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例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认为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说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主张一提出,马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同学说,胡屠户这个人,从作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又一伴同学提出了一个主张: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这时,又引起了一片争议。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提的问题与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胡屠户是什么人!”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这种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的那样,凡答案都对而没有创造性的,则给60分,凡有创见的,即使没有都答对,也可打120分。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古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进教材中的部分古诗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可表演性强。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例如,学生表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诗人询问苍天的场面时,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入创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学生对作者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有摸着后脑一片茫然的,有仰天长叹的……学生种种表现,不正是创新的表现吗?求新、求异,就是创新精神的所在。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绽放。
  
  四、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然后进行评比等等。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始终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激活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构建小学语文高
以新鲜猪血为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离心除去血浆后,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向干净的红细胞中加入等体积的超纯水搅拌得溶血液。将溶血液依次进行乙醇.氯仿处理除去血红蛋白、热变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学的重要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
一、什么是提问法    提问法,也称问答法或谈话法。“它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提问法同讲述法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教育家的教育著作中,特别是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提问法的成功运用。我国传统的提问法在几千年的教学发展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辉。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将停止了。提问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不论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到哪一步,它都将在教学中发生重要作用。
连续真空过滤很久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基本加工技术。因各种材料制造的不同型式的过滤机的使用(筒式过滤机、盘式过滤机、带式过滤机)加之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各种行之有
小学语文写字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尤其对一些低年级学生而言.教会小学生写字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提高小学生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
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学好语文知识才能为其他学科奠定雄厚的基础,语文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同时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提问需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放在首要位置,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积极培养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最基础的阅读技能外,还要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发现的能力,促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思想和情感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