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理解题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人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可见阅读理解题在高考中的地位。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具体事实细节,也要理解抽象的含义;既能理解字面的意思,又能理解其深层意义,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既能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能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要做好阅读理解题,首先要有正确的阅读观。不同的人对于阅读的理解和观念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阅读观直接导致不同的阅读习惯。有些人的阅读过程是:文字——理解——意义。从这一流程来看,这是一种被动地吸收信息的过程,是一种消极的阅读方式。而另一种阅读过程是:预测——文字——验证——信息。这种阅读过程以预测开始,以最终获取信息为目的,这是一种有准备的、有目的的阅读,而最终的目的是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先确定目标,并作出推测,然后一边理解一边验证推测,这一过程加入了读者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基本的理解技巧
1.要学会抓大意
寻找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是文章要着重说明的问题,是文章的核心。“主题句定位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寻找主题句多采用浏览法。浏览时,一般不需要逐句细读,只需选读文章的首段、尾段或每段的首句和尾句,重点搜索主题线索和主题信息。文章主题常常可以通过文章的写作方法来体现。通常用演绎法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顺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主题句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而用归纳法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
2.要学会整理结构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细解读,以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3.要学会梳理细节
有些推理性质的故事往往具有曲折复杂的情节,这类题可以用线索图来理出头绪。
三、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日常的练习中,有不少同学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大大妨碍了阅读的效率,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阅读水平,第一步就是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不好的阅读习惯。
1.音读
许多同学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另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看见的仅仅是无声地动动嘴唇,有时甚至连嘴唇也不动,只是舌、喉在活动。嘴唇的活动无疑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要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 。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训练自己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观察到的阅读习惯。心读时,人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嘴、头或声带都没有动,只存在一种说话的内在形式:学生在内心里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字音。这种毛病亦是一种很坏的阅读习惯,它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并且矫正起来又比较困难。采用强制自己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一般能逐渐克服这种坏习惯。
3.指读
指读是指用手指、铅笔或尺子等指着一个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指读的单纯机械运用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而且还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一个高效率的阅读者不会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会在每个单词上平均花费时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指读的习惯实际上妨碍了眼睛运动并限制了大脑的快速活动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大脑瞬间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4.复视
复视指的是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回过头去重复阅读。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于复视以养成一种习惯。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这样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以至养成复视的习惯。
其他不良的习惯,诸如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用尺子比着,一行一行地向下移;一面阅读一面玩弄钢笔、尺子、钥匙等物,不时地发出响声;有的爱抖动双腿;有的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有的还停下来查词典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思路,降低阅读速度,因此,我们应及时地加以纠正。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要养成每天阅读英语的习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精泛结合,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你会感觉你的阅读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要做好阅读理解题,首先要有正确的阅读观。不同的人对于阅读的理解和观念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阅读观直接导致不同的阅读习惯。有些人的阅读过程是:文字——理解——意义。从这一流程来看,这是一种被动地吸收信息的过程,是一种消极的阅读方式。而另一种阅读过程是:预测——文字——验证——信息。这种阅读过程以预测开始,以最终获取信息为目的,这是一种有准备的、有目的的阅读,而最终的目的是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先确定目标,并作出推测,然后一边理解一边验证推测,这一过程加入了读者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基本的理解技巧
1.要学会抓大意
寻找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是文章要着重说明的问题,是文章的核心。“主题句定位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寻找主题句多采用浏览法。浏览时,一般不需要逐句细读,只需选读文章的首段、尾段或每段的首句和尾句,重点搜索主题线索和主题信息。文章主题常常可以通过文章的写作方法来体现。通常用演绎法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顺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主题句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而用归纳法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
2.要学会整理结构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细解读,以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3.要学会梳理细节
有些推理性质的故事往往具有曲折复杂的情节,这类题可以用线索图来理出头绪。
三、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日常的练习中,有不少同学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大大妨碍了阅读的效率,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阅读水平,第一步就是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不好的阅读习惯。
1.音读
许多同学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另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看见的仅仅是无声地动动嘴唇,有时甚至连嘴唇也不动,只是舌、喉在活动。嘴唇的活动无疑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要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 。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训练自己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观察到的阅读习惯。心读时,人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嘴、头或声带都没有动,只存在一种说话的内在形式:学生在内心里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字音。这种毛病亦是一种很坏的阅读习惯,它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并且矫正起来又比较困难。采用强制自己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一般能逐渐克服这种坏习惯。
3.指读
指读是指用手指、铅笔或尺子等指着一个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指读的单纯机械运用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而且还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一个高效率的阅读者不会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会在每个单词上平均花费时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指读的习惯实际上妨碍了眼睛运动并限制了大脑的快速活动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大脑瞬间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4.复视
复视指的是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回过头去重复阅读。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于复视以养成一种习惯。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这样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以至养成复视的习惯。
其他不良的习惯,诸如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用尺子比着,一行一行地向下移;一面阅读一面玩弄钢笔、尺子、钥匙等物,不时地发出响声;有的爱抖动双腿;有的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有的还停下来查词典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思路,降低阅读速度,因此,我们应及时地加以纠正。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要养成每天阅读英语的习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精泛结合,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你会感觉你的阅读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