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发布以来,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新目标,更加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又重新受到了关注,在如此的背景下,对于逐步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讨论便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发布以来,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新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加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又重新受到了关注。在如此的背景下,对于逐步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讨论便显得非常必要。
学生发展指导,即在学习以外,通过系列的学校安排为学生提供人生规划、社会、人际、个性等各方面的指导,这突破了过去的学校只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与成绩的观念。这一教育理念早在国外已经被提出并付诸实践,亦收获了相当的成果,故而国内此一教育目标的提出,一方面亦是中国教育国际接轨的重要步伐。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发展指导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同时经历着剧烈的生理与心理的成长,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开始为自身未来进行思考。未接触社会且对未来规划尚处于模糊状态的他们,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亟需系列的各方面指引帮助他们完成阶段性的成长。以哈维赫斯特、金兹伯格和舒伯等人为代表的学者便曾提出“生涯发展理论”,此理论对教育界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强调通过了解个体的发展状况,以生涯评估的方式就个人潜能和问题进行综合积极地分析,便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一生的成长,最终实现其完满的人生。这一理论很好地描述了学生发展指导的基本方式,也是目前国内教育需要致力于的方面。
而对于如何进行学生发展指导,学者胡健便提出了首先应关注学生发展的三种取向,分别是生命取向的学生发展观、社会取向的学生发展观以及整全取向的学生发展观。应当首先尊重学生作为人的本性,从生命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可能性而非定义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避免过于注重功利而忽视道德的发展。而社会性的培育可以说是时人最为关心也是最备受诟病的教育,因而也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方面。由于课堂知识与社会活动所需能力的脱节,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适应期,且因此遭受许多挫折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的缺失。
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现,在学校有意识地建立并完善指导制度前提下,首先最重要的当是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建立一支有力的发展指导队伍,这便要求了应对教师进行心理学等相关的培训,在观念和能力上能够达到实现学生发展指导的要求。但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这必然会为广大教师带来不少压力,故而这要求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当在一定规划下,逐步地实现,由简入繁。
另外,学校自身文化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实施学生发展指导, 要求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变革和转型。而这种变革和转型要求学校必须重新建设学校制度与学校文化,真正将学生及其发展作为学校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促进学校形成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文化,时刻跟进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并及时给予应答,才能为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校文化環境。
总而言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意在扭转传统的“成败决定论”,转向关注学生主体作为完整生命的发展,这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刍议.教育发展研究,2010(72).
[2]胡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现代趋向与价值分析.基础教育研究,2011(24).
[3]朱益明.普通高中实施学生发展指导的行动策略.基础教育,2012(02).
[4]方晓义、袁晓娇、邓林园、胡伟.构建适合我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谷洪波.学生发展指导——精彩人生,从这里起航.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6]束晓霞.学生发展指导:普通高中教育变革的新路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3).
[7]唐薇.基于合作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以H中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16.
[8]吴来辉.基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生涯规划教育——姜山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2017(01).
【关键词】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发布以来,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新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加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又重新受到了关注。在如此的背景下,对于逐步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讨论便显得非常必要。
学生发展指导,即在学习以外,通过系列的学校安排为学生提供人生规划、社会、人际、个性等各方面的指导,这突破了过去的学校只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与成绩的观念。这一教育理念早在国外已经被提出并付诸实践,亦收获了相当的成果,故而国内此一教育目标的提出,一方面亦是中国教育国际接轨的重要步伐。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发展指导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同时经历着剧烈的生理与心理的成长,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开始为自身未来进行思考。未接触社会且对未来规划尚处于模糊状态的他们,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亟需系列的各方面指引帮助他们完成阶段性的成长。以哈维赫斯特、金兹伯格和舒伯等人为代表的学者便曾提出“生涯发展理论”,此理论对教育界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强调通过了解个体的发展状况,以生涯评估的方式就个人潜能和问题进行综合积极地分析,便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一生的成长,最终实现其完满的人生。这一理论很好地描述了学生发展指导的基本方式,也是目前国内教育需要致力于的方面。
而对于如何进行学生发展指导,学者胡健便提出了首先应关注学生发展的三种取向,分别是生命取向的学生发展观、社会取向的学生发展观以及整全取向的学生发展观。应当首先尊重学生作为人的本性,从生命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可能性而非定义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避免过于注重功利而忽视道德的发展。而社会性的培育可以说是时人最为关心也是最备受诟病的教育,因而也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方面。由于课堂知识与社会活动所需能力的脱节,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适应期,且因此遭受许多挫折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的缺失。
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现,在学校有意识地建立并完善指导制度前提下,首先最重要的当是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建立一支有力的发展指导队伍,这便要求了应对教师进行心理学等相关的培训,在观念和能力上能够达到实现学生发展指导的要求。但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这必然会为广大教师带来不少压力,故而这要求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当在一定规划下,逐步地实现,由简入繁。
另外,学校自身文化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实施学生发展指导, 要求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变革和转型。而这种变革和转型要求学校必须重新建设学校制度与学校文化,真正将学生及其发展作为学校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促进学校形成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文化,时刻跟进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并及时给予应答,才能为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校文化環境。
总而言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意在扭转传统的“成败决定论”,转向关注学生主体作为完整生命的发展,这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刍议.教育发展研究,2010(72).
[2]胡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现代趋向与价值分析.基础教育研究,2011(24).
[3]朱益明.普通高中实施学生发展指导的行动策略.基础教育,2012(02).
[4]方晓义、袁晓娇、邓林园、胡伟.构建适合我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谷洪波.学生发展指导——精彩人生,从这里起航.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6]束晓霞.学生发展指导:普通高中教育变革的新路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3).
[7]唐薇.基于合作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以H中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16.
[8]吴来辉.基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生涯规划教育——姜山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