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集合声、像、图、文于一体,可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课堂,让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摆正多媒体的位置,坚持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原则,坚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与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教学效果
  
  一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载体的应用已越来越普及,就连农村学校也不例外。但就在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得如火如荼之际,语文学科却率先喊出了“叫停”之声。“叫停者”反对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理由有二:其一,重感官刺激,轻文本阅读;其二,重气氛热闹,轻思维训练。对于多媒体的“是”与“非”,不必轻下结论,让我们先来看两个关于多媒体的故事。
  (一)负荆请罪,请出了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导入,用时不多(一般2—5分钟),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好不好,是一堂课甚至整篇课文教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导入,能从一开始就紧扣学生的心弦。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多一些宽容》时,我就将课文导入设计成Flash动画“负荆请罪”的故事。虽然是老故事,但Flash动画的形式十分新颖。画面上人物的造型与其个性十分相配,故事情节生动,尤其是廉颇光着脊背,身负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的场景很是感人,而蔺相如的大相风度更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这样一段动画,用时不多,但材料典型,内涵丰富,“将相和”的故事为宽容作了最好的诠释。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形式出现,学生爱看,更容易理解。《多一些宽容》的教学从这里拉开了序幕,也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导入就像磁场一样,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像《多一些宽容》的教学设计一样,借助多媒体,用生动的故事,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引学生思考,让他们满怀浓厚的兴趣研读文本。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二)龙舟竞赛,赛出了激情。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因富于人情美和风俗美而深受读者喜爱。《端午日》节选自《边城》,文中最精彩的场面是湘西端午节赛龙舟。这段描写是全文的高潮,作者主要从视觉、听觉来写场面的热闹,气氛的热烈。它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关注的热点。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当“重头戏”来唱,不只让他们去品读、去想象,还在他们情绪高涨时,看准火候,给他们播放了我精心编辑的MTV《赛龙舟》,让他们欣赏。不出所料,学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
  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的刺激,赛龙舟本就是积极向上的,《赛龙舟》的视频给学生视听方面带来了全方位的真实体验。我想,这鲜明生动的形象,激情昂扬的歌声给学生带来的冲击力肯定不小,难怪他们下课了还在不自觉地哼唱《赛龙舟》。在此,我感慨良深。我想说:“一段《赛龙舟》,赛出了奔放的活力,也赛出了师生的激情。多媒体,功不可没!”
  由此看来,只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就会让语文课堂生出许多精彩。但近年来,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部分教师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走入了误区:唯多媒体是从,唯多媒体是好,对多媒体产生了依赖心理,甚至到了众“体”皆废、独尊多媒体的地步。有些课例从头到尾只有多媒体“唱戏”,让多媒体成了“独媒体”,这显然是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曲解。
  二
  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和其它教学媒体一样,只是为了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个“中介”,只有摆准它在教学中的位置,它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那么,怎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呢?我认为必须坚持两条原则,处理好两对关系。
  (一)应坚持的两条原则。
  1.最优化原则。现在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大容量,滥用教学资源,使教学目标不明确、不集中,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应充分考虑最优化原则。教师在课前准备,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收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但这些丰富的资源没有必要全部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是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那些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性、趣味性,而又贴近学生现实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做到合理取舍,防止资源的“泛滥成灾”。
  2.主体性原则。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而且是教学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学,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为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教学设计时要中心突出,主题鲜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认准努力方向。第二,选用美观、生动的画面,典型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设置恰当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二)应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1.“新”与“旧”的关系。所谓“新”与“旧”的关系,指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称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而把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等称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两种手段,我们应辩证看待,统筹兼顾。一方面,不能过于夸大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应勇于挑战,学习并掌握新事物,反对固步自封,大胆尝试,合理利用,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2.“主”与“从”的关系。所谓“主”与“从”的关系指的是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媒介。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始终本着以教学为主,教学手段为辅的宗旨。打个比方,教师、学生与多媒体手段就好比拍电影时导演、演员与道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知识的传播者,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创新知识的实践者,是真正的主体;多媒体手段则是师生之间的桥梁,它的存在必须服务并服从于教师传授知识的目标,必须符合学生主体的特点与实际能力。如果我们的教学被教学手段所牵制,那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根本无法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正确的做法是,将多媒体作为平台,坚持把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既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多媒体与语文课的整合恰好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使语文课变得精彩。只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对多媒体多一点理性,多一点思考,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努力寻找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能更精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认为对学生进行的美德教育,可渗透在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可以与语文教材、语文活动、语文写作紧密结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育 “三结合”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丰富博大的文化与传统美德相融合,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让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是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但是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队伍逐年发展壮大,
摘 要: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选修课程的建设既为学校与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开设选修课?每一系列的选修课程价值何在?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本文从人文精神的教育性、高考的功利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三方面阐述了《论语》这部经典文化的价值定位。  关键词:《论语》 文化经典 价值定位 人文精神教育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语文尤其如此。现代社会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素质教育呢?简单地说,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教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之外,还应该和学生建立心理和情感共鸣的关系,真正做到情理交融。在语文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多走在“语文味”的边缘,在此,我就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进行探究。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  由于中国具体的国情和教育体制本身的不完善等原因,中学的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
摘 要: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不少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没有掌握较好的课外阅读方法,一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强加给孩子们,缺少细致的指导。怎样让孩子们真正快乐地走进课外阅读?一是通过故事引读、课内延伸、学科互补等方法激发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引领孩子们自愿、自觉地迈进浩瀚的书海,真正去拥抱快乐;三是通过课外阅读展示,让孩子们在
摘 要: 教师要真正发挥主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就必须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的原因众多,但传统的教
马克思曾经说过:“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暑期我在家乡——关中平原的扶风县作了一次调查,从调查中我感到:在生产实践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