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因此人们对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及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开发运用呈现出空前的热情.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许多人过分乐观地认为,这些媒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学习效果无疑会大大提高,实际情况却往往不尽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多媒体的特性及教学效果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和掌握.
1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最典型的特征是:实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它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点,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理现象,分析、思考物理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它能使“静态”变为“动态”,“高速”变为“低速”,“连续”转为“定格”,使“微观”显现“宏观”,“抽象”表现“具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变为“有声”、“有形”、“有色”,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大教学容量,拓宽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时间”,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境界.
2恰当利用多媒体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哪些地方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2.1中学物理实验需要
在中学物理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规律,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演示实验的优点是其实验科学,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1)有的实验(如静电实验)受到其他次要的因素影响比较大,效果不好.
(2)有的实验(如运动类)时间短、变化快,学生时间反应不够.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物体下落很快,中间的运动轨迹不能直接观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则可十分生动、形象地演示出平抛运动的轨迹、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的关系,并在画面上读出物理量在不同时刻的数量值,让学生通过画面上的数字尝试计算未知量.此外,还可十分形象地演示典型的平抛实例,如匀速水平飞行的飞机在以相等时间间隔投弹现象中,炸弹的轨迹以及各着地点的关系,这使得物理现象容易理解,建立物理模型也变得容易.
(3)有的实验器材小,看不清实验效果.例如,在演示电场线、磁感线等时,可把教具放在实物展台上,通过投影仪把实验仪器及反映的情况演示在大屏幕上,就能使学生看得清楚理解得深刻,较容易地建立起物理模型.
(4)有的实验带有很大危险性,很可能对老师、学生造成伤害.
(5)有的实验在中学阶段没有条件做.对这样的实验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如a粒子散射实验.
2.2概念和规律课的需要
有些概念、规律和物理模型比较抽象,无法用实验演示,这使学生头脑中缺乏感性的素材,即使教师利用挂图加以生动的比喻和讲解,也难得到理想效果,此时则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高中物理中特别需要进行这样的补充实验的内容有:力学中弹力的产生和变化、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变速追赶现象、打击(穿越)现象、圆周(天体)运动、电学中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振荡过程等.例如,在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时,采用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可形象、生动地描述振动过程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回复力的变化规律;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不随波逐流的规律;该方法色彩鲜明、重点突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理解,较容易地建立起动态连续的物理场景.
2.3突破重点、难点的需要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虽然具有逻辑性好、科学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但限于篇幅,使得信息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几乎是空白.如大到宏观的世界的自然规律,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虽能说清“其然”,却难以描述“其所以然”,常会造成一种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在朦胧迷茫状态中学习的不良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模拟,让学生感受极佳的动态效果,则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如:磁场、电场、磁感应线、电力线等重难点内容均可采用动画制作软件,将这部分内容制作成三维动画,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软件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模拟→点拨→归纳→总结”来参与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4习题课、复习课、专题课的需要
不论是学生解答物理习题,还是教师讲解物理习题,难点都是怎样弄清物理过程、物理情景,从而建立物理模型.对于一些过程复杂、情景陌生难以想象的题目,如果能用多媒体将物理过程模拟出来,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会容易得多.
多媒体技术在复习课、专题课中也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可以重点突出,事先把备好的主线复习框图制成课件,可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同时也解决了复习课密度大、时间不够用的问题,从而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5物理课外辅导或知识拓展的需要
物理课外辅导是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综合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资料→练习→讲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而由这种方法长期“辅导”出来的学生,只是少数优秀的“解题机器”.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展示物理情景的动画、漫画、情景模拟,使学生看到许多因条件限制而不能看到的实验现象,充分领略和体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内涵美”和物理想象的“过程美”、“状态美”,研究分析物理问题时的“创造美”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美”,化“苦学”为“乐学”,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3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3.1整堂课都必须用多媒体吗?多媒体课件必须设计成一堂完整的课吗?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准则,整堂课未必全部用多媒体就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可以是解决某个问题的片段.
3.2多媒体能代替教师吗?多媒体是万能的吗?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完全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否则就会出现以机器代替教师对学生“满堂灌”的现象.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其实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多媒体来完成,大多数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为宜,多媒体只是作为教师的助手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因此,必须摒弃“多媒体万能观”的错误认识.如何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时机.还值得深入探讨.
3.3传统教学方式过时了吗?
传统教学方式中仍有许多优秀的元素,并不都是过时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的过程有利于教师对下步教学内容的思考准备,有利于学生记笔记,多媒体动画演示有利于难点分析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要避免把所有板书内容全部照搬到媒体(如投影片、计算机)中,把文字的一种媒介(黑板)转化成另一种媒介(投影片、计算机),虽然教学速度提高了,但教学效率不一定提高.运用传统教学媒体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媒体组合,如视觉媒体(投影器、幻灯机)和听觉媒体(录音机)组合.
3.4能用模拟实验完全替代物理实验吗?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能够实际完成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实际操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只有恰当地结合两者,将其作为物理过程的再现、结果的分析、规律的总结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前提,以符合物理学科的规律和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辅以声、像、图、文,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要忌讳的是该用多媒体时不用,不该用时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又恰当地设计、开发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物理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
1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最典型的特征是:实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它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点,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理现象,分析、思考物理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它能使“静态”变为“动态”,“高速”变为“低速”,“连续”转为“定格”,使“微观”显现“宏观”,“抽象”表现“具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变为“有声”、“有形”、“有色”,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大教学容量,拓宽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时间”,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境界.
2恰当利用多媒体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哪些地方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2.1中学物理实验需要
在中学物理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规律,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演示实验的优点是其实验科学,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1)有的实验(如静电实验)受到其他次要的因素影响比较大,效果不好.
(2)有的实验(如运动类)时间短、变化快,学生时间反应不够.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物体下落很快,中间的运动轨迹不能直接观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则可十分生动、形象地演示出平抛运动的轨迹、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的关系,并在画面上读出物理量在不同时刻的数量值,让学生通过画面上的数字尝试计算未知量.此外,还可十分形象地演示典型的平抛实例,如匀速水平飞行的飞机在以相等时间间隔投弹现象中,炸弹的轨迹以及各着地点的关系,这使得物理现象容易理解,建立物理模型也变得容易.
(3)有的实验器材小,看不清实验效果.例如,在演示电场线、磁感线等时,可把教具放在实物展台上,通过投影仪把实验仪器及反映的情况演示在大屏幕上,就能使学生看得清楚理解得深刻,较容易地建立起物理模型.
(4)有的实验带有很大危险性,很可能对老师、学生造成伤害.
(5)有的实验在中学阶段没有条件做.对这样的实验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如a粒子散射实验.
2.2概念和规律课的需要
有些概念、规律和物理模型比较抽象,无法用实验演示,这使学生头脑中缺乏感性的素材,即使教师利用挂图加以生动的比喻和讲解,也难得到理想效果,此时则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高中物理中特别需要进行这样的补充实验的内容有:力学中弹力的产生和变化、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变速追赶现象、打击(穿越)现象、圆周(天体)运动、电学中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振荡过程等.例如,在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时,采用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可形象、生动地描述振动过程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回复力的变化规律;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不随波逐流的规律;该方法色彩鲜明、重点突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理解,较容易地建立起动态连续的物理场景.
2.3突破重点、难点的需要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虽然具有逻辑性好、科学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但限于篇幅,使得信息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几乎是空白.如大到宏观的世界的自然规律,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虽能说清“其然”,却难以描述“其所以然”,常会造成一种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在朦胧迷茫状态中学习的不良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模拟,让学生感受极佳的动态效果,则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如:磁场、电场、磁感应线、电力线等重难点内容均可采用动画制作软件,将这部分内容制作成三维动画,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软件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模拟→点拨→归纳→总结”来参与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4习题课、复习课、专题课的需要
不论是学生解答物理习题,还是教师讲解物理习题,难点都是怎样弄清物理过程、物理情景,从而建立物理模型.对于一些过程复杂、情景陌生难以想象的题目,如果能用多媒体将物理过程模拟出来,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会容易得多.
多媒体技术在复习课、专题课中也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可以重点突出,事先把备好的主线复习框图制成课件,可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同时也解决了复习课密度大、时间不够用的问题,从而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5物理课外辅导或知识拓展的需要
物理课外辅导是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综合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资料→练习→讲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而由这种方法长期“辅导”出来的学生,只是少数优秀的“解题机器”.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展示物理情景的动画、漫画、情景模拟,使学生看到许多因条件限制而不能看到的实验现象,充分领略和体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内涵美”和物理想象的“过程美”、“状态美”,研究分析物理问题时的“创造美”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美”,化“苦学”为“乐学”,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3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3.1整堂课都必须用多媒体吗?多媒体课件必须设计成一堂完整的课吗?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准则,整堂课未必全部用多媒体就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可以是解决某个问题的片段.
3.2多媒体能代替教师吗?多媒体是万能的吗?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完全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否则就会出现以机器代替教师对学生“满堂灌”的现象.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其实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多媒体来完成,大多数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为宜,多媒体只是作为教师的助手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因此,必须摒弃“多媒体万能观”的错误认识.如何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时机.还值得深入探讨.
3.3传统教学方式过时了吗?
传统教学方式中仍有许多优秀的元素,并不都是过时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的过程有利于教师对下步教学内容的思考准备,有利于学生记笔记,多媒体动画演示有利于难点分析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要避免把所有板书内容全部照搬到媒体(如投影片、计算机)中,把文字的一种媒介(黑板)转化成另一种媒介(投影片、计算机),虽然教学速度提高了,但教学效率不一定提高.运用传统教学媒体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媒体组合,如视觉媒体(投影器、幻灯机)和听觉媒体(录音机)组合.
3.4能用模拟实验完全替代物理实验吗?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能够实际完成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实际操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只有恰当地结合两者,将其作为物理过程的再现、结果的分析、规律的总结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前提,以符合物理学科的规律和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辅以声、像、图、文,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要忌讳的是该用多媒体时不用,不该用时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又恰当地设计、开发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物理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