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现状及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_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倡导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并实施有十来个年头,但是笔者所在农村的初中生阅读现状却不容人乐观,甚至说让人担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1、“浅阅读”趋势。学生阅读的都是一些浅层次、简单轻松的娱乐性的书籍。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幽默笑话、卡通漫画、通俗故事,甚至是些牛鬼蛇神等恐怖故事,就连九年级的也常常在上课偷偷地看“阿衰”的故事。
   2、“低俗化”表现。男同学对武侠小说或玄幻小说特别青睐,而女同学则垂青地是那些言情小说,当然其中也有所谓的作家写的不健康的作品。有些学生几十万字的小说一两天的时间就能看完,无疑是牺牲了许多上课和休息的时间,痴迷的程度可见一斑。
   3、“功利性”取向。为了应试,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最好的读物。虽然中考名著阅读是必考内容,但因为涉及的考点都很简单且相对固定,因此教师只要从网上下载一些早读材料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就能得满分。而学生对情节的了解也多数来之于影视节目。阅读作品的原著是寥寥无几。
  
   二.形成原因的反思
  
   1、整个社会的浮躁影响了学生阅读的意志。社会高速、快节奏的发展;是人的生存压力逐渐加大,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狂热、浮躁的综合表现。这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目前初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有厌学、早恋、恋网等表现,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读磨脑子的书。校园也少有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的宁静。而流行读物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生活的紧张,竞争的疲惫,学习的压力,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慰藉。
   2、“视文化”、“读图时代”的负面影响。现代的电子传媒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高雅严肃、思想深邃的经典作品渐渐被大多数人所遗忘,相反那些时尚轻松、流行娱乐的读物却日益流行。这种趋势已显然影响了中学生的阅读倾向,他们凭兴趣而读,追时尚而读。现代的中学生玩电脑、看电视、上网络,就是不爱看书籍。
   3、学生负担重,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习压力过大,课程负担偏重。学生只有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读物。
   4、教师的影响。目前很多的教师在阅读方面也是不积极的,根本无法用自己的阅读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需要什么往往也是在网上一搜,万事大捷,却很少自己去阅读、思考、提炼。一个不热爱阅读的教师,怎么能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怎么能找到与学生心灵对话的话题,怎么能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又怎么能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其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阅读任务就是从文章中找出那些本来已经预设好的所谓的答案,强调“欣赏”那些似乎天然就存在的文字妙处。这种以鉴赏及至崇敬的心态来对待阅读,不仅不能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反而扼杀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避免独裁的取缔方式。现实中,不论老师还是家长,只要发现学生看武侠、言情一类的小说或沉迷于韩寒、郭敬明等少年作家之中,通常采取“没收”等专制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是简便多了,但是给予学生的损害却是巨大的。学生的思想被圈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学生就像思想上的囚犯,殊不知越是不准阅读的东西,越是想弄一本来看看,即使学校里读不到,出了校门也要想方设法弄到手尽情的阅读。学生们之所以沉湎于流行小说、沉湎于网络都有这方面原因。
   2、给予阅读方面的指导。在今天的阅读教学中,普遍的阅读模式的目标式阅读,即围绕着“思考与练习”、“分析理解”、“中考考点”来组织教学;交给学生答案,重在“授之以渔”。以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和考试中有用武之地。而走出课堂或学校以后,便是黔驴技穷。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即让学生会读书,在于“授之以渔”。是要给学生开门的钥匙,而不在于越俎代庖,替学生开门。倡导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没有阅读素养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浅明的指导,引导他们入门。使学生凭着故事情节,追求作者要说而没有直截说出来的意思,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
   3、培养学生敏锐的识别力。
   各类阅读的书籍、杂志良莠不齐,教师、家长不可能永远都能监控到位。应该让学生有明确的识别力,选择什么,舍弃什么,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如果自己没有明澈的识别力,即使你要学生选择的东西都是对的,学生也不明白应该赞同它什么,你要学生舍弃的东西都是错的,学生也不明白到底为什么应该反对。有些学生喜欢看低级趣味的小说之类,教他们不要看,他们虽然答应了,一转身还是偷偷地看。因为他们被故事曲折变化的情节所吸引。等他们自己有了识别力之后,渐渐有了高尚的追求,就会觉得低级趣味的小说之类在故事之外没有东西,经不起咀嚼,不待他人禁戒,自然也就不会观看了。
   4、培养学生阅读的意志力。
   对大多数中学生而言,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名著经典却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难以长久的,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实施上,新课标推荐的读物并非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学生如果不下一番功夫也是难以实现的。平时我们调查就发现,对于中外名著很多学生都是凭兴趣读了几章之后,就束之高阁、半途而废了。然而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力,需要意志来支撑。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练,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跳跃。
  5、注重师生阅读共生。
  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的效应,达到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境界。首先师生要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同时教师阅读的面一定要广,既要阅读名著又要关注当代作品;既要阅读原著,又要关注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其次要共同感悟,师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要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杨兆宝,教师,现居江苏阜宁。
其他文献
在俄罗斯近现代巴扬作品中,有很多特殊音响效果,需要用一些特殊的、区别于传统的演奏技法来完成。这些技法的谱面写作方式和巴扬演奏的表现方法,以及在具体巴扬作品中的运用,
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都会遇到涉及中国传统节日的阅读课型.作为高中学段,通过阅读课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思维品质,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
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阅读不仅仅一项基础的教学项目,还是提升学生词汇量、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辅助以及支撑.因此
期刊
科学素质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四科”: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但关于“四科”具体内容人言人殊,笔者长期从事科学素质方面的教学工作,对此有自己的理解。
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探讨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的一般方法,从课堂到课外,从教师到学生,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诸多方面进行探讨。     一.精心组织阅读教学     1.介绍作者轶文趣事,赏析精彩美文片段   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一些轶闻趣事,更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去阅读其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中会经常选取一些名作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长期以来流行于武威城乡,同时在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欢迎。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简单,内容多是一些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以歌颂古今英雄
此次参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团队组织和打造的英语学科跨学段公开课展示活动,收获颇丰。这是一次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教研尝试和突破,不仅为开展区域教研工作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展了思路,同时也为教师基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树立整体教学观念、明确阶段目标、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提供了范例。  三节研究课总体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学生在“端午节”这一主题的引领下,依托于语篇材料,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这
期刊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开始积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效果,阶梯式的阅读教学形式也在此时进入小学英语课堂之中,用
期刊
湖北省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中“水的浮力”一课是用四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前面三个实验学生会做、会说 ,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