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下的教学对策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0078956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学生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再进一步提出更高层次问题”这一教育观念。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课堂上大胆放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成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探究问题的激励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然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但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过去的模式当中去。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教学方式,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是新授课,就会毫不犹豫地从复习铺垫开始,遵循这样一条教学途径:检查复习──揭示课题──新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不可否认,这一教学结构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以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大胆放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可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全由教师来确定,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牵者学生走,学生绕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渐渐消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发展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强调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学法与教法相得益彰。蒲松龄的《狼》(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是自读文言文。上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找自己或认为别人会读错的字词,借助课文里的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义,找出文言文须掌握的重点字词,然后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以这样的方式完成掌握重点字词及课文的翻译,再分组扮演记者和文中形象,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满爱心,因为爱是一种沟通,一种接纳,一种力量。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被信任,才会在充分展示自己生命全貌的同时接纳教师的全部,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敞开心扉,把蕴藏在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你倾诉。特别是后进生,只有教师真诚的爱,才能唤醒他们的自尊,才能使他们从教师的关爱中体验到情感的支持,从而参与到集体的学习活动中来。有个学生成绩不理想,平时很少说话,提问时站起来了也很少回答。我不是班主任,也没细致去了解。有次她在作文中写到,她小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对她关心不多,她也不善言谈,感到很孤独。看了她的作文,我为自己的粗心而自责。于是有时间就和她聊聊天,课堂上提问她可以回答的问题,偶尔喊她帮我做些发作业,拿课本之类的小事,结果发现她上课眼睛亮了许多,也爱回答问题了。教师的一点关爱真的能改变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但从课堂现状看,年级越高,学生发言的人数越少,甚至有的站起来了也不敢或不肯说话。是不是学生的好奇心消失了,没有问题了?其实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同学之间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据理力争。为什么?因为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同学之间说话可以无拘无束。而在课堂上,教师的答案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的尊严约束着学生。他们怕说多了、说错了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善待学生的每一个见解,把他们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想法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即使是蹩脚、可笑的问答,教师也要给以应有的指导和鼓励,决不能轻易否认。人只有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才能身心舒展,思维活跃。课堂上真情关爱、民主平等,师生才能情感交融、愉悦互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深入到思维意识的深层。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知识是一个个事实的具体描述,是认识的过程、认识的结果,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从新课程教材来看,教学内容多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是人们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一条条宝贵的经验,是以文字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丰富多彩的事物构成的画卷。新课程关注发掘生命潜能,关注发展。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移植,而是要在知识和实践之间建构起沟通的桥梁,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信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知识的事例纳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回归生活”。
  四、教师身份转变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从学生已知的东西中,揭示出能引起学生疑问的问题就是质疑。教师在教学中平铺直叙地将要研究的问题告诉给学生,不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总认为自己在研究别人的问题,探究动力较弱。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探究问题的激励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教师如果能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主动去发现问题,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在实施自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这就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基础。
  为了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提问题、大胆质疑,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如教学《伟大的悲剧》一文,我引导学生提问考自己、考同学。学生的思维在激荡冲撞:悲剧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伟大的悲剧?“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他会给谁写信?最爱的应该是谁?他会怎么样对妻子说……一个个问题从学生的嘴里蹦了出来。又如教学《白兔和月亮》这篇寓言时,引导学生弄明白拥有无穷的利益会勾起无穷得失之患的寓意后,分组讨论交流: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今天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会对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呢?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小组汇报,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
  在教学过程中,“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知识的源泉。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为他们搭建构建知识体系的平台,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想些对策,语文教学便能时时处处闪烁着生活的睿智与情趣,焕发出缤纷的色彩。
其他文献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竞争情报对企业营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终端营销被视为当代营销行为的核心环节,在激烈的营销市场竞争中,终端营销利用竞争情报的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提高学习效率  视频展示台可按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文字、图象、模型、实验直接摄像投射到电视与屏幕上。图象清晰稳定、可视度大,坐在后排的
期刊
期刊
我国地方广播电视台经过以往迅速发展之后,正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一方面地方广播电视台靠财政拨款在逐年减少,在经济上逐步走向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另一方面我国地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新课标指出,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处理信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一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看
目前,主要巷道掘进标定中线多用经纬仪按照施工方向逐条标定前方三根中线,由于井下测量条件差,要给好一组中线,占用时间长,影响掘进施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理介绍一种简易的
【摘要】:本文从下一代HLR的特点入手,对建设分布式HLR进行了分析论证,为今后广泛使用积累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用户业务数据,分布式HLR, FE,BE,分离架构    全球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逐步意识到集中管理用户业务数据的重要性,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数据融合逐渐成为业界趋势。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快速推出新的有吸引力的业务,使用户能够得到一致的业务体验,是提高用户ARPU和忠诚度的关键
期刊
期刊
【摘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是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需求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多媒体     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设计,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