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f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生活化就是把生活元素融合到教育教学中,把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课程标准的生活性,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教材;教学目标要调整细化,要与具体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要引入乡土资源补充,变成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教学方式要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增强实效;教学实践要向课后延伸,道德修养通过实践得到落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策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一、生活教学两概念,融会贯通有内涵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于生活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阐述。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罗素则主张“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美好的生活”。虽然生活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育能促进人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智慧,激发思维,进而不断建构新知,提高人们感受生活的能力,提升人的品味和价值。
  教学生活化就是把生活元素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生活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践来设计、引导、组织课堂,把学校变成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学生能在丰富的课堂生活中感同身受,获得充盈的情感体验,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生活化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到有用的知识,也能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懂得更好地把握人生。
  二、课程标准生活化,解读教材重依据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活是学生品德和行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可见课程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活性”,以学生生活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道德与法治》从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一是健康安全地生活;二是愉快积极地生活;三是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四是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例如,《干点家务活》这篇课文是根据“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课程标准而编写的,它作为“我爱我家”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我做过的家务活”“做点家务很不错”“再来学一招”“这时怎么办”四个栏目,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理解了课程目标的生活性,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
  三、教学目标生活化,调整细化要具体
  老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把教学目标有效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求老师了解教学目标涉及的理论,并对理论充分理解和深入分析,找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然后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生活化不仅是单纯地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用书》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懂得没有规则的危害,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严重后果。”我把教学目标进行了生活化处理,修改为“通过学习《西山小学高新区学校学生校园公约》(以下简称《学生校园公约》),懂得没有公约的危害,不遵守公约会带来严重后果”。把教学目标与具体的《学生校园公约》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把教学目标生活化,取得了更好的教育实效。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乡土资源来充实
  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教材的内容具体化,把空泛的教材内容变成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时,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我以杏坛的旅游景区逢简水乡作为教学内容,请两位在逢简居住的学生,拍摄逢简水乡的美景照片,并附上文字介绍,制作成PPT,做小导游,在全班学生面前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班上大部分学生去过逢简水乡,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鸣,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强了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责任感。
  五、教学方式生活化,感受体验增实效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低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例如,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时,我先播放课室搞卫生之前脏乱不堪的照片,接着播放课室搞好卫生后干净整洁的照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的重要性。然后我对班级学生做出明确分工,每人负责不同的工作,责任到人。最后,我让学生马上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让课室变成干净整洁的状态,让学生体验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就把教学和学生的班级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让班级生活真正成为了道德品质培养的阵地。
  六、教学实践生活化,道德修养真落实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更应该在课后拓展延伸,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中实践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加强社会体验,提升道德修养的有效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提升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校园公约》,但上完课不代表教育的终结,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履行《学生校园公约》是重点问题。我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把《学生校园公约》落实到学生生活实践中。学校组建校园公约督查队,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公约督查活动,督查队员在课间、课后进行巡查,对违反校园公约的学生,要求派发100张校园公约宣传单,呼吁学生遵守《学生校园公约》,通过宣传公约来弥补自己的行为过错,让课堂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践落实。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策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探索生活与教学结合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提高道德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蒋海莲.“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2019.12(1):288.
  [2]刘芸.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8(8):154.
  [3]林容妹.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19(6):126.
  [4]任海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5.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文化已成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德育、美育、思维训练等方面。因此,实施数学文化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从挖掘数学文化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教学入手,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缘起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
【摘要】在思政学科课标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与国家提倡思政课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政课在初中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强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做好初中与高中的学科对接。要以高中思政核心素养为核心,以提炼大概念为统领,以议题式教学为抓手,以思维锻炼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把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概念;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
【摘要】论文涵盖了数学、物理学领域中的力学知识和工程领域的坡道设计相关知识,并得出其数学原理和物理知识及人生感悟。  【关键词】神奇的线;最速曲线;数学原理;设计制作;生活中运用  走哪条线快?要怎样的曲线才是最快到达呢?学了那么多年几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在下图中的实验中,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小钢球在距离最短的斜坡上必将一马当先率先抵达终点?即小钢球走直线快还是走曲线快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笔者在音乐课堂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大声喊唱,既伤害嗓音又影响听觉审美。本文通过如何对音乐课堂加强班级合唱训练的探讨,引导学生正确歌唱,培养学生声音的美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中自信的演唱歌曲。  【关键词】音乐课堂;班级合唱;正確歌唱  刚参加工作那年,每节音乐课都追求热热闹闹,看似气氛活跃。然而除了热闹,却总感觉学生唱
【摘要】小学阶段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难度较大的,数学常常是容易拉分的学科。经笔者的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学生数学考试丢分、数学练习出错并非因为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而是因粗心大意所致,由于审题不到位导致很多答非所问的情形。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端正审题态度,有良好的审题习惯,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求解。基于此,数学老师们要注重分析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
【摘要】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源于生活实际的旅游情境,具有客观、真实、有趣等特点,本文主要探析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旅游主题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为区域地理的深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旅游情境;区域认知;深度学习;课堂效率  随着各学科教学目标进一步的提升,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动地理学科改革的重要理念,其中,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人教版《地
本报综合消息 在为期两天的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五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会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科达中学校长陈红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文江带来三场精彩的主题报告。  王烽主任通过“面向2035的学校变革”报告阐述了教育观念更新,反对“应试主义”,提倡五育并举;反对“锦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反对“本位主义”,
【摘要】在部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运用绘本配音、绘本辨析、绘本游戏、绘本戏剧、绘本改编等多种方式,灵活演绎和运用教材中的绘本,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关键词】绘本;趣味;道德与法治  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叙事文本,它形象直观,充满情趣,深受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绘本表达是部编版教材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种呈现方式,它能降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的难度,提高阅读兴
随文练笔不仅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不但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且还体现了学习和运用统一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在语言的运用和组织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词句欠缺韵律感,文字缺少美感,语言缺乏逻辑,文章层次不清晰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写作上困难重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文本资源,巧设随文练笔,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随文练笔
【摘要】近年来,微信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善于通过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结合实际,博采众长,解决教学问题。  【关键词】微信群;小学;班主任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这句话精辟地阐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而如今聊微信、刷朋友圈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