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教学”符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目标理念.所谓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有关教育学及心理学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及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合作交流,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达到真正“学数学、做数学”的目的.所以,学体验式教学就是学生和师生共同的体验式数学教学.
一、创建教学情境生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是高中教师在教学环境的制约下,把模仿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挖掘数学认识问题的动机、内在的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情节做为主体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生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学知识,从而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学体验教学中强调的“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体验、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并积极参加实践探究活动”,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如,在“等比数列”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里,当他又追到1/10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000里……
(1)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
(2)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
创造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将会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深刻理解本堂课所传授的数学知识.
二、增强合作加强沟通交流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成功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后,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进入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数学交流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及仔细地吸取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学生就学会成为对数学有着批判眼光的思考着,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深刻,从而最终达成共识,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或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愉快,在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总结与评价.鼓励学生置于情境之中,大胆的体验数学的形成、发展、演变,把“数学发现”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数学发现的体验,达到全面系统深刻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目标.
如,在进行“直线和圆”复习课时,遇到了这样一道试题:已知直线l:y=k(x+22)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AOB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取得最大值时的k值.就这道试题的解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及课堂反思小结各小组内部合作探讨解题方法,最后各合作小组汇总得出了若干种比较好的解法.通过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反思总结此题和哪些题类似或有联系以及解决这类问题有何规律可循;反思总结此题还有无其他解法,养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习惯;反思总结做错题的原因.如此一来,学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三、探究思考加深感悟体验
在学生通过教学情境和例题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之后,教师应该能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题材和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在数学实验中通过独立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概括猜想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拓数学视野,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如,利用数学中的二分法思想解决了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中的价格竞猜问题;利用对数的运算解释2011年日本9级大地震及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的地震震级的各国测量误差问题;利用指数函数和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了疯狂的房地产业中的住房贷款的分期付款问题等.兴趣小组在进行这次讲座时,配合使用了多媒体,图、文、视频并茂,并进行了主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他们利用二分法进行了价格竞猜,进行了随机摸球的现场演示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对这样的授课形式非常感兴趣,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体验.向学生提供由浅到深的练习和变式练习,并在学生的讨论中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潘玥舟.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应用.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118(6).
[2]施国柱.“体验”教学法的创建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一、创建教学情境生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是高中教师在教学环境的制约下,把模仿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挖掘数学认识问题的动机、内在的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情节做为主体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生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学知识,从而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学体验教学中强调的“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体验、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并积极参加实践探究活动”,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如,在“等比数列”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里,当他又追到1/10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000里……
(1)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
(2)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
创造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将会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深刻理解本堂课所传授的数学知识.
二、增强合作加强沟通交流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成功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后,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进入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数学交流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及仔细地吸取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学生就学会成为对数学有着批判眼光的思考着,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深刻,从而最终达成共识,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或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愉快,在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总结与评价.鼓励学生置于情境之中,大胆的体验数学的形成、发展、演变,把“数学发现”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数学发现的体验,达到全面系统深刻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目标.
如,在进行“直线和圆”复习课时,遇到了这样一道试题:已知直线l:y=k(x+22)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AOB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取得最大值时的k值.就这道试题的解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及课堂反思小结各小组内部合作探讨解题方法,最后各合作小组汇总得出了若干种比较好的解法.通过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反思总结此题和哪些题类似或有联系以及解决这类问题有何规律可循;反思总结此题还有无其他解法,养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习惯;反思总结做错题的原因.如此一来,学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三、探究思考加深感悟体验
在学生通过教学情境和例题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之后,教师应该能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题材和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在数学实验中通过独立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概括猜想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拓数学视野,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如,利用数学中的二分法思想解决了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中的价格竞猜问题;利用对数的运算解释2011年日本9级大地震及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的地震震级的各国测量误差问题;利用指数函数和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了疯狂的房地产业中的住房贷款的分期付款问题等.兴趣小组在进行这次讲座时,配合使用了多媒体,图、文、视频并茂,并进行了主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他们利用二分法进行了价格竞猜,进行了随机摸球的现场演示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对这样的授课形式非常感兴趣,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体验.向学生提供由浅到深的练习和变式练习,并在学生的讨论中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潘玥舟.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应用.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118(6).
[2]施国柱.“体验”教学法的创建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