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对人的挑战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挑战,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在信息化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作为未来知识的传授者,师范生除了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特别是在新基础教育课程广泛实施的背景下,要在中小学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信息素养更是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必须直面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迎接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培养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新型教师。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1974年提出的,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对信息素养进行了解释:“人们知道去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2]。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社会责任三方面阐述了信息素养在技能、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要求[3]。2000年1月,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审议并通过《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提出的5项标准和22 项具体评价指标[4],不仅丰富和深化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也为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及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前人所做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搜索发现,蔡明等对数字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加强电子资源馆藏的个性化、集成化建设、提供优质众多的网络资源提升校园网的点击率等,并且尽快制定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5]。赵唱玉等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分析了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6]。荣曼生从处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提出了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途径[7]。杨秀富认为在新基础教育课程背景下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与新课程实施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提出了培养高校师范生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策略[8]。
  但是以上这些学者的相关研究对象都是在东中部经济、信息发达地区,而在我国西南地区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就对地处西南边疆地区的高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该领域进行相关的研究。
  
  一、调研过程
  
  1研究方法和思路
  我在学院的师范生中进行了预调研,设计了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安全和信息伦理、信息素养认知和信息教育状况四个方面,另外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力图通过对西南边疆地区高校师范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教育结构的现状和特征进行摸底,发现制约该地区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提高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改善高校师范生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建议。
  2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位于西南边疆地区的文山学院师范类本科生、专科生(还包括了电大五年制),因为本科生是2009年第一届招生,所以在抽查的过程中主要以专科生为主,样本覆盖了9个系17个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4 份。男女比例约为1∶1.4。访谈只是选取了其中的部分学生。
  
  二、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
  
  1现代信息意识缺乏
  信息意识是人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主要体现在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对信息需求的积极性以及对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和判断力等方面,反映出一个人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学生丰富信息知识、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9]。通过调查发现,有51%的学生认为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5%的学生认为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多大关系;70%的学生平时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交友、娱乐,其次才是查找有关学习资料(23%)和了解新闻资讯(7%);只有50%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71%的学生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熟悉”的学生比例仅为25%;68%的学生“完全不了解”数字图书馆。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现代信息意识的认识与理解是不够的,这对将来的学习和就业会非常的不利,急需得到指导和加强。
  2信息能力低下
  信息能力主要指人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人信息素养高低的核心指标。[10]
  在信息源的选取和信息查找方面,75%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13%的学生通过纸本图书、期刊杂志获取信息,12%的学生则是从其他的渠道获取信息;在调查对象中,6%的学生从不上网,对处于信息化的社会的学生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伴随着信息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渠道的融合,专业论坛、专家博客、政府网站和综合性网站开始被高校学生视作了解社会与就业渠道的重要而便捷的源泉。[11]
  在信息获取能力和技巧方面,发现有30%的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工具来搜寻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有14%的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工具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调查还发现,学生对馆藏文献利用率不足10%,近95%的学生不了解中图分类索引,85%的学生在上网查找专业资料时不了解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60%的的学生甚至没有听说过数学图书馆,反映出现有高师学生检索技能和检索工具使用等进行的信息技能培训不足和当前高师学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还相当的弱。
  在信息评价、处理和创新方面,发现有65%的学生会应用Office、Excel等软件,13%的学生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有8%的学生会使用FrontPage、dreamwaver等软件制作网页。通过访谈发现有70%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会去偏远的地方工作,那些地方由于地域的偏远,经济条件太差,学校没有相应多媒体设备,所以对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兴趣不是太大,有些学生基至认为等到用时,再学也不迟。
  3信息安全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12]信息伦理道德是一个人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制造和传播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不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伦理规范。[13]通过调查有58%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传输非常安全,并愿意将任何信息都利用网络进行传递;31%的学生对计算机犯罪相当陌生,无法界定这类犯罪;很多学生都没有及时处理保存的聊天记录和及时清理桌面的习惯;47%的学生完全不清楚我国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在信息伦理水平方面,大部分学生们具备基本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能理性对待通过网络共享信息,但他们其他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对待盗版产品,只有不到10%学生会抵制并反对盗版,大多数出于经济原因仍会接受盗版。对待网络上的不良信息,42%选择不予理睬,只有不到11 %的学生会“视情况向有关部门网上举报”。33%的学生表示自己容易沉迷网络从而对现实的情感交流造成影响。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存在的网络心理问题,科学地引导他们的网络行为。在政策了解上,22 %的学生完全不清楚我国信息伦理方面的政策。
  4信息环境急待改善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与其所处的信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显示63%的学生上网时在校外的网吧,12%的学生在校内机房上网;认为所在学校现有的关于多媒体、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较差”和“很差”的学生比例共占60%;通过访谈还发现,有一些计算机类的任选课程上课时只是纯理论的讲解,没有上机实践的机会,这说明高校需要加大网络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学生生活和学习需要。同时,学生们认为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检索的基本技巧”,其次是“网络信息的内容”;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开设文献检索课“很有必要”,对学习会“有一些帮助”。[14]
  
  三、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
  
  针对以上文山学院高师生信息素养反映出来的问题,以下的教学对策值得考虑。
  1对信息素养教育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作为处于信息化社会的高校师范生,他们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只有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于高校师范生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调动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全新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同时也对每个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当代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在当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必备素质。因此,顺应时代要求,合理定位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教育职责。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学生是在教师的教育下不断成长起来的个体,因此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是影响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从各种媒体、网络中获取不同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和创造,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不断受到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的教学熏陶,从而树立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紧迫感和时代感。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这是教育部“加强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信息化意识”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3创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加强高校师范生的实践环节
  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是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集成能力、信息综合使用能力、信息评价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因此要对学校诉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最大化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促进其信息素养提高的环境,同时在实践环节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监控和指导,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跟踪和调研,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进行加强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全面提高。
  4建构校本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针对大学生的特征,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应建立一个具有多层次的校本信息素养教学体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宜采用分级教育模式,即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实行分级教育。同时,应增开信息素养系列公共必修课,如信息素养概论和文献信息检索等公共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掌握信息素养培养的一般方法和途径,熟悉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强其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讲座的形式来普及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将信息技术渗透到生活中。第三,学校应当组织各种信息交流活动,如开展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竞赛、组织网络信息咨询、博客制作、网上文献检索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5改变目前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目前很多师范院校往往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衡量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标准,这是不够科学合理的。譬如,有些师范生把拿到等级证书作为学生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目标,他们主要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导致在计算机教学上出现新的应试教育;也有的师范生只满足通过考试,而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这样即使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其信息素养也未必得到较大的提高。所以,师范院校应结合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展开师范生信息素养标准的讨论,有效地建立我国师范生信息素养的能力标准,并使其成为实际工作的校本指南。
  6加强情感与伦理道德教育为学生信息素养导航
  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如果只重视信息知识、技术、能力的培养,而缺乏情感与伦理道德的正确导航,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信息素养很高但是会利用自己的信息能力去做一些非道德的事情。例如,学生可能会利用网络技术传播淫秽图片甚至利用网络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因此,对高师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既要注重技术层面培养的教育,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灌输。
  
  四、结论
  
  信息时代,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培养目标,而且是每个信息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生存能力。因此,在网络和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对高师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教育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
  
  参 考 文 献
  [1]蔡明,甘安龙,黄云.数字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68-69.
  [2]赵唱玉,刘先锋.教育信息化与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3):17-19 .
  [3]荣曼生.论网络时代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 (2):171-172 .
  [4][8][9[10]杨秀富.论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4):117-118.
  [5]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浅论[A/OL],http://www.bosspaper.com/jyxlw/gdjy/dxsxxszjyql_6099.html,2009-10-11.
  [6][7]信息素养的概念演化[A/OL],http://www.meblog.cn/user1/3/archives/2006/8055.shtml,2009-10-11.
  [11]马费成,丁韧,李卓卓.案例研究:武汉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1):25-27.
  [12]信息安全[A/OL],http://baike.baidu.com/view/17249.htm?fr=ala0_1_1,2010-3-10.
  [13]信息伦理http://baike.baidu.com/view/1516181.htm?fr=ala0_1_1,2010-3-10.
  [14]杨发青.平顶山市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 (7):20.
其他文献
我曾经做过14年的班主任工作。在中断了近10年之后,由于学校招生量增加,我又主动要求带一个新班。带班的初衷是:第一,我感到现在的大学生有许多在学习、纪律等方面不可与昔日相比。我认为这是学校管理本身是否到位的问题。第二,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且生源质量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下,学生班级应如何带?是否就像有些人所说的“社会开放了,学生可以放开了,应当让学生自己管理自
期刊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的重任,其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为学生服务。高校教师有必要而且也应该逐渐树立起“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理念,并将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但事实上,就像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教育相对于学生来说普遍缺少服务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高校教师服务大学生行为的缺失。笔者试图从高校教师服务大学生的内涵及特点人手,来揭示高校教师服务大学生
期刊
一、常见的就业弱项心理    1 盲目攀比、求高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也不会考虑。如定单教育的班级,应当在就业方面有优先的待遇,但有学生听说自己原班同学找了一家好的单位,就觉得自己一定也能找到更好的单位。更有学生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认为用人单位一定会抢着要自己的,所以挑三陈四,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  2 不平衡心理。部分学生或
期刊
新建本科院校,多为在原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或依托某高校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对原有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创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本科人才,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    一、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 师资规模与在校生规模未能同步协调发展。师资队伍总体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高校合并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使我国高校合并达到了一个顶峰。根据教育部历年公报的数据显示,1990-2006年5月全国一共发生了高校合并事件431起,其中合并最多的年份为2000年,一共发生了91起,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层次的高校均参与了这场规模浩大的合并浪潮。随着合并的不断开展,全国各地的合并活动基本结束或者接近尾声,故之后学校合并次数逐年递减
期刊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使得传统的榜样教育效应大大弱化。如何树立新时期大学生先进典型、开展榜样教育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   
期刊
一、武术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武术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称为武艺、国术等,也有一些人称之为“功夫”。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先民们求生存、争发展的活动。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是军队用于克敌制胜的技术,是民众自卫防身的手段,也是人们用于锻炼身体和喻悦生活的方式。近现代随着社会和文明的逐步发展,武术运动已从整体上脱离了军事技术,形成一种以攻防动作为
期刊
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一位杰出代表,《嘉莉妹妹》是他的处女作。20世纪初,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急剧的社会变革,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而整个美国文学仍沉湎于理想主义。与同时代许多热衷于描写人生的乐观方面的作家不同,德莱赛在这部小说中如实揭示了美国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嘉莉妹妹》在美国文坛上一出现,就产生强烈反响,结果作者不断受迫害,小说竟被列为“禁书”,嘉莉妹妹的形象也备受争议。然
期刊
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这门课程对今后要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师范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必修课。但是我国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将其定位为一门公共课,师范生往往不重视,学习也不主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来说,主要有教育学学科定位不明确等原因,从微观来说,主要有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单一等原因。要想提高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就要从教师培养开始,从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开始,细致
期刊
“女性解放”作为一种特殊的解放运动,首先要解除的就是性的束缚,这是女性寻求自由发展的基础,而真正的自由发展恰恰是以人格独立作为保障的,人格的自由与发展才是女性解放的价值所在。19世纪末托尔斯泰、易卜生借助他们笔下的安娜、娜拉为女人呼喊出心中的渴望,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女人的世界。    一、简析安娜、娜拉的艺术形象    1 安娜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主人公安娜出身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