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学生的错误,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直面学生的错误,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错误 思维 算理 算法 技能 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23
  错误,作为学生学习的必然产物,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劳动成果,需要教师去关注、去尊重、去宽容。身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及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呢?下面,我以“被减数的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片断一:学生尝试解答,呈现不同思维
  出示例题:小明的妈妈带了1000元钱,到商场买衣服花了736元,她还剩下多少钱?
  (生读题后列出算式:1000-736)
  师:请同学们观察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被减数的末尾是零。
  师:同学们会算吗?(学生意见不一)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师巡视,收集学生的一些典型做法,如下)
  思考:连续退位减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算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部分学生即使到了高年级还是会出错。既然学生学习的难度很大,我们为什么不去教、不去讲呢?设计尝试计算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况,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适当的定向引导。
  片断二:找准知识“生长点”,操作理解算理
  (1)组织小组交流。
  出示交流要求:
  ①比一比,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议一议,上面的做法正确吗?被减数末尾有零的减法应该怎样计算?
  (2)集体反馈想法。
  生1:我们小组交流后认为,这两种做法的结果在个位上是相同的,在十位和百位上不相同;第二种做法是不对的,十位和百位上应该用9去减。
  生2:我也认为第二种做法不对,但听了同学们的想法后,我还是不太明白。
  ……
  思考:学生交流的结果在教师预测的范围之内。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是大概觉得是这么做,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明白算理。设计本环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思维混沌的地方,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操作理解算理。
  师:1000减去736,差的十位和百位上究竟是多少,部分同学不太明白,接下来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算理。
  ①如右图,在计数器的千位上画一个珠子表示1000。
  师:1000减去736,被减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都不够减,怎么办?
  生3:个位上0减6不够减,向它的前一位十位去借;可是十位上也是0,只能向百位去借;可百位上还是0,只能向千位去借;千位上是1,正好可以借到。
  师:从千位上借到1个后,百位、十位、个位可以退位成多少?请同学们分步在计数器上画出来。
  ②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如下)。
  
  (结合图例,学生讲解退位的过程)
  生4:千位上退一到百位,“借一当十”,所以百位上是10;百位上又退一到十位,这时百位上剩9,十位上是10;十位上又退一到个位,于是十位上剩9,个位上是10。
  师:被减数的百位和十位上原来一个也没有,当它们向前一位借到1变成10后,毫不吝啬地从10中拿出1来借给它们右边低一级的数位,真可谓是一个“慷慨的穷光蛋”!那么,1000减去736,差是多少?
  生5:差是246。
  ……
  思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把操作和算理联系起来,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把学生作为操作的主体,让学生亲身经历、亲手操作,算理的理解自然会更清晰、更深刻。
  片断三:法理相融,掌握算法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算理,重新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生: 1000
  - 736
  264
  师:两人一组,挑选其中一位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师生小结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0减6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和百位上都是0,向千位借。千位退一,千位是0,百位是10;百位又退一,百位剩9,十位是10;十位又退一,十位剩9,个位是10。个位10-6=4,十位9-3=6,百位9-7=2,千位是0不用写,所以差是264。
  ……
  思考:算理是计算的原理和根据,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算理和算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理解算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促进算法的抽象。算理不清,算法难以牢固;算法不明,计算技能难以形成,所以教师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抽象出算法。
  片断四:巩固运算法则,提高运算技能
  (1)针对性练习。
  1000-432= 1010-432= 1001-432=
  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典型错例进行评析,使学生明确:被减数各位上的0,当它向前一位借1变成10后,如果要给它后面的一位借1,它是9;如果不需要给后面一位借1,它还是10。
  (2)思维性练习。
  课后反思:
  1.操作理解算理,有效突破难点
  新教材将“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这一内容从二年级推后到三年级,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我把操作和算理的理解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节点”上、在知识的“生长点”上亲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不仅“识其貌”,而且“知其理”。
  2.关注学生错例,重组认知结构
  本节课主要有三个环节,即允错、融错、改错,我利用学生的典型错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由混沌变得清晰,在积极思考中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新版的数学教材每一册都有专门编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这些活动内容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内容,并进行活动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实现自我感悟,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挖掘素材,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活动素材,通过优化活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主动探索
[摘 要]在研究三性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格力、学习力、创造力”为核心的公民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才素养培养理论。在国内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并对应地提出了以“三课四学”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三性教育;结构改革;三课四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核心目标。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直观操作 空间想象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摘 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应汲取教训,警惕片面演绎、断章取义、浮躁盲从等改革误区,坚持优秀传统、理性实践、改革创新,方能让课程改革尽显理性本色,让数学教学回归理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理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误区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11  在课程改革走过
[摘 要]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让课堂呈现不同的精彩。  [关键词]学科整合 联系生活 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8  烹饪时除基本的调料外,根据每个菜肴的特点再适时添加一点别的调味品,可以整体提高菜肴的美味
[摘 要]高效的课堂,需要课前精心准备、课中精彩表现、课后精当总结。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践行精心、精彩、精当“三精”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精心 精彩 精当 自评 互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28  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精彩的表现?如何能精当总结,使教师的评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拥有猜想—推理—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便是一个学生“乐学、会学、活学”的过程。通过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实践验证,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强思维的强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猜测 推算 验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37]  本节课以直
[摘 要]教学设计应基于对课程标准、学生、教材等的精确分析。分析教材、学生以及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以“认识角”这一课为例,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的教学分析,才能构建有张力的教学框架。  [关键词]教学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对象;教材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52-01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备课时往
[摘 要]加法交换律作为小学数学阶段为数不多的定律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剖析“加法交换律”这一简单的知识,抓住这一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的本质,并通过四次执教时的思考与探讨,获得了更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加法交换律;数学思想;简单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16-02  2016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较为基础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将教学的现实性特点突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现实性 小学数学 认识负数 教学案例 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30  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下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