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分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_cq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设计应基于对课程标准、学生、教材等的精确分析。分析教材、学生以及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以“认识角”这一课为例,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的教学分析,才能构建有张力的教学框架。
  [关键词]教学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对象;教材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52-01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备课时往往都从细节问题着手,如创设怎样的情境,需要准备哪些操作性材料等,然后凭着主观臆断,将诸多环节串在一起,一节课的设计就完成了。教学设计应基于对课程标准、学生、教材等的精确分析,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教材、学生以及课程标准,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一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从而构建有张力的教学框架。
  【片段一】认识角
  师(要求学生自学“认识角”的相关内容):通过阅读课本,你能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1(边指边说):这是角的一边,这是角的另一条边,这是角的顶点。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角。边,另一条边,顶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角(指着角的弧线)。
  二年级教学并不要求学生会画角,但角的认识应是动态的学习过程。为此,笔者重新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学生自学后,进入交流环节)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叫作角的——
  生1:顶点。
  师(过顶点画出两条射线):这是角的——
  生2:边。
  师(用粉笔把两边所夹的部分涂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角。我们也可以这样简单地表示形成了一个角。(擦去涂色部分,用粉笔画出角的弧线)
  上述先学后教活动,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角的表象。
  【片段二】感知角的大小
  师(准备一个装有一张圆形纸片、两根小棒、一根吸管和一根线的信封):信封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们利用它们动手做一个角。
  (学生都选择用小棒做角)
  师:你能想辦法让这个角变得更大些吗?
  生1:把两根棒拉开一些。
  师:什么样的角大一些,什么样的角小一些呢?
  生2:两根棒离得远,角就大;两根棒离得近,角就小。
  此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角的大小形成初步感知。如果教学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不全面的。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拉一拉两条硬纸条,想办法把角变大或变小些。
  (学生同桌合作拉纸条)
  生1:我们两人的纸条不一样长,我们用长一些的纸条拉出大角,短一些纸条的拉出小角。
  生2:我们发现短的纸条也可以拉成大角。
  师:他俩谁说得对呢?怎样才能把角变得大或小呢?
  生3:只要看两条边拉开的大小。
  师:两条边叉开得大,角就——
  生(齐):大。
  师:两条边叉开得小,角就——
  生(齐):小。
  通过操作,学生意识到了“角的大小是指角两边所夹平面的大小”,这节课的前馈控制准确有效。
  【片段三】运用活动角,比一比
  师(把一个角放在投影仪上,先放大,再缩小):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生1:一样大,看起来差不多大。
  生2:可以用一个活动角去量一量这两个角,就可以知道谁大谁小了。
  师:把一个角放大或缩小后,角的大小变化了吗?
  生3:比角的大小不是看整个图的大小,而是要看两条边中间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刚才两个角中间部分一样大(学生指认),那它们就一样大。
  ……
  本环节中,把固定角进行放大或缩小,指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体验到了角的大小与整个图形的缩放无关,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综上可知,教师在进行教学分析时应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深刻把握教学需要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另外,在分析学习对象和教学需要时,要综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方式进行考量,充分预见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进行理性分析,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而寻找对策。最后,教师还应树立一定的课程意识,要认识到每一知识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让教学活动“到位不越位”。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理解小數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从小数的本质和形式这两条线出发,带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进行深刻领悟,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自身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数的意义;魔力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关联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07-04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找规律”一课,例1安排让学生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由生活情境引入,出示教材中例1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摆放规律后,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问题。  全班交流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利用画图法解答的,有利用列举法解答的,也有用计算方法解答的,很顺利地
[摘 要]“平移和旋转”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变换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关键词]经历;平移和旋转;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7-01  一、课前思考  “平移和旋转”是图形
新版的数学教材每一册都有专门编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这些活动内容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内容,并进行活动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实现自我感悟,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挖掘素材,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活动素材,通过优化活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主动探索
[摘 要]在研究三性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格力、学习力、创造力”为核心的公民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才素养培养理论。在国内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并对应地提出了以“三课四学”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三性教育;结构改革;三课四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核心目标。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直观操作 空间想象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摘 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应汲取教训,警惕片面演绎、断章取义、浮躁盲从等改革误区,坚持优秀传统、理性实践、改革创新,方能让课程改革尽显理性本色,让数学教学回归理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理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误区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11  在课程改革走过
[摘 要]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让课堂呈现不同的精彩。  [关键词]学科整合 联系生活 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8  烹饪时除基本的调料外,根据每个菜肴的特点再适时添加一点别的调味品,可以整体提高菜肴的美味
[摘 要]高效的课堂,需要课前精心准备、课中精彩表现、课后精当总结。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践行精心、精彩、精当“三精”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精心 精彩 精当 自评 互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28  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精彩的表现?如何能精当总结,使教师的评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拥有猜想—推理—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便是一个学生“乐学、会学、活学”的过程。通过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实践验证,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强思维的强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猜测 推算 验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37]  本节课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