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这是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课外活动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以非教科书内容为主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的物理学习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物理教学的形式和途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物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它起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补充课堂教学所授知识的不足;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
  就初中阶段而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着手开展的物理课外活动主要是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调查(简称“四小”).学生通过“四小”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体验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1.1 课外小实验
  课外小实验是指学生根据特定的实验目的,利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实验器材,在课外时间里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是课堂实验的重要补充.按活动的能力层次从低到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观察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测量性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等.实践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可行性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增强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1)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的浮沉;(2)从不同角度观察鱼缸中的金鱼;(3)利用音乐贺卡中的芯片和注射器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4)粗测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以及自己上楼所做的功、自己双脚对地面的压强;(5)用测电笔判断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实践表明,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以丰富而又蕴藏着科学素养的教学内容,深得学生的喜爱.
  1.2 科技小制作
  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勤于动手、动脑.学生每件作品要能演示一种物理现象,说明一个物理问题,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边干边思考,互相质疑,展开讨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实践中,我们把学生按4人一组或6人一组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具体有:(1)自制潜水艇;(2)自制简易天平;(3)自制测力计;(4)自制水果电池;(5)自制电磁铁等.科技小制作可以增强实践能力和基本仪器的使用技能.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
  1.3 物理小论文
  小论文的写作作为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能联系各种知识,并能对这些知识加以艺术化,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小论文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知识总结类、科普类、科幻类等等.每当一章内容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学完电学以后,可以让学生系统总结电学知识和规律并形成小文章.科普类的小论文就是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写“用饮料瓶可以做的实验”、“铅笔可以做的实验及蕴含的物理知识”、“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科幻类小论文是指让学生结合课本中学到的知识,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发挥想象力,理解生产和生活中现象.像初中物理中的光、声、重力、摩擦力、惯性等知识点都可以成为这类小论文的写作材料.对于学生写作的小论文可以推荐其向报社投稿,也可以刊登在学生自办的班级小报上.
  1.4 社会小调查
  社会调查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问卷、访谈、实地查看、参观访问等方式,针对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存在的现实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例如调查学校和家庭用水状况,设计一个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用水情况,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习噪声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出进一步控制噪声的建议.此外还可以进行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的调查、废干电池的污染调查及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等.社会调查是一种社会体验活动,通过调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感悟科学技术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另外,除“四小”活动外,还可以通过组织物理兴趣小组、物理竞赛、科普知识讲座、课外阅读等活动,将课外实践活动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2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文本课程资源、实验室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实施建议.笔者认为以上四方面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不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还应为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开放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等,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创设条件.再比如绝大多数初中都已经开通了互联网,很多学校还建立了局域网.这为学生多途径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可以向学生推介物理学习和科学普及的网络资源.如中国科普网、生活中的物理、初中物理在线等网站,帮助学生领会知识,扩大知识面.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同时更应关注课外丰富的生活资源,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通过感性、生动、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感染学生、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多方面发展需要,点燃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师生在生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共同建构互动、完成教学与交流,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像生活中的玩具器材(激光笔、水枪、玩具汽车、悠悠球等)、家庭器材(钢锯条、饮料瓶、水杯等)、体育器材(拉力器、毽子、绳子、乒乓球等)、医用器材(注射器、小空药瓶、输液器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资源加以利用.例如饮料瓶透明、弹性好、易形变、易加工,巧用饮料瓶做物理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做如下几个实验:(1)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2)对外做功内能减少;(3)证明大气压的存在;(4)力的作用效果;(5)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6)浮力产生的原因;(7)潜水艇工作原理等.利用身边随处可得的饮料瓶来做物理实验,不仅能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使学生有意识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近几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相继开展了关于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部分的课外实践活动,有一些书本上涉及到的知识,但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的现象、物品,就尽量通过光盘上的信息或在网上寻找,使同学们亲眼目睹,以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连续开展几年的课外研究性实践活动,逐步使这项活动有针对性、有趣味性、有导向性、有层次性,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也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总之,物理课外实践活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既符合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有多种关系贯穿于世界近代史始终,理清这些关系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rn一、人与神的关系rn例如,在解读《西方文明之源》时,我发现:
极限法是由数学归纳法和演绎法所派生出来的科学思维方法.从数学角度,如果两个量在某一空间的变化关系为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的函数关系(如因变量与自变量成正比的关系),那么,连续地改变其中一个量可以使其变化在该区间达到极点或极限.从物理角度,极限思维方法,就是将物理量的可能变化推向极限(最大、最小或某一临界值),使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的合理性得到充分的暴露,从而判定结果是否合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运用极限思
在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静心思考: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难点讲解、学生的能力培养等主要指标有没有达到预期,哪些部分还需要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这对提升教师自
中学物理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引中,教学应立足学生本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融入学习氛围.物理包罗万象,我们应该掌握教学规律,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
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圆周运动是指带电体在重力场和匀强电场的复合场中的圆周运动.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究竟是哪一位置速度最大?如何确定这一位置?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解决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圆周运动的难点.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把握住速度最大位置的特点,依据它的特点掌握合适的方法就可以找到它.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速度最大的位置具有两大特点供大家参考.  1速度最大位置的两大特点  1.1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类比于只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为不少中小学校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导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则担当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涉及到的物理过程比较复杂,适用的规律跨度也很大,对于中学生来说,思维方面的要求极高.比如对受力分析的把握、牛顿定律的应用、参考系的选取、相对运动的分析、功能关系的理解等方面,要求学生的物理知识面要宽,纵向联系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横向联系要能做到无缝链接,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准确的列出相关规律的方程,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要想做到这一点,在解题过程中,画出相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对物理学科提出的要求,教材在充实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的“小实验”“小制作”,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更重要的是“小实验”“小制作”能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现就“小实验”“小制作”
1趣题呈现  题目小蚂蚁1、2和3,始终同时1瞄向2爬行,2瞄向3爬行,3瞄向1爬行,每只小蚂蚁爬行的速度都为v=0.3 cm/s.开始时它们的位置形成一个边长L=90 cm的等边三角形.(1)它们需经过多长时间相遇?(2)相遇点在何处?(3)如把小蚂蚁当作质点,绕着它们的最终相遇点转过了多少圈?(4)经过的路线如何?  2趣题解析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因此人们对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及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开发运用呈现出空前的热情.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许多人过分乐观地认为,这些媒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学习效果无疑会大大提高,实际情况却往往不尽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多媒体的特性及教学效果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和掌握.  1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最典型的特征是:实时性、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