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课堂内探究性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知识的能力.
  一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贯彻,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探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实验也得到普及,但是也存在不少困惑.其中最明显的是高一课时严重不足,一学期课时只能勉强将课上完,没有复习巩固的时间,更不用说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那么这又如何实现新的教学理念呢?新课标中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是由于课时紧,教师想做却又担心时间、担心进度,因此存在难以作为的情况.
  二
  怎样处理以上矛盾呢?根据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堂探究、活动探究、课题探究这样三类.课堂教学探究以其易于开展,节省时间,可经常开展,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案例一:在课题《y=sinx的图像》的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内容完成后,老师对y=sinx图像进行课堂内探究.
  师:观察y=sinx图像,你有什么发现?生甲:图像关于x=■对称.师:为什么?生甲:sin■=sin■.师:为什么?你能说出它的理论基础吗?生乙:因为sin(π-x)=sinx.师:对函数y=f(x)若有f(2 x)=f(2-x),则y=f(x)图像有什么特点?和上式有什么关系呢?生乙:f(2 x)=f(2-x)反映的是y=f(x)关于x=2对称;令2-x=t代入得f(4-x)=f(x),所以有y=sinx关于x=■对称.(这时课堂气氛相当热烈.)生甲:还可以单位圆的对称性得到y=sinx的对称性.师:对,那么从诱导公式还能知道图像的什么性质?生众:关于原点对称.
  本课是一节示范课,这节课由以下环节组成:(一)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二)用正弦线作函数图像;(三)确定函数图像上的五个关键点;(四)用五点法作函数图像;(五)例与练;(六)探究y=sinx函数图像.本案例是这节课的第六个环节,整个探究过程历时6分钟,完全体现了课内探究的优势.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既提高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程度,又复习了已学知识,对学生新知识的建构有水到渠成之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打破思维定势非常有效.但是老师对学生提出可以用单位圆的对称性得到y=sinx的对称性的问题未能展开,不能不说是这次探究活动的遗憾.
  案例二: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上山时感到累,下山时感到轻松;上缓坡比上陡坡容易,你能从数学的角度上,说明以上事实吗?
  生甲:可以用刚学过的倾斜角来说明角度大时坡陡.师:大家说对不对,有补充的吗?上坡下坡怎么区别?(众生讨论.)生乙:以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倾斜角小90°是上坡,大于90°时是下坡,角度大时坡陡,师:非常好,(老师补充略)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生丙:老师,还可以用坡度.师:具体点.生丙: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即角的正切值.师:这个比值在上坡和下坡上有什么区别呢?生乙:人站在水平面时,上坡时海拔高度为正,下坡时海拔高度为负,这个比值也为负.师:如果不在水平面时,怎么办呢?生丙:用高度差表示,上坡时高度上升,记为正,下坡时高度下降,记为负.师:怎样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呢?生丁:■,h■h■分别表示前后的高度,i表示水平距离……
  本探究点是安排在讲授了直线的倾斜角后,用来引入直线的斜率.整个过程学生反应热烈,真正体现了“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把本身枯燥的概念教学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使斜率的引入自然而不留痕迹,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本斜率概念的定义理由,用时不长,效果很明显.
  从上面两个案例来看,探究点的恰当安排,能使学生学习主动,课堂参与率高,气氛活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更容易应用于实践当中.
  三
  课堂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体参与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设计探究题目应注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创设能引导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尽可能使题目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探索(如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使不同学生能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参与,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量力性原则.探究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探究内容是学生可接受的.既不要负担过重,又不能轻而易举,要高于学生现有水平,保持一定难度,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学生经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贯彻这一原则,要准确了解和估计学生接受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所确定的探究点应该是有一定分量的内容,是学生经过努力才能克服的难度,不可过难或过易,要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3.探索性原则.探索性问题主要指那些结论不确定、条件不完备、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努力使探究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创设观察、探索、发现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联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索的乐趣.实施探索性原则要注意: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发现;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4.精小原则.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探究目标,就要在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的基础上以“少而精”为原则,使探究选题着眼点小,方向感明确.题材的安排要体现时间短、见效快、内容精小.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探究出问题的基本梗概和脉络,就需要很好地把握课程内容的特点,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避免虎头蛇尾,从而取得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要注意避免与以后内容重复,出现“下午的饭早上吃”,而冲淡当前内容.
  总之,课堂内的探究式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下认真研究其实施方式,积极探索其方法与规律,才能真正为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一门是艺术,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在提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教师应当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
后进生问题是影响高中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是高考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影响高中数学后进生思维的原因,总结了转化
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是困扰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问题。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了解原因,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两极分化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愿望。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环境因素。  学生进入初中,要重新建立同学感情、师生感情。一时间学生对同学不适应,对老师的教法不适应,对周
会议
很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感觉: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有些学生还似懂非懂,但也有一些学生感觉很“闲”。这就是许多课堂存在的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课堂上不仅要督促后进生,而且要重视优等生的继续发展,让后进生“吃”得下,让优等生“吃”得饱。那么怎样才能在督促后进生进步的同时使优等生得到继续发展,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住每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