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过程思想价值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kui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能够根据统计的需求正确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是“分类统计”这一课教学要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激发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实践实用,以及回顾整理,不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分类统计 统计表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产生分类统计的需要,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体验统计的价值。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去年我们学校举行运动会时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去重温运动会。(课件出示一组运动会比赛的场面:跑步——扔垒球——跳远——跳高)
  师: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场特殊的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多媒体演示主题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看图,收集有关数学信息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意张贴卡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
  ……
  2.分类整理,生成统计表
  师:老师看图看得眼睛都花了,你能帮老师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重新摆放卡片,自然生成统计表。师生共同填写统计表。)
  如,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也可以根据动物种类来统计。
  师:现在就可以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面两张统计表。
  (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
  师:看了这两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标准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统计的标准可以不同,但合计数应该不变。
  师:同一个场景,我们在统计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就得到不同的结果。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表。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师:运动会结束后,小动物口渴了,想喝点水,有这样的一些杯子。怎样把这些杯子分一分类?请把统计表填完整。
  师: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要按杯子的形状来分类,有把杯有5个,无把杯有4个,一共有9个。
  生2:我知道要按价格来分类,2元杯有3个,3元杯有4个,4元杯有2个,一共有9个。
  生3: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生4:合计数都是9,一样的。
  师:小动物饿了,想吃饼干了。(出示饼干图)
  师(让学生比较两张统计表):比较整理前后的饼干图,你有什么想法?
  生1:整理前太乱了,不能清楚看出每种形状的饼干的数量;整理后能够清楚看出每种形状饼干各有多少块,还能清楚看出圆形的饼干块数最多,三角形的饼干块数最少。
  师:将整理后的饼干图再用统计表来表示,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生2:能够直接知道每种形状饼干的块数,还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多少块。
  师:这两张统计表分别适合哪种需要?
  四、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1.出示两张残缺统计表,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统计的类别,感受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师:你能看出这两张统计表是按照什么标准来统计的吗?
  生1:第一张是按照性别来统计的,能看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生2:第二张是按照年龄来统计的,能看出8岁、9岁、10岁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2.给出合计数和部分量,让学生读出统计表中的隐含信息。
  师:这是一张残缺的统计表,统计的是一位农村小学老师一周的课时数,你能看出什么?
  生1:这位老师一周有14节课。
  生2:他一周有5节数学课和6节英语课。
  师:你能知道这位老师一周有几节体育课吗?
  生3:3节。
  师:怎么知道的?
  生4:14-5-6=3。
  五、回顾整理,体验价值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整理,它有什么好处?
  【总评】
  “分类统计”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内容。不少教师反映低年级的统计课很难上,夏老师却上得有趣有益,既富含童趣,又洋溢着浓浓的数学味道。让我们循着夏老师的教学轨迹品读他的教学之道。
  一、精选任务,激发统计需要
  教学是师生相遇的艺术。要想让学生喜欢学统计,教师首先得想方设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统计的心理需求。夏老师组织教学任务特别注重两点:一是学习素材的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点无缝对接,体现童趣。无论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再现,还是动物运动会的情景,以及亲自动手分类的活动,都是二年级学生乐见乐做的;二是问题设计注重导思,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学统计。夏老师不是指挥学生做“规定动作”,而是着力于激发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去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让参与统计活动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
  二、思行结合,体验统计过程
  学习统计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体验中,让体验支撑和丰盈学生的统计观念。夏老师没有贪恋学生做“行”者所营造的热闹,而是让学生同步体验“思”者创制的情趣,学生体验的是“思行结合”的统计过程。具体来说:一是以思导行。“老师看图看得眼睛都花了,你能帮老师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吗?”“看了这两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这些问题让学生思之有法,行之有度;二是以行践思。这节课里的“分类整理”“喝水”“吃饼干”都是学生“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进一步检验思、优化思、丰富思。
  三、实践应用,感悟统计思想
  统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会用分类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统计应当在应用活动中不断体验和加深。夏老师以各种应用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己感悟得出“统计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出现的结果也不同” “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合计数不一样,统计有错误时要学会检验”“分类统计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些颇为深刻的统计思想,自然、活泼而不失深度。特别提一句,“残缺”法的使用是夏老师众多教学技艺中颇为拿手的一项。统计表的“残缺”,给学生保留的是更为充分的思考活动空间,激发的是学生更加生动深刻的思考。
  四、回顾整理,展现统计价值
  回顾整理这个费时很少的环节却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夏老师在这里问了两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整理,它有什么好处?第一问指向“学什么”的内容认知,第二问指向“为何学”的价值体验。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分类统计的内容和价值。这里其实也暗含着一种指引:提醒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带着统计的眼光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研究三性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格力、学习力、创造力”为核心的公民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才素养培养理论。在国内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并对应地提出了以“三课四学”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三性教育;结构改革;三课四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核心目标。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直观操作 空间想象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摘 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应汲取教训,警惕片面演绎、断章取义、浮躁盲从等改革误区,坚持优秀传统、理性实践、改革创新,方能让课程改革尽显理性本色,让数学教学回归理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理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误区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11  在课程改革走过
[摘 要]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让课堂呈现不同的精彩。  [关键词]学科整合 联系生活 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8  烹饪时除基本的调料外,根据每个菜肴的特点再适时添加一点别的调味品,可以整体提高菜肴的美味
[摘 要]高效的课堂,需要课前精心准备、课中精彩表现、课后精当总结。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践行精心、精彩、精当“三精”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精心 精彩 精当 自评 互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28  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精彩的表现?如何能精当总结,使教师的评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拥有猜想—推理—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便是一个学生“乐学、会学、活学”的过程。通过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实践验证,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强思维的强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猜测 推算 验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37]  本节课以直
[摘 要]教学设计应基于对课程标准、学生、教材等的精确分析。分析教材、学生以及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以“认识角”这一课为例,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的教学分析,才能构建有张力的教学框架。  [关键词]教学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对象;教材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52-01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备课时往
[摘 要]加法交换律作为小学数学阶段为数不多的定律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剖析“加法交换律”这一简单的知识,抓住这一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的本质,并通过四次执教时的思考与探讨,获得了更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加法交换律;数学思想;简单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16-02  2016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较为基础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将教学的现实性特点突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现实性 小学数学 认识负数 教学案例 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30  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下面,以“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直面学生的错误,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错误 思维 算理 算法 技能 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23  错误,作为学生学习的必然产物,在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