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若干概念辨异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h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施行的最后一年,我国学校教育在总体向好的趨势下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痼疾:学生体质下降、肥胖率、近视率人群增加等。为此众多研究从体育课程改革与价值功用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但基于教师体育教学当中专业能力却少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在课堂教学教师应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其中“三讲”包括讲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其他几点均较好理解把握,但对教学中的易混点却是许多教师与研究没有关注的。本文将对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见或甚于关注的易淆词汇按照教学操作的基本逻辑顺序予以辨析,旨在引起教师对日常教学概念的关注与思考,廓清其中的内涵区别,进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概念;辨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它的目标具体涵盖:强化体育,全面提高健康水平;习得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立德树人,培养良好的社会观念和心理品质;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科学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1]。为达成此目标任务,国家自1999年开始陆续颁发了相应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学校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发为学校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学校体育长期以往的发展惯性制约了作为教学主导的体育教师的能力。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教科书来指教学用书,它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习惯用语,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用是单一的课本。后来又出现了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为了适应教学理论的发展,重视学生自学指导,又出现了了第三种教学用书——学生自学指导书,所有的加在一起,便远远的超出了“教科书”一词的内涵,所以现今我们主张用“教材”而不再用“教科书”。从“教科书”到“教材”的转变体现了新时期下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但现今依旧有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理论新知存在认识偏差,这使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时充斥着误导、误解、误传,而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和干扰作用。本文将对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见或甚于关注的易淆词汇按照教学操作的基本逻辑顺序予以辨析,旨在引起教师对日常教学概念的关注与思考,廓清其中的内涵区别,进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1 体育教育目的与体育教学目的
  目的一般是指人或组织对行为结果的主观设想,教育的目的是对所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根据不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改革开放后,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当中第一章第五条表述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国家制定的教育总目的应当适用于全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体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健康体魄,培养坚持锻炼和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3]。体育教育目的制定应需在符合体育目的基础之上,适配国家教育目的框架下不断深挖各项体育运动属性及价值功用,考察社会需求及受教者要求研究而得出。它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教育方法、评价体育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它应指明体育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往往不具备明显的操作层面的意义,它对各种形式的体育教育和教学活动有指导和制约作用。体育教育目的的达成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而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承托,体育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及目标的达成则是体育教学目的的关键点。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的,而达成体育教学目的就是落实体育教育目的的过程。
  2 体育培养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
  目标是意识所针对的具体的行为对象,是人们想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它是人们通过努力,期望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它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学校体育目标是教育目的(总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在学校教育的范畴内,关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预期结果[1]。按照逻辑层级划分,学校教育目标又可分为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的达成则需要以各类课程为媒介来制定出适配培养目标的课程目标。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课程集合体其目标的制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而同一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内容、不同阶段拆分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为了确保体育教育目的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就需要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化,要明确体育培养的目标。体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制定则需要参照国家发展,体育行业趋势及学校定位通过研判、分析、总结、提炼而得出。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教育目的与体育培养目标没有实质的区别,它们是概括性的程度不同:前者是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统一对体育教育质量的要求,后者是某级某类学校对体育培育质量的具体要求。为了达成体育培养目标,还必须把体育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体育课程中,即要确定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力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程度或标准[4],标准功能是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功能,它是指体育课程目标对体育课程的检查、评估产生标准作用[5]。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编制的起点和终点,它是指导课程编制最为关键的准则,而它的实现仍需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即要规定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也是体育教学任务,它是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目标,是每个单元、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并由教师根据有关教育法规和各方面实际情况制定,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调控、测评等功能。体育培养目标任务的达成必须以体育课程目标达成为基础,而体育培养目标内容要求必须映射进各类具体课程目标的制定中,其制定的合集又必须能反观到培养目标里,而此时的体育教学目标则成为两者双向互证过程中的有力介体。体育教学就是在教育教学目的的制约下,将教师设计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策略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中,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6]。在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体系中,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两者均是体育培养目标的子目标,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且两目标之间的衔接依靠体育课程的水平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学年教学目标。而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其制定者、制定依据、所出现的文件、目标使用范围等存在较大区别。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目标的延展,它包含在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之中,是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为了达成武术课程中的使学生熟练演练三路长拳并能很好体现武术精气神目标,教师首先应该依照学生、学情把教学内容按照学期划分几个部分,而后各部分内容又以单元制形式进行教学,在单元制教学过程中应明晰每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而每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又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过学生能力范围,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高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3 体育教学部署与体育教学设置
  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但我们发现众多的課程教学改革计划不是昙花一现就是其实施的结果与先前的预期相距甚远。反思个中原因发现,这些课程改革倡导者往往过多的沉醉于描绘课程改革的理想和蓝图,而对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极少关注[5]。课程计划实施前应对相应的实施的主客体、环境、环节、条件进行全局调研,用于制定部署高效具体的、细目化的课程实施方案,为此教学部署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学部署应先于课程实施,应凸显宏观计划性,且涵盖具体的任务分工;而教学设置一般体现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它应对主客体、教学环节等进行通盘考虑。应注意到的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堂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置调配,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学设置相较教学部署更具灵活性。体育教学部署应在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基础上,充分调动发挥学校体育各部门功能职责,其制定过程应围绕着学校体育培养目标,凸显其全方位、高效性的特点。体育课程价值与意义生成的关键在于体育课程实施,体育教学部署为体育课程的高效开展提供行动指南,是体育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学设置是围绕着体育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其具体的课程则是体育教学设置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设置除了依照对教学目标达成过程的安排外,也应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突发情况进行前期设置。
  4 体育课程设计与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同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解决过程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而矛盾的造成是源于师生双方对课程内容传递信息的不对等,因而这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课程设计主体以既有的课程理论或通过专门研究而建构的理论为基础,采用一定的实践模式,使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或技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课程领域内的要素做出某种安排或不同程度的变革,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实现教育目标所需要的课程产品[7]。教学设计因其理论基础有别,在世界上形成许多不同流派,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学习需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教学评价设计等步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8],如何更高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信息建构的能力则是当前课程教学的重点。而体育课程设计始终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把列入了学校体育的计划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活动都包括在体育课程之内,这增加了体育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它遵照教学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方面目标)、课程计划、体育教学内容三层逻辑结构逐级进行设计。体育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运动系统的方法,对比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优化组合的策划过程,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5]。
  5 体育课程计划与体育教学计划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科学施策的过程,过繁过难的课程内容不利于学生的有效掌握,过易过简的内容又不能达到对学生刺激的效果,为此基于学生认知与身心特点,结合教学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针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有效的安排布置,这种具有主动性的有意识的安排布置称为计划。体育课程是以相关学科为基础,以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为内容,以学生直接身体运动为形式,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内外活动,从而实现提高人体机能、发展学生身体健康目标的学校教育科目[5]。体育课程计划重宏观上的时间引领,包含针对学年内所有的体育课程进度予以安排布置,也可以细化到对具体的某一门科目在一学期内的安排,它是体育培养目标有序达成的关键环节,是体育课程设计后具体实施的操手,也是学生身体健康目标达成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过程实施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教学过程开展的前提基础。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即是一个理解、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过程,又是体育教师结合校本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和具体落实的过程[1]。体育教学计划有水平教学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体育课程计划着眼于培养目标的达成,注重整体设计;体育教学计划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注重具体实施。
  6 体育教学过程与体育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主动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时间活动的统一过程[3],它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进程强调教学过程的进度是否按照预先设定有序进行,其具有较为严格的时间规范,它应囊括在教学计划当中,教学计划制定的细则是教学进程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学过程相较其他教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体育。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的过程,它是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体育运动的教育教学价值”思想。体育教学进程为最终达成体育课程目标提供科学的进度指导,它脱胎于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目标有序达成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过程与体育教学进程两者最终目的均指向学生的学,为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两者在教学实践中是不断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
  7 反馈评价与反思评价评价
  从本质上说是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它是人们对价值关系的认识或反映,是以人为主体,以价值关系为客体的又一种主、客体之间的新型关系[3]。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育评价专家认为教学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证明,而是改进。教学评价应主要关心对学生学习的诊断,通过对诊断结果的分析研讨形成反馈意见,反馈意见经过教师的整理编制最后形成反馈评价。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交流依靠反馈来表现,反馈评价是体育课程的持续高效性的保障,忽略反馈的教学是寡效的。在获取有效的反馈信息途径上应以师生双向互动交往为主要形式,而这种互动交往体现在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化: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9]。反思评价一般指待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或学生对教学过程全程复盘,依照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达成要求,发现教与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对教师教学进行客观评价,进而完善教学过程。反思评价包含主体反思评价、学生反思评价与第三方反思评价。反馈评价与反思评价内容均包含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评价,其最终执行均要落在教师身上。反馈评价是基于完整体育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相互整合分析所获的结论建议,其目的重在优化调试课程闭环设计内容,相较反思评价更具宏观性、全局性。两种形式的评价都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达到体育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10]。   8 运动强度与运动密度
  新中国成立后将体育纳入到了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责任。当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下降之势,可以肯定的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与学生的“怕出汗、怕气喘、怕晒黑”难逃其咎。为此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仍然是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焦点[1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人体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课的心理负荷曲线。既要与教学进程相联系,又要与生理负荷相配合,使学生的心理负荷高低起伏并与生理负荷相互调节、相互补充[12]。重视和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为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服务的[13]。运动密度的概念主要针对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运动而言,旨在使所有学生的运动时间总体来讲要达到75%左右,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针对个别学生来测算练习密度的[14]。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早期对体育课运动密度的使用并不统一,有些教材使用练习密度的表达方式,有些用体育课密度,有的教材使用体育教学密度,而本文则按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提法。运动强度的判断主要依据学生每分钟心率跳动次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青少年儿童每天1小时运动强度要达到中高强度,140-160次/分的运动属于中高强度范畴。在一定运动负荷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越不容易出现安全事故[15]。运动密度与运动强度量化指标的提出是保障体育课以“体”育人的重要标尺。
  9 余论
  科学技术的加速迭新推动了当今的教育全方位变革。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场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體教师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却被大量的网络碎片化知识占据,而在此过程中对他们的知识建构及教育教学反思都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高频易淆词汇进行理论辨析,目的在于引起当前体育教师对体育基础理论的重视,深入反思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这“似懂非懂”的词汇具体含义及内涵关系,审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把握其关键要点。今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件颁布的最后一年,想必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已在参照文件中各项内容指标达成度进行紧张的论证。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教学心态,立足基础,把教学做实,正如现在还有多少体育教师会去追究教学过程中的“教科书”到“教材”称谓转变的内在缘由?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值得深思的。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张细谦,邓星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周登嵩.学校体育热点50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5.
  [5] 张细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8:58.
  [7] 靳玉乐.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34.
  [8] 姚利民.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26.
  [9] 余文森,吴刚,刘华良.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
  [10] 陈彪.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4):76-78.
  [11] 夏峰.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6(4):1.
  [12] 刘善言.学校体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53.
  [13] 毛振明,赖天德.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28-31.
  [14]季浏.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6):12-22.
  [15] 季浏.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主题报告摘登[J].体育教学,2018(1):6-9.
其他文献
原 文 再 现  炮 兽  【法国】 雨果  ……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也就是说,一架机器变成了一只怪物。这件沉重的物体用它的滑轮走着,像一只弹子球似的滚来滚去,船身左右摇动的时候就侧下来,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就沉下去,滚过去,滚回来,停顿,仿佛沉思一阵,又继续滚动,像一支箭似的从船的一端射到另一端,旋转,闪避,脱逃,停顿,冲撞,击破,杀害,歼灭……  船长布瓦斯贝特洛
摘要: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种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很好的举措,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更应注重在常态教学中的实践及身体技能的不断强化。若仅为了培训而“搞形式培训”,时间长了培训内容就会淡忘,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培训就失去了意义。文章从“喜——专业培训的必要性;忧——专业培训的实效性;思——专业培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性”三个方面分析,认为只有将培训所学、所获在积极的学校体育
摘 要:异地教研,同课异构能够为两地的年轻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能够通过两地的教师的共同研讨,各自能取长补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宗旨,特别是跨省的同课异构更能吸收彼此先进的理念,开拓视野,大开思路,使两地教师通过同课异构都能大有收获,自增教学内功。文章从同课异构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练氛围、成长平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更
伴随着全国首届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成功举行,关于体育教师能力发展方向以及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基本标准的探讨,成为了当前、甚至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同时它也将成为切实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推手。在认真学习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规程、比赛综述、相关文章,以及江苏、浙江等省市开展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介绍和《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后,反思、研究如何在区县范围切实提高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单组实验法、运动干预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抽样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要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除了现行的体育考试制度外,主要通过针对学生的不同体能状况进行分层锻炼,合理运用时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运动干预,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路子。  关键词:初中毕业生;体质健康;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和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但在小学毽球教学中尚未得到尝试,因此,文章采用教学实验法、文献资料等方法探索分层教学在小学毽球课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实验过程;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1 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及
摘 要: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每一节堂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舞台,一起探讨,共同提高,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体育课堂;另类;个性展示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06  1 案例索引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
一、平衡(移动)练习  ① 将毽子放在头顶上,做原地下蹲、转圈、提踵、倒退、走、直线、曲线走等练习,也可用于接力比赛。  ② 两只脚的脚背上各放一只毽子,做左右前后的移动。  ③ 放在双肩、背部或颈部进行练习。  作用及用途:提高本体感觉、练习兴趣,主要用于低年级。    二、抛接练习  ① 自抛自接:(单毽)原地向上抛,击掌数次接上抛,转体接前上抛,前滚翻(跪立,起立)接跨下抛接、背后抛接左右手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如长江奔流不息;精深文化,历久弥新,如古董与光同尘。中华传统文化厚重广博,觅其“根”,乃中华民族千年所育民族精神。而精神又寓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些载体是跨越千年之美丽,是民族之“根”。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琅琅的歌谣唱出遥远的故事——让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国粹京剧脸谱。红脸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犷、刚正不阿;紫脸表示老实忠厚;蓝脸表示桀骜不
摘 要:通过课例研究,认为教师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学段水平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问题呈现的方式以及结合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  关键词:借助;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06  1 案例主题和背景  2000年起抛绣球开始被纳入广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