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学生实际 指导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已成了一个习惯,大家已把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看成是学习的一种必须。要改变这种习惯,与养成这个习惯一样,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得有一个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就得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着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得积极,学得生动。教师则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1、重视阅读,学会体验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文本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母语,孩子自幼就有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和探究创造的潜能。而这些潜能的发挥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赶进度,常常使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走过场,只给学生二、三分钟时间阅读文本,然后就得回答老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且不说这二、三分钟内学生对文本内容了解多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什么感悟了。因此回答问题时只能揣摩老师的意图,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其实,我们不仅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让学生思考问题时更要给以足够的空间,以便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对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而那些不足之处就得通过平等对话引导其补充和修正。其次,要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和感悟的环境。我们强调的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很多时候是依赖于教师给学生的相应的环境。因此,设置体验情景、搭建体验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在营造氛围时,教师可根据文本的要求提出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体验一下解决问题的甘苦。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如抓住文中揭示主题、内涵丰富、修辞效果明显、往往充当“文眼”的关键性的词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
   2、深入思考,学会质疑问难。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产生疑问,是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患无疑,作为一名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课文。
   首先,从关键词句入手进行质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可抓的关键的词语包括记叙文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的词,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及与文章中心有关的词、关键的句子包括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写人记事、绘景抒情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有一定寓意和寄托的句子。确定关键句子以后,就可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是怎样表达的?表达的效果怎样?通过思考分析和质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获取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其次,依照文本特点,对文本的段落和篇章进行质疑。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词句的理解显然是不够的,还须对段落和篇章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文章写作手法的安排,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人物的形象、主题的表达以及语言的想象生动,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科学准确,议论文中论点的表述、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的运用和语言的严密,都是要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前后联系,学会比较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文本,实现文本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因此,在教学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章时,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研读、分析后找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以及形成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对作品有新的认识。比较阅读的范围相当广泛,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首先,在一篇课文中进行前后比较。这种情况在记叙文教学中较为普遍,通过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来理解人物想象,揭示全文主题。其次,在不同的文章间寻找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索阅读的能力。不同的文章,有时材料是相同的,但表现的主题却不一样。如《七步诗》和《反七步诗》,两首诗的材料都是“煮豆燃豆萁”,但前者借煮豆燃豆萁,同情“豆”,批判了“萁”的相煎太急,而后者则赞颂了“萁”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进行一比较,学生就能理解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相同的材料可以表达不同的中心。也有的文章,主题相同,但用以表达主题的材料是不同的。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读书人的命运,但孔乙己的落魄与范进中举的喜极而疯显然是不同的材料。
  
  栾小平,教师,现居山东高密。
其他文献
科学素质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四科”: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但关于“四科”具体内容人言人殊,笔者长期从事科学素质方面的教学工作,对此有自己的理解。
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探讨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的一般方法,从课堂到课外,从教师到学生,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诸多方面进行探讨。     一.精心组织阅读教学     1.介绍作者轶文趣事,赏析精彩美文片段   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一些轶闻趣事,更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去阅读其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中会经常选取一些名作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长期以来流行于武威城乡,同时在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欢迎。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简单,内容多是一些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以歌颂古今英雄
此次参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团队组织和打造的英语学科跨学段公开课展示活动,收获颇丰。这是一次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教研尝试和突破,不仅为开展区域教研工作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展了思路,同时也为教师基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树立整体教学观念、明确阶段目标、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提供了范例。  三节研究课总体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学生在“端午节”这一主题的引领下,依托于语篇材料,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这
期刊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开始积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效果,阶梯式的阅读教学形式也在此时进入小学英语课堂之中,用
期刊
湖北省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中“水的浮力”一课是用四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前面三个实验学生会做、会说 ,效果也很好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倡导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并实施有十来个年头,但是笔者所在农村的初中生阅读现状却不容人乐观,甚至说让人担忧,这不能不
学好英语,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是不可少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的词汇储备量,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课外阅读严重
期刊
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教学,这一问题曾经使很多音乐教师感到困扰。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教育价值观,让我们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