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来源回溯与试题本相识别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统历史试题分析技术及其优缺点
  先来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试题分析实例。
  (2015年高考江苏卷第6题)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造成太平天国从“喜剧”走向“悲剧”的原因很多,本题考查的是根本原因,A、B、C三选项是原因,但都是由D选项决定和衍生出来的,故正确答案是D选项。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历史试题分析的话语方式是这样的:本题考查了XXX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XXX能力,之所以选某答案的原因是XXX,其他答案的问题在于XXX。
  传统历史试题分析技术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破除了材料的迷障,鲜明地指出了试题所考查的是书上的哪个知识点,并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拓展性的解释,有助于深化人的历史理解。
  缺点:无论是讲“考了什么知识点,考了何种能力,难度多少,区分度怎么样”,这些都属于从结果层面来对试题展开分析,缺乏对试题生成的研究。
  二、材料来源回溯技术
  所谓材料来源回溯技术,就是指利用百度、读秀等搜索引擎和数据库,通过对材料中关键词的检索,确定试题材料的出处,进而研究命题者是如何对材料进行加工将其变成试题的。
  材料来源回溯技术有何意义呢?
  首先,从史源学的角度来说,史源学的要义是追寻史学论著的史料来源,检验立论的依据,考证其中的讹误。通过对试题材料来源的追溯,一方面能满足自己追根究底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对材料原文的检核,可起到正本起源的作用,消除很多因试题材料文字脱讹而引发的争议。
  其次,從备考的角度来说,通过材料来源回溯技术,可以大体知道命题者在出题时比较喜欢关注哪些学术著作。而且通过对从材料到试题这一过程的研究分析,可以揣摩命题者出题时的视角和切入口。
  最后,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材料来源回溯技术还可以提示一线教师平常可以关注哪些专业书籍,以便为教学及时地储备积累相应的材料。
  三、试题本相识别技术
  试题本相识别技术最早是束鹏芳老师提出来的。束老师化用了修订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中的有关理论框架,将历史学习拆分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理智能力的提高两大部分。试题本相识别技术的要义就在于说清一道试题一开始呈现的是怎样的知识,又是如何借助历史理智能力的腾挪一步步实现知识谱系的展开的。
  我们这里用试题本相识别技术对一开始的例子再进行一次分析:题目材料呈现的是对某次农民起义从喜剧到悲剧的简要描述,这属于具体史实的知识。所要考查的是指出这次农民起义为什么会从喜剧到悲剧的论断性知识。这其中首先需要考生依据“涌入金陵”“天京陷落”等关键词运用转化能力将材料所给的具体史实知识转化为“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概念,再结合所学运用因果分析的能力,正确选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那么,试题本相识别技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首先,试题本相识别技术是针对传统试题分析没有有效阐明一道试题到底考查了什么类型的知识、何种层级的能力、能力腾挪的过程痕迹又怎样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它本身是对传统历史试题分析中用历史知识的细语消解试题内在理论分析的一种纠正;是对传统历史试题分析中“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能级描述的一种细化。
  其次,在备考指导这个层面上,试题本相识别技术还进一步提示我们在备考时既要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落实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历史理智能力的提升。我们应去研究该如何指导学生将每一种历史理智能力的要求熟稔于心从而对相关试题做到应对自如。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试题本相识别技术化用了经由安德森修订的布鲁姆目标分类体系,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这一体系在指导思想上是理论性的(比如把目标分为理解、分析、评价等诸层次),但是用以对目标进行描述的语言却是经验性的,这就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操作上的脱节,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很难对某道题涉及的能力要求进行精确的归类。因此,试题本相识别技术还有再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必要。
其他文献
衡量一堂历史课是否为优质课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一是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重难点是否得以突破;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三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否得到提升,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否形成。做到了这三条,这堂课也就完美了。“设疑、对话、延伸”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能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和实际解
【摘要】读后续写是一种重要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效果,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在续写时具有连贯性和全面性。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保用词用句准确恰当,为习作增添光彩。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单俊
一、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史学界的新概念、新方法的提出与应用,形成了更多视角下构建的历史认知。史观亦称史学范式,是观察、阐释历史的角度与立场,在各自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独特的理解和认识。现今史学界中,对于多元史观的运用日渐成为一种趋势,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以及现代化史观等逐渐进入史学研究者和教师的视野。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导入新课: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標志性事件是新航路的
研讀近年来的全国高考试卷,我们清晰地发现,顺应新课改理念,坚持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高考命题在不断完善学科能力的考查。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考纲愈加突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水平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剖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复习备考中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与大家交流一点我的思考与对策。  一、研读高考真题,帮助学生深刻把握考纲规定的能力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写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诗句中淡淡的遗憾,却勾勒出初见的美好。工作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师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年都有新生,每一学期都有同轨几个班的课,每次的第一节课都要上好几遍,早就上熟了,没有了新意,没有了激情。可想而知,讲课的老师乏味,听课的学生自然也无趣。初见的美好荡然无存,更不必祈求结局的圆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事业,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不仅是
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课程,涵盖了公民教育的许多知识内容,它把“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作为课程的基本任务,把“增强学生公民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当前,我国社会上少数人信仰缺失、道德失范、法律意识淡
新课程改革将探究式学习列入了各学科课程标准,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以凸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探究式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学会正确开展探究活动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探究实效。  一、创设有实际探究价值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情境是探究教学的载体,教师不能提供有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全面落实学科素养,转换现有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此次研究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Reading部分“An adventure in Africa”作为案例分析,通过文本解读、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深入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朱蓓燕(197
“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学生的思维为教学主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學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一、“教”为主导  “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由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有效引导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文性,即“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两部分中,却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并把它作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