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及不同数学内容来思考,可以分为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和生活情境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一个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我就此谈谈认识。
  一、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学生身边的人物、童话故事、卡通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是最让学生的感到熟悉、认同、亲切、信任的。因此,利用学生身边的人物及童话故事、卡通动画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讲故事,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创设故事情境最合适不过。如,我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通过这样一则故事创设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唐僧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把一个大西瓜抱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道:“西瓜是我抱来的,最低也要给我五分之一,或得六分之一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给了八戒一份。八戒吃完了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还少呢?”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创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素材贴近学生数学的现实生活,更体现了生活数学化的现实性,很好地解决了“死知识”与“活数学”之间的矛盾。
  二、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对于学生来说“分数”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联系起来,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的促进作用。学习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后,我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一个个的分数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诞生了,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如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精灵,都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并且这一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数学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的问题情境如果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关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就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上课一开始老师就神秘地问学生:“谁有办法知道校门口草坪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果应运而生,老师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得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等因素,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数学课呆板沉闷的局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本社编.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http://baike.baidu.com/view/1268543.htm?fr=aladdin#4_1.
其他文献
电视播出“栏目化”的现象虽已出现多年,但近些年来这一趋势越发明显,并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有的电视台甚至以“电视杂志”的形式,不断地推出一些新颖、独特的
摘 要: 根据学生整体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是职业学校在教育上寻求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发现,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制药设备》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结合本校实训场地和设备等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教学研究探索,通过实施电子化课件教学和探索实训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形成教学特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制药设备》 理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制度及体系快速发展需求,我国教育部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这才能体现老师教的价值。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
目的:为了研究成年期大鼠单侧的背侧海马损伤术后不同恢复时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对侧海马LTP的变化,采用电凝法损伤大鼠单侧海马的背侧部位,建立动物模型,通过行为学及在体
数学是由概念、方法和命题组成的逻辑系统,而概念是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的反映.人们以数学概念为思维细胞,通过数学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数对象,揭示数学的结构与关系.可以说,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概念的实际来源和意义;完整、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本质属性;培养学生逐步地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能够有效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同时能够引导学会预习和积极自主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强化课堂练习,还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当然就“不进”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达到让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问题提得好,就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思维探究其中的道理;促使学生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地攻克一堂课的难点;促使学生集中精力探索一堂课的重点;促使学生疑之成理,信之有据地明辨是非去解疑除惑;促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不被一些强信息的干扰,也不被一些弱信息所掩盖。为了达到提问的目的,而不至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按照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内容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在结构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明确了学生的培养目标,理清了设计思路。初中数学衔接着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转折点,稍有不慎,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因此,作者认为很有必要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
情感,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情感能促使人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人们满腔热情地投入某种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取得活动成果。倘若在教学中我们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促学,必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