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正义感的培养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义感是衡量当代中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方面,班主任作為中学生道德引导的中坚力量,对中学生正义感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中中学生正义感缺失的现状,结合班主任在中学生道德养成中的主体作用,阐述了培养中学生正义感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此增强班主任对中学生正义感培养的意识,提升中学生的正义感。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正义感;培养
  一、正义感的界定
  (一)正义感概念 :就是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坚持真理,同一切邪恶势力和错误行为作斗争,对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一种表现。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二)具有正义感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为人正直;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鄙视非正义行为,当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展开勇敢和机智的斗争。
  二、中学生正义感需要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只有老师在批评,其他学生很多都是看客,这种现象在校园里屡见不鲜,老师们也是司空见惯。而对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上课吵闹、自习课扰乱纪律等明令禁止的行为,有同学敢做,但却很少有人敢于站出来批评、制止。学校里中学生没有正义感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有正义感甚至成为不合群或嗤之以鼻的行为。很多中学生没有是非观念,这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三、呼吁:正义感培养刻不容缓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指出青少年道德水平处于第四阶段, 该阶段的显著道德特征就是“公正心理取向逐渐成为道德判断的主要方面”。罗尔斯论及正义感时继承并发扬了这种观点, 罗尔斯认为只有“具备了善和正义感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道德人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一书中多次提到“要培养青少年与种种不良作为作斗争的精神,培养公民与生活中的种种不良作为作毫不妥协的、积极的斗争,这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三卷638页)”,“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第三卷531页)”,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公民。
  目前,我国仍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维护社会正义日渐紧迫。人们正在思考如何走出道德沦丧、正义缺失的困境,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成员正义感的培养,教育则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学生正义感的缺乏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正义感的培养。拥有正义感,是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体现。正义感与责任感、义务感、道义感紧密相关,培养中学生的正义感,可以影响他们其他的心理品质,如自信、才智、主动性、决断性等,促进中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二)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需要正义感的保驾护航。当正义感培植在全体中学生的心目中,大家就会对一切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提出质疑和批判。会加强中学生自我约束,促进良好班级风貌和学习氛围的形成。如果维护正义的观念深入人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苦口婆心,就会变成集体的舆论监督,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班级氛围。
  (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呼唤有正义感的合格人才。让所有人生活在一个和谐温暖、社会进步、弃恶扬善的社会,这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每一名社会成员都需要树立正义感,捍卫人间正道,弘扬社会正气,这是促进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总而言之,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今天我们对中学生的非正义行为置若罔闻,明天他们走出校园,将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危害。如果说无德无才是废品,那么无德有才就是危险品。假想我们都对社会的非正义行为视而不见,无疑会助长假恶丑现象的蔓延,那将是一个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尔虞我诈的世界,最终将损害每一个人的利益。所以,培养中学生的正义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的班主任们更要担当排头兵。
  四、对策:班主任培养中学生正义感的做法
  (一)“四步走”培养中学生的正义感
  (1)主题班会,激发正义感。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一方面,可介绍自古以来人们倍加推崇的英雄气概和侠义壮举,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激发心中的正义气概。刚正的气节、正派的作风、光明磊落的行为,是古圣先贤为人的根本准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有许许多多英雄的名字总是与“正义”二字紧密相连!例如:苏武、司马迁、文天祥、林则徐、鲁迅等。因为他们有正义感,因为他们襟怀坦白,刚强勇敢,所以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另一方面,对非正义现象与其它主题进行糅合展开学习讨论,使中学生认识到及时检举揭发班级的不良现象有利于班级和个人的长远利益,认识到老师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上,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着想,以此来获得学生的认同,激发他们的正义感。
  (2)自我剖析,内化正义感。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利用周记和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在自我剖析中让学生更深刻认识自己,摒弃非正义行为,内化正义行为。在一周班级升旗时班上的男同学都不愿意站在张楚雪同学后面,导致班级的队伍有一个大的缺口。针对这一事件让学生写了一篇日记“如果那个被歧视的人是我”,请同学将心比心,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将剖析深刻的全班交流。陈亚山写到“这种做法有损班级荣誉,也伤害了张楚雪,我要跟她说声对不起”,李铭君写道“假如是我,我一定非常的难受,在这个班上我会很不开心,以后我保证不再这样做了”。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摆正了认识,在心中内化了正义感。
  (3)法律学习,理解正义感。通过真实的法律案例,告诉学生非正义行为轻则是违反道德的行为,重则是出发法律,甚至是触犯刑法的行为。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正义需要制度的保证,而我们的班规就是维护正义的制度,大家需要一起来维护这个正义的制度。   (4)实践活动,升华正义感。開展辩论赛,模拟法庭,“践行正义行为我能行”,“我是正义小勇士”等活动,从不让他人抄袭作业、提醒路人遵守交通规则、积极给老幼病残让座等生活小事开始,知行合一,升华学生的正义感。如结合长江大学三大学生为救落水男孩不幸溺亡事件展开辩论《该救VS不该救》,通过讨论学生们向那三位90后的大学生致敬,学习他们的见义勇为精神,同时知道了行使正义感不仅要见义勇为,还要见义“智”为,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二)“四建议” 巩固中学生的正义感
  (1)言传身教,让正义感潜移默化。公平是弘扬正义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大的正义就是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中学生。在处理各类班级问题时,特别是评优评奖、推选干部、入团审批等方面的工作,始终要秉持这一根本原则。在管理班级时对每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博爱、一视同仁,不因学生成绩好坏而对学生态度不同,不搞特殊化。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更是多加关心、多鼓励。
  (2)舆论引导,让正义感萦绕身边。鉴于中学生的身份和社会阅历, 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社会正义的机会较少, 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宣传来获得。而当前媒介宣传为了吸引读者,博得大家的高度注度,往往倾向于炒作诸如杀人、强奸、抢劫、职务犯罪等事件。在这种舆论氛围中, 易误导中学生认为我们社会很不安全,邪恶压制正义,社会没有正义感。所以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可抓住身边的正义典型或故事,来影响中学生。当有中学生敢于站出来对班级的不良现象进行举报或批评,班主任也可对其行为进行宣传、鼓励和赞扬。
  (3)制度保障,让正义感一路随行。做好管理工作,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前提和保证。社会正义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激励和保障,而且制度应当建立在公平地维护社会成员的利益基础之上。通过班规和校规的量化考核规范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的正义行为。不仅利于班级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而且有利于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任务。如结合学校《中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办法(试行)》的规定中操作部分第5条:“凡期末日常行为考核不合格者,下学期开学前必须由家长陪同参加一期日常行为学习班,考试合格后,签订“试读生合约”方可注册。毕业班学生德育综合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只发放结业证书,并将受处分情况记入档案。”,在学生之中形成的约束和震撼,在班规中渗透正义教育的内容。摘抄如下:
  初二(2)班班级综合测评评分细则
  加分细则:
  连续一周无拖欠作业,无课堂违纪、卫生值日当天没有被扣分者;积极做好人好事,为班为校做贡献,主动关心帮助老师和同学或被学校、政教表扬、奖励者;敢于检举揭发不良现象,并提出合理建议,树立优良风气者,小组加1-3分不等。
  减分细则:
  上课随便插话、讲废话、传纸条、说笑、打闹等一切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小组扣1分。各小组内成员每有一人严重不良行为(进网吧,打架,考试作弊,顶撞老师等),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遍,顶撞老师者还应向老师赔礼道歉,作弊者取消该科目成绩,严重者在年级通报批评,小组扣3分
  这些规定实施以来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逐渐养成遵守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以“维护正义”为荣的良好品质也正在形成。
  (4)自主管理,让正义感永驻心间。在管理学中有一种 “森林效应”。在森林中,由于树木都要争夺阳光和空气,所以大多长得又高又直,树杈也少得多。森林效应说明了:个人的成长是在集体中成长的,集体的要求、活动、与评价和成员素质等都对个人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开展学生自己竞选班干、自主管理班级,自主对班级问题发表看法、提出建议,让正义感内化、深化、落实在每天之中。如每周的班会课可以让班干部来主持,请每科课代表、每个班干部来分析本学科、本部分这一周的表现情况,好的加以表扬,不好的加以批评,并提出改进措施。最近一次班会上卫生委员表扬张浩、吴宇同学劳动积极认真。同时提出有些同学不太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同学拖干净地没干,他就大步走上去留下鞋印。语文课代表提出《语文同步》最近有部分同学在抄答案,改进措施:发现自己没做就看答案的同学扣2分。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全班同学的舆论监督,以及自我管理下,班级的正义逐渐树立。“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要“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目前,培养中学生正义感需要班主任重视起来,在日常的教育中真正重视,培养中学生的正义感并非难事。风物长宜放眼量,卧薪尝胆壮志酬。当我们的中学生充满了正义感,国家社会将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余 霞《正义感乃公民必备素质——学习十七大精神笔谈》,《江西日报》2007年12月07日
  [2] 廖运生《大中学生正义感现状分析与教育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1期:72-74
  [3] 廖运生《大、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困境与出路》4-5
  [4] 权福军《道德建设与大学生身心和谐》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5)·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5] 郑爱芸《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初中版,2008月08月25日
  [6]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7]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其他文献
【摘要】在思政学科课标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与国家提倡思政课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政课在初中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强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做好初中与高中的学科对接。要以高中思政核心素养为核心,以提炼大概念为统领,以议题式教学为抓手,以思维锻炼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把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概念;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
【摘要】论文涵盖了数学、物理学领域中的力学知识和工程领域的坡道设计相关知识,并得出其数学原理和物理知识及人生感悟。  【关键词】神奇的线;最速曲线;数学原理;设计制作;生活中运用  走哪条线快?要怎样的曲线才是最快到达呢?学了那么多年几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在下图中的实验中,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小钢球在距离最短的斜坡上必将一马当先率先抵达终点?即小钢球走直线快还是走曲线快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笔者在音乐课堂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大声喊唱,既伤害嗓音又影响听觉审美。本文通过如何对音乐课堂加强班级合唱训练的探讨,引导学生正确歌唱,培养学生声音的美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中自信的演唱歌曲。  【关键词】音乐课堂;班级合唱;正確歌唱  刚参加工作那年,每节音乐课都追求热热闹闹,看似气氛活跃。然而除了热闹,却总感觉学生唱
【摘要】小学阶段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难度较大的,数学常常是容易拉分的学科。经笔者的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学生数学考试丢分、数学练习出错并非因为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而是因粗心大意所致,由于审题不到位导致很多答非所问的情形。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端正审题态度,有良好的审题习惯,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求解。基于此,数学老师们要注重分析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
【摘要】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源于生活实际的旅游情境,具有客观、真实、有趣等特点,本文主要探析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旅游主题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为区域地理的深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旅游情境;区域认知;深度学习;课堂效率  随着各学科教学目标进一步的提升,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动地理学科改革的重要理念,其中,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人教版《地
本报综合消息 在为期两天的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五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会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科达中学校长陈红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文江带来三场精彩的主题报告。  王烽主任通过“面向2035的学校变革”报告阐述了教育观念更新,反对“应试主义”,提倡五育并举;反对“锦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反对“本位主义”,
【摘要】在部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运用绘本配音、绘本辨析、绘本游戏、绘本戏剧、绘本改编等多种方式,灵活演绎和运用教材中的绘本,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关键词】绘本;趣味;道德与法治  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叙事文本,它形象直观,充满情趣,深受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绘本表达是部编版教材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种呈现方式,它能降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的难度,提高阅读兴
随文练笔不仅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不但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且还体现了学习和运用统一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在语言的运用和组织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词句欠缺韵律感,文字缺少美感,语言缺乏逻辑,文章层次不清晰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写作上困难重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随文练笔
【摘要】近年来,微信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善于通过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结合实际,博采众长,解决教学问题。  【关键词】微信群;小学;班主任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这句话精辟地阐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而如今聊微信、刷朋友圈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
【摘要】教学生活化就是把生活元素融合到教育教学中,把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课程标准的生活性,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教材;教学目标要调整细化,要与具体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要引入乡土资源补充,变成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教学方式要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增强实效;教学实践要向课后延伸,道德修养通过实践得到落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策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