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需要改革,教师需要进步,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班主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班主任,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互相沟通。
  一、宽容
  俗话说:“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理解,从学生的灵魂深处唤醒和发展其尊师的良知。
  有位姓朱的班主任,一天他的学生竟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猪头,以此来发泄对老师严格要求的不满。碰到这种现象,许多老师都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但这位老师没有那样做,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黑板上的头像画得很形象,很有艺术性,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美术天赋,我为我们班上有这样的天才而感到由衷地高兴。我建议这位同学以后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他的美术天赋,说不定会成为一个美术家呢?”这时,老师又把话锋一转,亲切地说:“画虽然很好,可惜这节课是语文课,不是美术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朱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蓬头发的少年疾步走到讲台前,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后一幅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悔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代表作,画的作者就是当年那个在黑板上画猪头像的少年。
  这位班主任以豁达宽厚的胸怀,以诚恳热情的语言处理了这个恶作剧,不仅教育了学生,还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才华。当然,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还得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使其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过失,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理解
  班主任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最终和学生达到心理接触。
  对于后进生,他们也有上进心,但上进的过程中充满了反复,这是正常现象。班主任应该理解,不要因为看到他们又后退了就灰心、气馁,而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进退皆在自己的理解之中,便容易把握好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后进生引上前进之路。
  如我班的苏建军同学,头脑机灵,课堂上喜欢积极发言,但他非常懒,作业总不能按时完成,有拖欠现象,每次说他,他都是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有一段时间,在我的耐心教育下,他把作业完成了,可是没几天,他的毛病又犯了,组长收作业,他脸一沉,说:“忘了带,我也没带笔!”组长掏出笔来借给他,他不接,还生气地说:“谁要你的笔,我自己会买!”他是下定决心不写了。我按捺住心中的怒火,跟组长说:“他这几天都能按时完成,这么点作业他哪能不写呢?一定是累了,想歇歇,明天再补!”这一说,苏建军露出了笑容,我又对他说:“人家组长好意送你笔,你不买账,还生气,你怎么不理解人家的好心?今天你一定要写完作业,我在这陪着你。”直到中午十二点,他才把作业完成,见我一直陪着,还满怀歉意。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要给予理解,要换位思考,心中要装着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将学生的喜、怒、哀、乐都放在心上,给予适当的关注,恰当的评价。对敢于顶撞冒犯自己的学生,要更多地理解其心情和处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三、沟通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孩子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的琴,其中的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他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班主任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要达到与学生沟通,班主任首先就要深入学生当中。上完课,不要急着走,与学生聊聊天,做做游戏;放学后,不妨与学生多走一段路,离开了教室和学校,师生之间便容易摆脱固有角色的束缚,能够无拘无束地直抒胸臆,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
  其次,要多与学生谈心。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谈心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师生间心灵的碰撞,是情感的最好交流。班主任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谈心、交心、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情况、工作、学习情况,可以消除和缩短师生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使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把心里话说出来,达到师生间的理解,心灵、思想、情感的沟通。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超越时空的限制,与学生实现自然而然的沟通。
  1.通过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班队活动,寓教于乐,寓沟通于活动中。
  2.开设“班主任信箱”。通过书信交流,可快速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满足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信是心声,信是心桥,班主任要善于传声,善于搭桥。
  3.日记与作文。让学生在日记和作文里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并保守学生的秘密,写下评语,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当一名好的班主任可谓难上加难。作为班主任,只要你信任学生,以宽容之心面对学生,深入理解学生的心境,经常与学生沟通,将师爱洒向他们,就能浇灌好每一棵正在成长的幼苗,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建立优秀的班集体。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及煤监局副局长彭建勋在广西百色会议讲话精神,结合云南小煤矿的自身特点及发展现状,为推动云南地
煤即可作为煤层气的生烃母质,也可作为其储集层,煤中显微组分直接决定了煤层气中气体成分即其相对含量,同时也影响到煤生烃的阶段性,这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层最终的生烃能力;同时
本文主要介绍可保煤矿现场生产人员根据超薄煤层的结构特点,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开采方法,为类似煤层的开采工作提供参考。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体育课  我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心理状况以及兴趣爱好安排好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穿插适当的体育游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平时还要与学生多接触并进行交谈。如低年级体育教学以游戏化、趣味性为主。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身心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又有着显著的特点:身心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但兴奋与抑制转换快,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
追求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生命力的源泉。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一个目标”、“两育融合”、“三个环节”是可行的尝试。   一个目标: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   时下,由于高考的影响力及其指挥棒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仍沉湎于应试教育,常常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在他们的眼里,分数才是硬道理,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看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是看考试成绩
学期伊始,学校对刚升上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很简单,只有两道阅读题和一篇作文,阅读题的题目并不难,作文是两个题目任选一个,满分是一百分。结果怎么样呢?九十分以上的学生没有,八十分以上的也不多,接近一半的学生不及格。  曾几何时,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挑战,每一个教师,都害怕别人说自己守旧,害怕别人说自己“穿新鞋走旧老路”,于是,拼命地改。新教法固然很好,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语文教
朱唇皓齿,吐气如兰,虽不含蜜,但话语中却把芳香留在人的耳中,令人陶醉于这种语言氛围中,似口中含蜜。这应该是所有人的梦想。这蜜,不是阿谀奉承,不是颠倒是非,只是君子坦荡荡,我口说我心而已,但要说出真诚,说出精彩,说出人人能接受的技巧。  语文课堂是学习语言的宝地,几年之后走出课堂,能够出口成章,能够“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不枉上了几年语文课。  如果语文课堂上,只是纯粹地照贴写写字,照本读读书,如何能
新课标中指出:“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从不同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改进,发现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有效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真正认识自主学习的精髓,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不是专家、教师说了算,最终还得学生说了算。  一、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
新一轮的“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研究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自问自探教学模式”遵循的认知规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问题。其中,“提出问题”是实施“自问自探”教学的关键。但是从现在的课堂现状来看,学生提问的状况不能让人满意:1.想提问题的学生不多。2.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较少。分析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有:1.懒得问。认为班上总有那么几个人积极提问,自己举手提问教师也不一定会叫到,不提问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