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巧解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探究的是一道与图形面积有关的问题,看似简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妙处.
  【关键词】数形结合;图形面积;代数式的值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几何直观就是依托、利用图形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能力.事实上,很多重要的数学内容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它们,才能很好的理解它们、掌握它们的本质意义,并使这些内容变得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运用它们去思考问题,形成几何直观能力,这也就是常说的“数形结合”.
  一、题目分析
  题目:(如图)用4个相同的小矩形与一个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该图案的面积为49,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6,若用x,y表示小矩形的两边长,则x2 y2=
  条件分析,以“形”变“数”
  本题所给的条件为图形的面积,而要求解的却是代数式的值.为解决此题,需留心观察图形的特点,分析题中的条件,把“形”正确表示成“数”的形式,进行分析计算.
  为了让学生体验“形”变“数”的过程,教师只将题目条件呈现出来,隐去了要求解的式子,提出一个更加开放的问题:请大家观察图形,你是怎样分析题目条件的?
  学生1:题中有两个条件,由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可以得到两个式子
  条件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9
  转化成(x y)2=49.
  条件2: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6
  转化成(x-y)2=16.
  教师:很好.学生1对两个条件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关于x,y的两个等式.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学生2:由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9可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7,所以 x y=7,由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6,可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所以x-y=4.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我们还能再仔细观察图形的结构,进行分析吗?
  学生3:我发现小正方形的面积 4个小矩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6 4xy=49 .那么,xy=8.25
  教师:学生3巧妙的利用图形的特点得到了上面这个等式.那么,题中的条件是怎样被这几名同学“变脸”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有什么共同点?哪名同学能够讲讲?
  学生4:两个条件都是正方形的面积,分析得到的结论都是等式!
  教师:没错,同学们的回答正好说出了解决原问题的关键,图形面积的条件都被同学们“变”成了代数式,那么这道题要我们解决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呢?请看:x2 y2=.要求的正好就是一个代数式的值,现在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从不同角度单纯的对条件进行分析思维反而更放得开,感受到数形“不分家”,并且自然地引出了题中的问题.
  二、解法呈现
  1.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学生思考)有了前面的基础,更多的同学想到的是直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以下是学生5的展示:由前面分析条件可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7和4,从而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就可以求出x,y的值,再求出x2 y2.
  教师:学生6对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得很熟练,选择了对比两个代数式的结构特点,直接将两个完全平方式相加.他将要求值的式子x2 y2看成了一个整体进行运算,非常好!
  3.以“形”助“数”,利用图形面积求解
  (1)教师:同学们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顺利地求出了x2 y2的值,请同学们再深入地思考,题中的图形还能在解题过程中再助我们一臂之力吗?
  短暂的停顿过后,又是几分钟的思考,学生再次将手高高举起.
  学生9:如图,连接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易知右下角划斜线的三角形与左上角划线部分的三角形是全等的.将右下角三角形部分的面积“移”到左上角.这样,x2 y2的值就转化成了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与小正方形面积一半的和.
  所以,x2 y2=12×49 12×16=32.5.
  教师小结:这名同学采用了图形割补的办法,这也是解决图形面积问题,尤其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一种常用方法.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很好地结合了“形”与“数”,这就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以在我们的共同探索下,得到了那么多不同的解法.
  三、一点体会
  图形有助于发现、描述问题,有助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总之,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把困难的数学问题变容易,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简单.
  在本题中,正确地把图形数字化,将题目所给的图形语言转化成与x,y有关的代数式,以“形”变“数”,有助于我们利用代数式的变形等进行定量的计算.
  “形”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将题中所求的代数式x2 y2的值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话,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帮助求解,以“形”助“数”,能进一步拓宽这道题的解题途径.
  总之,这道题的解答正好印证了一句话: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难.
  【参考文献】
  [1]任晏娇.浅谈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2).
  [2]陈金堆.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
  [3]闫玉叶.谈初中“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中的运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11).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课堂有“味”,才能实现教学双长. 课堂教学的“味”,必须对小学生能动性、探索性、实效性等方面起到影响和作用.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改目标要求,对如何让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情味”“韵味”,进行粗浅阐述和议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情味”;“韵味”;  刍议  教育学认为,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深度渗透,就必须做好、做优课堂教学内容以
高中数学当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从基础知识之外或是实际生活当中寻找数学研究课题,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对之进行自由探究的教学活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讲,研究性学习是对于基础教学的拓展延伸,也是学生们学习效果升华的关键步骤.从形式上来看,研究活动的自由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从内容上来看,研究内容总是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能够有效打开学生视野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 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可能作出的反应,借助于想像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 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  一、明确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数学课堂练习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独立处理的能力.作为承担着培养技术型人才责任的中等职业学校,除了注重数学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课堂练习的深入研究和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社会岗位专业会计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会计; 数学教学;课堂练习;改革  数学是高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课,更是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工具.数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摒弃旧的教育观念,寻求新的教育方式成为现今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解决对策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数学作为中考科目,根本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教师还一味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不
【摘要】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利用错误拓展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错误资源;有效性;辩证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麦克劳德的男孩,他小时候的好奇心特别强,老想看一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天,他终于找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我们在高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这一切有别于在传统教学理念下高中数学培养目标的定位.这就需要教师把原来关注学生的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能力方面,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观察和评价,就成为有效地达成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此,要留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注重对
问题描述:  小学低段学习除法和有余数除法时,教材通常会要求通过“圈一圈”帮助学生加强对除法意义和算理的理解. 可是看似简单的“圈一圈”,在教学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  例 北师大二下《课堂作业本》第7页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把18盆花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到( )盆花,还剩( )盆. ”  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  从图中可知,学生列式解答均相同,但是圈法不同. 图1:从答案出发,3个一
【摘要】 目前的数学还有很多的不完善和未知领域,还有无限的发展探究空间,因此在这里提出一门新的学科,复数代数学,解析几何学进而由它引申出超复数,并且主要针对超复数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以便大家更好的认识复数,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超复平面;模比三角式;四则运算;超复指数;超复导数  超复平面坐标系:复数是以正实数为模在复平面内旋转一个实数角度得到的,同理超复数是以角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動中把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发现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