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学的助推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创造和维持“教”与“学”行为产生的环境所必要的规则和程序。目的是为课堂教学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心理环境,主要表现为对课堂行为的维持和强化,以及对不当或违规的课堂行为的矫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实施小学体育有效课堂管理就是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容之一。
  树立体育教师权威
  教師的权威有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而这种权威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努力去建立。仅仅依靠传统的和法定的途径来树立教师权威是不够的,也不是恒久的,教师的人格感召力树立起来的权威才是恒久而影响力巨大的。
  例如,在夏天上课,就要顾及学生的健康,尽量找一个比较凉爽防止学生中暑的场地,准备活动中的慢跑也应伴随学生一起认真地完成。冬天提示学生在球鞋中垫绒布的鞋垫来保暖脚,而不穿棉鞋等不安全的鞋子上体育课。当笔者生病动手术后因声带还未恢复时,就在课上拿小麦克风讲话,向学生做一个说明,请同学理解一下老师。不久笔者就发现,原来纪律最差的一个班的学生有了很多改变。学生会主动提出由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帮助笔者进行准备活动和喊口令,平时爱说闲话的学生也很少讲话了。笔者认为,步入中年的女体育教师在技能上没有了优势,但是在爱学生以及耐心方面更成熟了。
  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
  专家们一致认同这些指导原则:教师一定要保持言行一致。在开学初,可以与学生讨论并制定课堂的常规,由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即使有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但按照大家一致制定的既定规矩实施惩罚,学生也能比较心平气和地接受。体育课课堂常规,具体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
  创设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其一,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确的教学行为方式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焦虑便成为影响课堂氛围的主要因素。例如,队列中的“立正”口令,正确的方法是短促口令,只有动令而没有预令,发音短促有力。但是一年级的教学中就不能这样使用,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比较慢而短,没有准备思考的过程发出口令时学生几乎没有反应。因此,笔者就改变方法采用连续口令,预令和动令之间有拖音立——正,学生喊一——二。让学生采用多种感官进行练习,他们明显能快速地安静下来,精神足、有气势。
  其二,体育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体育教师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好的沟通不仅仅只是课堂人际关系和谐的渠道,它还应该包括师生间接受他人态度的。例如,在给五年级上课做准备活动时,笔者采用分组的方式,让组长带领组员做自主变换动作的慢跑练习,要求在操场中间的足球场地上进行,注意前后一臂安全距离,配合呼吸匀速慢跑的变换方法,组长注意带跑中尽量避开其他组,尽量跑得范围大些。练习中,学生小付把鞋踢掉了;而另一组的学生小方没注意到,踩了一脚他的鞋子,忍不住大声地笑起来。这时,小付冲过来就想“动武”,笔者急忙拉住了他,让他先看看鞋子有没有坏,穿好后到边上先休息一下,同时让快被吓哭的小方也去另一边休息。三分钟慢跑结束后,笔者看小付的脾气有些缓和了,才让他们都归队,笔者抓住这一契机,没有马上上课,而是耐心地跟学生交流体育课的目的。不只是想要同学们得到好的身体,还想要同学们有个健康的心理,要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要在活动中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身心等。
  增加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要想学生比较好地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较好的办法之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以做,这是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虽然课堂提问和练习等也能让学生有事可做,但气氛还是不够热烈。运用体育运动技术做游戏,运用游戏连接运动技术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体育运动技术类游戏的目的,在游戏中练习。
  课堂管理是教育教学的看家本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功夫。一个接一个的研究都认定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对于课堂管理来说,并没有唯一的好方法,事实上,围绕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课堂管理,一直都有很多争论。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实践中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不断总结、摸索,形成自己的课堂管理模式,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
其他文献
计算教学,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计算课教学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新课标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充分理解算理基础上来学习计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符合儿童的天性,因为“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语文阅读本身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探索、研究、理解、发现作者对这个世界某个方面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探究实践的方法主要有角色体验式探究、模拟体验式探究、小组合作式探究、动手实践式探究等。尽管探究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实践应用时,教师首先要面对“如何切入”的问题,即怎样选择探究
近年来的新课改中,笔者所在学校在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形成了“四段一动一回头”的自主、灵动、高效的新课堂模式,在减负增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四段”,是将课堂45分钟分成四块:“回看导入”约5分钟;“教授新课”约25分钟;“课堂活动”约10分钟;“课堂总结”约5分钟。“一动一回头”其实包含在“四段”之中,“一动”即指课堂活动,根据新授课的内容由
无论是在精心酝酿的公开课上,还是在扎扎实实的常态课中,作为教师,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着心目中那理想的课堂,憧憬着师生探讨交流的美妙时刻。然而,每每回头,总会有些許令人遗憾之处,常常想“如果当时再深入一步的话……”其实,有效的课堂总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调整与改进的。笔者现就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一课的不断思考和探究,向大家诠释“如果再深入一步”给课堂所带来的灵动与生机。  课堂更优化  如果再深入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的辅助者。本是“双边活动”的教与学,都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自主学习了,因此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则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式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那么,如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教学行为,规定了教学的走向与路径;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是师生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指针,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还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  基于课程,语文味儿再浓一点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为例,这是一篇改编于新闻报道的文章,主要记叙了“非典”横行时期,护士长叶欣冒着
目的: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以间歇性疼痛发作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该疾病的原因包括神经血管压迫(NVC)、多发性硬化、肿瘤、动静脉畸形、面部损伤等,其中NVC为其最常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继续学习提高的意识,除了技能层面上,还应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的设计方法。要探索和研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加强学校与学校的交流和合作,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育教学的组织中,教师不能过分强调媒体的技术性作用,避免从“人灌”走向“机灌”,而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应留有独立思考自主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完善
目的:1995年Sakaguchi等人首次报道在正常小鼠的外周血CD4+T细胞中约有5%~10%的细胞持续高表达CD25分子(IL-2受体α链),同时这一亚群细胞是CD45RB分子低表达的,称之为CD4+CD25+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