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失真”与“归真”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尴尬的习作课
  
  根据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2》的要求,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注意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第二天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交流一下作业完成的情况。为了便于学生习作,我在内心设想着:要引导学生具体说说爸爸妈妈听了“我爱你”后激动的表现,比如,脸上神情的变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等等。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学生都不举手。“怎么啦?作业没完成?”学生摇头表示完成了。“那怎么啦?实话实说,爸爸妈妈有什么反应?”在我一再的引导下,终于有学生举手了。
  沈淼钱第一个说:“我对妈妈说了五遍‘我爱你’,可是妈妈没有反应。”这当妈的可真够麻木的,心里这么想,嘴上还得安慰他,“或许妈妈正忙,没听见呢。”“我说了五遍呢,肯定听见了。”我有点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试了几次都没好意思说,最后,写了张纸条放在爸妈房间里了。”陈沁芸举手了。“那你爸爸妈妈有什么反应?”“没看出他们有什么反应。”有几个学生在窃窃私语,看起来这个回答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沈禹廷忍不住了:“我对妈妈说了,可我妈妈说我神经病越来越严重了。”全班哄堂大笑,我忍不住要发火,可看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像是故意捣乱。
  看着乱哄哄的课堂,我的大脑飞速地转着。我想,假如是我的孩子回家对我说“我爱你”,我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会很激动吗?好像不会。那孩子们说错了吗?没有,他们恰恰说了最真实的话。我们本来就是个情感含蓄的民族,从来就不习惯说“我爱你”三个字,做父母的猛然间听见孩子对自己说这三个字,第一反应恐怕不是激动,而是认为这孩子今天不正常。难道我要让我的学生说谎话吗?想到这儿,我心中释然了。
  “看来咱们班同学的爸爸妈妈反应很独特,简直是五花八门嘛!好的,就是这样,讲真话,是怎样就怎样。继续说。”
  这一下教室里像炸了锅似的,学生七嘴八舌,兴奋极了!
  “我不好意思说,就轻轻地很快地一带而过,妈妈没听清,一个劲地追问我说了什么。”
  “我对爸爸说了,可爸爸怀疑我不怀好意,非要我说打什么鬼主意,我说没有,他不信。”
  这就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生活!
  等他们说完了,我说:“同学们,今天的习作很简单,把昨天发生的故事写下来就行!题目自己定!”
  沈禹廷着急了:“我妈说我‘神经病’也能写吗?”
  “当然。开始。”
  话音刚落,学生们的笔已经“唰唰”地写起来了,居然没有咬着笔杆不动笔的,这可是从来没有的。
  下课铃响,好多学生已经完成了。我随手翻开被妈妈说成“神经病”的沈禹廷的习作,读后让我忍俊不禁:“我走进房间,想说可又觉得害羞,想来想去决定用哑语来表达。我站在电视机前做着手势,可妈妈却说:‘这孩子,发什么神经,别拦着我看电视。’我只能鼓起勇气对妈妈说:‘我……我爱你’。可妈妈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她说:‘我看你神经病越来越严重了。’激动的场面没有出现,真是太扫兴了。”
  追问:习作教学“失真”的原因
  这一节习作课。我原本想要我的学生写出爸爸妈妈在听到“我爱你”后或激动、或欣喜的美好场面,至少也会说说“我的孩子懂事了”之类的话。事实告诉我,这个想法属于一厢情愿。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答案是作为语文老师,长久以来对习作有着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习作应该立意高远,这也是众多语文教师共同的价值评判。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也已领悟到了l习作的“真谛”:习作要迎合教师的“口味”,知道“习作是写给老师看的”,因而,习作中常见到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常见到朋友间一定是“哭”着分别;常见到生病了,妈妈在床前守了一夜;常见到下雨天,父子俩总是只有一把伞;常见到一件往事给了学生深刻的教训,或是很大的启发。最让人感慨的是曾有媒体报道的高考作文中,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父母在高考前重病卧床,甚至去了另一个世界,为的是表现自己坚强地活着。学生这是在揣摩教师的心理啊!不是吗,我们曾给予这样的习作高度的评价。可见,习作“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把“立意”高否作为评判的标准,是教师有意无意的引导,造成了学生习作的无病呻吟、虚情假意、胡编乱造,直接导致了习作的“失真”。
  
  习作教学如何“归真”
  
  让学生释放真情。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寥寥数语,却深刻地体现出习作教学的根本理念。因此,习作教学要“归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世界,用心体验生活,写真实的事,表真实的情,避免习作落入同一化、成人化的套路。就像这次习作,如果我自以为是地坚持家长的反应是“激动的”,场面应该是“美好的”,那么,我的学生一定就会写出千篇一律的“激动”“美好”的场面。正是因为我鼓励学生“讲真话,是怎样就怎样”,才有了丰富而又灵动的内容:有“我爱你”三个字到嘴边临时改成“我饿了”,最终也没能说出去的;有用英语“I love you”代替的;有写在纸条上放在爸妈的床头,却因为被风吹走而终告失败的……
  这一节习作课令我想起了卢梭的告诫:“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热情、感情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让我们不要再做这样的蠢事。
  少一些“规范”和“统一”。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了三岁或四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谁都无法否认,孩子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说话,话语中充满了童趣。然而,我们的习作课上,常常看到做教师的总把孩子当成一张白纸,一句一句地教着孩子说话,遗憾的是,开篇、过渡、结尾、点题、描写、抒情……纷繁复杂的写作方法把学生原本的童真童趣给磨灭掉了。习作教学“归真”,就是要少一些“规范”和“统一”,让习作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命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基础上产生表达的欲望,说出来、说开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过多地强调写作知识与理论。就像这节习作课,教师更多的是和学生聊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当他们内心情感急需宣泄的时候,习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时,教师只是一句“今天的习作很简单,把你们昨天发生的故事写下了就行!”没有什么章法规定,但是,学生的习作却是情趣盎然,生活百态在他们笔下尽情挥洒。
  以评价促“真”。真实是习作的生命,教师应该始终坚持把真实作为习作评价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观察是否是真实的,情感流露是不是自然的,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对于真实的富有个性的表达应该大力表扬。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敢于在写作中思考,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写出富有个性的真实的习作。
  总之,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多一点激励,少一点约束;多容忍一点真实的稚嫩,少一点虚假的成熟。
  (作者单位: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端午前夕,玉粽袭香。2010年凤凰语文校园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于6月11日-12日在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西楚霸王之乡——宿迁市成功举行。活动由宿城区实验小学和宿豫区张家港实验小学承办,部分区县教研员和近200名来自全市各小学的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凤凰语文网5名现任版主参加了本次专题观摩研讨活动。    “同课异构”的迷人风采    本次研讨活动的四节“同课”各有特色,有练习课、儿童诗、发明家的小
学习语文要充分挖掘教材,提供和创造学生言说的话题,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同发展,让学生体验领悟得更为伞面和深邃。为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优选话题,广开言路,来实现教学的高效。    一、定位角色。让学生表达出富有层次的内涵    课文中人物处于各种复杂关系当中,休会人物所处的不同位置和身份,感受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能更真切地把握人物的品质。为此,教学中就要强化学生判断人物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学用字词句”的学习,是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本身打破学科界限,把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紧密结合起来.编者在书上的文字画旁已经给出了一些练习提示,以
一、渔业资源概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
《硬笔习字册》和教材配套,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练习的作业本。怎样用好它,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呢?  一、认读生字。抓好字形的教学  《习字册》的使用应该与语文教学同步进行。字形的掌握是写好字的第一步,每一课的生字在《习字册》上都得到了呈现,蓝字是范字。字形教学时,可让学生打开《习字册》,看着范字默默地想:用什么好方法能够牢牢记住生字?两分钟之后,让学生集体交流,站起来回答的同学要将《习字册》合起
本文深入探讨了SV3X型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问题,首先利用D-H参数法确定了机器人的运动学规律,并由此提出了该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问题。然后使用分解消元法求解出各个关节变量θi;结合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对运动学逆解空间进行分析,提出了多重逆解时的最优解搜索原则和无逆解时的处理方法,并经实验验证。
“民以食为天”,吃为我们生活需求之首,所以,我首先拟议的就是将语文教学与“吃”进行融合,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品出些滋味.rn一、为什么要“吃”?rn如果把小语第二学段的阅
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而且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rn一、迁移仿写rn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这些课文无论是谋篇布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常会在课堂上采用“填空”的练习方式。怎样巧妙地设计“填空”,并适时地运用它们,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研读感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处人手,展开练习设计。    一、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进行练习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因此,“概括主要内容”应当成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