的内容。
推进课程
板书:
一、五四运动背景
1、国际背景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这幅图片是在1897年瓜分狂潮时德国侵占青岛后修建的信号山,并在山上刻了国徽飞鹰为标志。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美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自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就想将中国沦为它的殖民地。早有独占中国野心的日本,乘欧洲各国相互厮杀,无暇东顾之际,借口对德宣战,但并没有攻打德国本土,却出兵侵入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进而强占了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
师: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忙中的二十一条,这二十一条的内容是什么?
生: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省内各主要城市辟为商埠。二、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地位。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未经公司同意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
师:通过这二十一条的内容,同学们能看出日本的目的什么?
生:将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
师:这二十条的内容可为是丧权辱国,亡国灭种。可袁世凯称帝心切,为了能得到日本的支持,除了第五款没有马上同意外,其他全部接受。之后,公开称帝,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性的反袁世凯的风暴。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②此时,从俄国传来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这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师:请同学们回忆,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结果如何?
生:十月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师:回答得很好。共同总结一下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
板书:
2、国内背景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1916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反袁风暴中被迫退位,6月6日在家郁闷致死。从此,国内陷入到北洋军阀混战的状态。
多媒体展示表格及问题
②五四运动爆发的阶级基础是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看表,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不断上升。
师: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③1915年,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的领导下,新文化运动广泛兴起。
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师:在这些思想的推动下,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这为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一战结束后,1919年初,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在会议上都提出了那些要求?
生:一、废弃势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恢复关税自主权。后来,中国代表团又向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师:但会议是在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收回山东的合理要求,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也是直接原因。
板书:
二、五四运动经过
5月3日大学生在集会时,一个记者通告了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同学们听了悲愤交加,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手指,血书了“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上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
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师:阶段,时间,地点,主体,方式,口号。学生做了什么?
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把表格补充完整
多媒体展示表格
阶段 地点 主力军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多媒体展示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师:通过口号可以看出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阶段 地点 主力军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第二阶段 上海 工人 三罢斗争
板书:
三、五四运动结果
师: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北京政府1919年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位。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合约,为什么?
生: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特别是工人的罢工斗争,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对帝国主义是个强大的震撼,对北洋军阀形成强大的压力。
板书:
四、五四精神
多媒体展示
1、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凝聚了全国各阶层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奋斗,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3、五四运动还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师: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它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进行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
五四精神概括为八个大字: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探究:同学们举一些爱国主义事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献身精神,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祖国的一线,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所以说:“少年强之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过进步。”
这场发生在94年前伟大运动,在我们今天仍有如此意义,那在当时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呢?
板书:
五、五四运动意义
1、性质
2、功绩: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促使了人们思想的觉悟的提高,为国民大革命做了准备。
3、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范畴: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标志: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