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作业,巧设才能高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预习,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思考,并努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铺设台阶,降低预习作业难度
  
  1 把预习作业分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一定的差异,根据这个现状,我把预习目标中的题目进行了分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预习《少年王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1)必做题:①读课文,画出生词。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查字典对照,把新词的意思写在课本上。②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你知道“载”的不同读音,能组个词吗?③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字音读准确。(2)挑战题:①《少年王冕》主要讲了王冕小时候的哪两个故事?②画出课文中描写王冕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写一写自己的想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③遇到不懂之处打上问号,待上课时解决。上面的预习题中,学困生基本能完成前三题,阅读能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就注意引导他们思考篇章的深层含义。
  于是,我布置预习作业时,总是特意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挑战题两类,分值不同,对后面的题目可以选做。预习时如果模糊不清,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为第二天的课堂展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给难题搭个“梯子”。对小学生来说,预习作业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之前,除了正常的字词预习之外,我通常都要给学生一点提示,有时是一个填空,有时是一两个小问题,串起来就是主要内容;有时则给予几个关键词语让他们概括主要内容。
  
  二、变换作业形式,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1 让预习作业生动化。多样易变的预习作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预习实效。实践中,我经常把学生的预习作业与小小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丰富多样的预习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在搜集古诗的写作背景或同类的古诗时,我把预习作业设计成拓展的形式;在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前,我让学生搜集李时珍的一个故事,与家长分享;搜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维生索C的故事》等文章的有关资料时,让学生分别出相关的竞赛题目考考大家。这样一来,每个学生认真阅读,有选择、有判断、有问答交流,不知不觉,丰富了课内外知识。
  2 让预习作业活动化。语文即生活。很多时候,学生的预习作业都能通过生活中的采访、体验活动来实现,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为课堂上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教学前,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缠足陋习”,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制定好采访计划,到所住的村子中采访七、八十岁的老人,听他们讲讲裹脚的经历、感受,并亲自看看她们被裹的“小脚”。采访回来,同学们惊讶极了,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学习《桂花雨》一文时,我让同学们来到桂花树前观察、想象,把自己对桂花的描述和自己搜集到的对桂花的介绍做成卡片,比较阅读。当然,我们还设计了利用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来学习语文。例如,写人的文章,给人物“画像”;写景的文章,描绘心中的美景;情节性强的文章,画连环画……
  
  三、及时评价。激发学生预习主动性
  
  1 经常抽查预习本。我经常利用早读课前几分钟或学生读书时,浏览一下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有时则让组长检查汇报预习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课堂省时提效。
  2 课堂及时反馈、评价预习过程。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预习的结果,他们才会觉得预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才会乐意去做。并能长久地坚持下去。对于信息搜集,无法进行严格的批改和检查,我就让学生课堂上展示、朗读或介绍自己搜集的成果,组织学生进行他评与自评;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课后将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教室内专设的资料角中,供同学们阅读、欣赏。课前预习时产生的疑问,则鼓励学生自己看书、查阅有关资料,试着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放到课堂上,大家讨论,这样,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 课后自答,强化疑难。课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回答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巩固强化,自我完善,使学生在存疑的地方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由于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上又知道了结果,课后的作业也就减少了,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县三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常会在课堂上采用“填空”的练习方式。怎样巧妙地设计“填空”,并适时地运用它们,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研读感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处人手,展开练习设计。    一、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进行练习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因此,“概括主要内容”应当成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
一堂尴尬的习作课    根据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2》的要求,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注意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第二天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交流一下作业完成的情况。为了便于学生习作,我在内心设想着:要引导学生具体说说爸爸妈妈听了“我爱你”后激动的表现,比如,脸上神情的变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等等。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学生都不举手。“怎么啦?作业没完成?”
根据笔者的实践,让习作课堂充满情趣,顺应学情见机指导,是实施有效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rn一、投学生所好.呈现情趣rn在现实生活中,看动画片是学生们的最爱,其夸张可爱的
为使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从低年级写话教学人手,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旨在帮助学生们越过写作障碍,激发他们的写作智慧和热情。这种教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精选儿歌导入。日积月累  一年级写话教学,可以从拼音教学结束之后的阅读开始。最初,我要求学生们读儿歌、背儿歌。我在给一年级学生家长的信中这样写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请家长给孩子买一本《365夜儿歌精选》。下周一我们就开始
我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者应瞻前顾后,整体把握习作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既夯实学生的基础,又拓展其知识面;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提高其写作能力。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3》“秋天的树叶”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背名言,悟深意    统观教材五上《练习2》的“诵读与积累”,安排了三句名言,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它们分别是:  观
要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从题目切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小“题”大作,开启学生的阅读之门。  1 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要求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题眼,思考题目中“青海高原”能不能去掉,“一株”能不能去掉,从而,展开全文的学习
“感悟习作”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或阅读材料有所感触领悟,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方法。感触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以为能触发学生写作欲望与灵感的支点,都是感悟的内容。“感悟习作”训练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训练,旨在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它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升华提高的,是符合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写作欲望的训练手段。    一、观察生活。引发感悟    
一、问题引领研读    二年级上册的《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的诗歌,它从四个方面写出了学生们对老师的爱。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触摸诗歌细腻的语言,才能结出缤纷的情感之果。于是,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让这一株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呢?为什么想这样做?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想一想,并与同桌同学共同分享智慧的火花。  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受兴致盎然地去品读文本
一、什么是阅读的高度    阅读的高度,就是阅读的眼光与水准。阅读是有高度的。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要用想象构筑精神的家园,用吟诵唤醒沉睡的体验,用思考提高生存的智慧。有高度的阅读,才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满足与快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了很多精美的游记、散文、诗歌、故事等,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同时起到审美、冶情、启智、授知的作用。    二、提高阅读高度的有效对策    1 对文本的研读  (
2005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面积推广栽植新丰等早实核桃品种,获得良好的效果。核桃树定植后第2年可少量见果,第3年每667m2产量可达50kg,产值1500元左右,第5年每667m2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