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1022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行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总觉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那么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呢?作者认为要理清备课思路,把握好教材,突破重难点,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确立客观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备课思路 把握教材 客观评价
  实行新课改以来,老师总觉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那么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凸显教学效益呢?笔者总结并反思了自己几年的教学之后,有了以下浅见。
  一、理清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备课理清了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接着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基础准备。例如,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整理复习中“粉刷墙壁”一课,复习长方体(一)的知识后,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说说要计算粉刷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是怎样获得的。这一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是让学生明确下一步要做什么,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其次是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宽和高和黑板、门窗的面积,并交流计算结果;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具体算一算实际要粉刷的面积;第四个活动探讨如何购买涂料省钱。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我进行巡视指导,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正确测量,在解决如何购买涂料这个问题时,我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把握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把握好教材是能够上好课的前提。如何把握教材呢?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最后,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例如:在教学“有几瓶饮料”一课,主要是教学“9加几”,这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根据《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良好的思想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是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突破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能否突破重点对一节课数学效果的好与坏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突破重点的目的。例如,“植树”一课,教学“8加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教学这节课时,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体会“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学中把教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时应注意运用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破重点。
  四、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符合《标准》基本的理念要求。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搭积木》中例题2就包含着很多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在观察相碰撞求和图后,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一辆车和一辆车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 6=18、12 4=16、12 3=15、6 4=10、6 3=9、4 3=7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三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 6 4=22、12 6 3=21、12 4 3=19、6 4 3=13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四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 6 4 3=25。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几乎每页上都有。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当做一个全新的知识讲解,就达不到教材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要求,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
  五、确立客观的评价标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侧重点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不同。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了探索,提出了很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建议。建议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过程、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关注的教学环境、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式、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与应用意识、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方法手段等。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培养兴趣;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学生整体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是职业学校在教育上寻求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发现,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制药设备》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结合本校实训场地和设备等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教学研究探索,通过实施电子化课件教学和探索实训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形成教学特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制药设备》 理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制度及体系快速发展需求,我国教育部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这才能体现老师教的价值。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
目的:为了研究成年期大鼠单侧的背侧海马损伤术后不同恢复时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对侧海马LTP的变化,采用电凝法损伤大鼠单侧海马的背侧部位,建立动物模型,通过行为学及在体
数学是由概念、方法和命题组成的逻辑系统,而概念是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的反映.人们以数学概念为思维细胞,通过数学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数对象,揭示数学的结构与关系.可以说,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概念的实际来源和意义;完整、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本质属性;培养学生逐步地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能够有效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同时能够引导学会预习和积极自主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强化课堂练习,还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当然就“不进”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达到让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问题提得好,就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思维探究其中的道理;促使学生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地攻克一堂课的难点;促使学生集中精力探索一堂课的重点;促使学生疑之成理,信之有据地明辨是非去解疑除惑;促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不被一些强信息的干扰,也不被一些弱信息所掩盖。为了达到提问的目的,而不至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按照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内容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在结构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明确了学生的培养目标,理清了设计思路。初中数学衔接着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转折点,稍有不慎,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因此,作者认为很有必要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
情感,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情感能促使人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人们满腔热情地投入某种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取得活动成果。倘若在教学中我们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促学,必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摘 要: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及不同数学内容来思考,可以分为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和生活情境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