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的心理障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学生作文写不好,往往不是因为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而是受种种心理障碍的制约。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急于求成的心理
  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情绪急躁,粗略地看一下题目,不加思考,拿起笔就写,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还是硬着头皮写,草草完成,速度惊人,但质量气人,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到时再说的心理
  有的学生,对作文时间没有概念,没有紧迫感,别的同学催促他,他还满不在乎地说:“到时再说吧。”真到了该交作文的时候,他仓促应付,草率地完成,根本不作思考。这种心理,使学生养成了懒散、投机取巧的坏习惯,更谈不上提高作文水平了。
  三、不求上进的心理
  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图轻松,图省事,不管什么样的作文练习,他都是慢条斯理地写,题材是老题材,路子是老套路,作文内容空洞。你问他能不能把作文写好一点,他会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就是这样了,再努力也好不到哪儿去。”这种不求上进的心理,拖了作文的后腿,阻碍了进步。
  四、甘居下游的心理
  有的学生,对别人写得好的作文,不去研究、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而是甘居下游。这种心理为自己设置了路障,使自己成了矮子,总要仰视才能看到别人。这如同登山一样,别人都在奋力攀登,有的登到了半山腰,有的达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可自己却懒于攀登,仍在低谷徘徊。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几种最常见的作文心理障碍。一个学生一旦有了这些心理障碍,就会失去信心和进取心,就会把作文看成苦恼的事、折磨人的事。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写作的资本,都有写作的源泉,都有写作的动力,但由于存在这些心理障碍,就逐渐丢弃了写作的资本,枯竭了写作的源泉,丧失了写作的动力。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种种心理障碍,使他们放下包袱,在写作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如何帮助有作文心理障碍的学生正视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里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们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们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教导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让他们的心里充满阳光,从而拨动他们内心的琴弦。凡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是比较灰暗的,因而教师对他们切不可雪上加霜,而应当雪中送炭,多给他们温暖、信心和力量;引导他们端正写作的态度,增强责任感,把写作看成一件大事、一件乐事;引导他们确立写作的目标,从而瞄准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是因为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才变得无动于衷、得过且过的。因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显得尤为必要。夸美纽斯说过:“如果想使学生发生兴趣,我们就应用心使方法合口味,务必使一切事物,无论如何正经,都可以亲切地、诱人地放到他们跟前。”写作需要兴趣,而兴趣靠培养,靠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想方设法地点燃他们内心的火花,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心动才有行动,只有内心被触动了,学生才有自觉的行动。
  三、及时鼓励
  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这往往跟教育不当有关。有些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时,态度是很认真的,要写的愿望也很强烈,可是由于教者没有好好地关注他们,或者对他们进行了不适当的批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对作文反感,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心病还需心药医,教师对学生要格外关心,仔细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搞“一刀切”,要留有余地,放低起点,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标读本指出,要提倡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方式的个性化源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不同,思维特点各异,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应允许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这提醒我们,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冲破心理障碍,热爱写作,积极写作,不断尝到写作的甜头。
  学生产生作文的心理障碍,这并不奇怪。但我们不能漠然置之,要正视这种现象,从爱出发,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温暖学生,让他们走出阴影,做一个心里充满阳光的人,从而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辉煌。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追求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生命力的源泉。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一个目标”、“两育融合”、“三个环节”是可行的尝试。   一个目标: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   时下,由于高考的影响力及其指挥棒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仍沉湎于应试教育,常常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在他们的眼里,分数才是硬道理,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看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是看考试成绩
学期伊始,学校对刚升上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很简单,只有两道阅读题和一篇作文,阅读题的题目并不难,作文是两个题目任选一个,满分是一百分。结果怎么样呢?九十分以上的学生没有,八十分以上的也不多,接近一半的学生不及格。  曾几何时,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挑战,每一个教师,都害怕别人说自己守旧,害怕别人说自己“穿新鞋走旧老路”,于是,拼命地改。新教法固然很好,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语文教
朱唇皓齿,吐气如兰,虽不含蜜,但话语中却把芳香留在人的耳中,令人陶醉于这种语言氛围中,似口中含蜜。这应该是所有人的梦想。这蜜,不是阿谀奉承,不是颠倒是非,只是君子坦荡荡,我口说我心而已,但要说出真诚,说出精彩,说出人人能接受的技巧。  语文课堂是学习语言的宝地,几年之后走出课堂,能够出口成章,能够“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不枉上了几年语文课。  如果语文课堂上,只是纯粹地照贴写写字,照本读读书,如何能
新课标中指出:“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从不同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改进,发现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有效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真正认识自主学习的精髓,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不是专家、教师说了算,最终还得学生说了算。  一、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
新一轮的“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研究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自问自探教学模式”遵循的认知规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问题。其中,“提出问题”是实施“自问自探”教学的关键。但是从现在的课堂现状来看,学生提问的状况不能让人满意:1.想提问题的学生不多。2.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较少。分析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有:1.懒得问。认为班上总有那么几个人积极提问,自己举手提问教师也不一定会叫到,不提问教师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需要改革,教师需要进步,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班主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班主任,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互相沟通。  一、宽容  俗话说:“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理解,从学生的灵魂深处唤醒和发展其尊师的良知。  有位姓朱的班主
一、在教材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提到课程整合,大家都想到要在其他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其他学科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而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如何使学生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积累生活素材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平时比较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一、采撷自然,积累身边的美  “生活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从一棵小草上,我们可以嗅到春天;从一片落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奉献;从一朵梅花里,我们可以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一颗善感的
过去的“教案”已不能适应新课堂的“导学”要求,新课堂要求教师以学定教,以“问题导引教学”的课堂理念为指导,努力把教材文本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