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题研究的中考物理高效复习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减负提质”、“高效课堂”,已然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在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学生考试科目多,复习任务重,如何使复习课高效,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试题研究是将复习课上得高效的一条捷径!。
  1试题研究的策略
  在中考复习时,很多老师都会有两个疑问:考什么?怎么考?第一个问题——《考试说明》会告诉你!而第二个问题——做好试题研究你就会知道!通过研究发现,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试题都有这样一个特点——“稳中有变”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研究试题时,着重要抓住其中的“稳”,然后去深究其中的“变” 。
  11加强本地中考试题的研究,找出本地的命题规律
  研究发现,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尽管都强调对初中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但各地试题又具有区别于其它地方试题的特点研究发现:各地每年的中考试题都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所谓“承上”,就是贯彻以前中考的传统,保持传统的题型不变,保持传统的考点不变;所谓“启下”,就是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对下一年的中考具有导向作用由于研究本地历年中考试题的工作量相对于研究全国中考试题小,并且对本地中考复习的作用相当大,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先就要对本地历年中考试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本题中考试题有如下两个策略。
  111从本地历年中考试题,看教材各章复习重点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若要更深层次的理解《考试说明》的要求,一定要结合本地的试题进行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结合本地历年试题,以教材的“章”为单位分析出本章知识在中考中是怎么考的?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考?以及未来会怎样考?例如,笔者根据重庆近五年中考试题,对沪科版教材第十六章《电流做功及电功率》的考点进行了分析,不难发现:本章内容一直是历年重庆中考的重点和难点,考点主要涉及电能表的作用及读数、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用电器铭牌的认识、。。测电功率的实验等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会深入了解本章的复习重点,在中考复习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会更加有针对性。
  112从本地历年中考试题,找出常考题型
  为了更好的把握中考试题,我们还应该研究本地中考的常考题型若教师能够把握好中考的常考题型,在专题复习时有针对性地强化,这样,学生在后面的模拟考试及中考中发现与之相近的题,才会更加有信心例如,笔者对重庆近五年中考选择题的考点分析发现:估测题、光现象、力现象、物态变化是每年的必考题,电路分析、U-I图像、分子运动、内能、滑轮组、安全用电是常考题这样,我们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就可以针对高频考点,进行强化复习应注意这也是命制模拟考题的依据。
  12研究全国试题,寻找典型题、新颖题
  如果说在第一个策略我们解决了本地总是“这样考”的问题,那么,这个策略就要来研究本地未来“怎么考”研究全国试题,对于把握中考命题趋势,做好中考复习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全国各地最新的中考题,可以从中找出典型题及新颖题,从这些题,我们就可以看出当今中考命题的趋势,然后对比第一个策略的研究成果,就可以了解本地未来“怎么考”。
  2中考物理的高效复习
  通常,进入中考复习后,有的老师会选一本教辅,按上面顺序采取“题海战术”,尽管学生也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到疲惫,甚至厌恶学习不知道老师们是否思考过,教辅资料上的试题到底有多少适合当地的中考?这样会导致定位不准、针对性不强,可能会做大量的无用功笔者认为中考复习应建立在试题研究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成绩。
  21分章复习,夯实基础
  在第一轮复习中,有的老师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脱离教材复习研究发现,现在很多中考题都源于教材这样,往往会导致基础题失分严重因此,本轮复习,应结合对各章试题的[FL)]
  [HJ135mm]
  。[KH-2][KG-2][JZ][CDH01155][FL(K2]富教育价值的新题型开放型试题是指题设条件不唯一,或解题方法具有多样性,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样的题型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不同方面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从中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启迪创新思维
  例如王亮同学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发现有两杯不同的液体,想运用某种方法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现实验室里的器材有:(1)托盘天平(已调节平衡,不含砝码);(2)弹簧测力计;(3)两个烧杯(质量和形状完全相同);(4)密度大于这两种液体的拴着细线的物块;(5)刻度尺你认为王亮同学能完成实验吗?
  这是一道典型的过程开放型试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比较这两种液体,尽管实验过程不同,但都能达到同一目的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将这两种要比较的液体分别装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内,用刻度尺测量两杯液体等高后放入托盘天平的左右盘中,偏重一侧的液体即为密度大;也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拴着细线的物块进行比较,将拴着细线的物块分别测出物体浸没在两种不同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示数小的物块所浸的液体密度大;还有的学生利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两个烧杯,同样可以完成实验可见,这样的开放型试题可以让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探究方案,有效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但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狭隘的解题思路,持之以恒,一定能使学生的智力宝库得到有力开发,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研究,根据各章的考查重点,以教材为主,梳理知识,夯实基础在针对训练时,一定要保证练习题的“质量”,而不能追求练习题的“数量”,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给学生练习在评讲时,要告知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未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学生,还要帮助他分析为什么那样会出错? 。   22专题复习,熟悉中考
  专题复习是高效复习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阶段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识记是保持的前提保持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和保证,而再认和回忆是保持的结果和证明,并检验着识记和保持的效果我们的中考复习过程,主要就是记忆的“再认和回忆”阶段因此,笔者的专题复习就是按照重庆中考的题型分成了四个板块,即: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论述计算题;然后每个板块下分为:必考题,常考题,预测题,并且每类题又分为力、电、热、光四部分复习;让学生反复经历“再认和回忆”的过程,让学生熟悉中考各类题型的解法,并适当拓展延伸,达到“任你考题百变,我自临阵不乱”的境界。
  23编制试题,体验中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已经建立了物理学的知识结构,也掌握了各类题型的解法,现在就要进入实战演练阶段笔者认为,模拟考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尽管当前试卷来源多如牛毛,但由于老师并不知晓这些试卷的设计意图,也就无法利用这些考试结果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样一来考试就变成了一次目的、意图并不明确的例行练习因此,笔者建议各位老师要作好命题规划,自己命制高质量的模拟题笔者通常会对学生进行三次模拟考试,首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前两轮的复习是有“效”的因此,在命制第一次模式考试题时应主要针对本地中考的高频考点命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增强信心由于历年中考都要“稳中求变”,因此,第二次模拟考试就要适当加入一部分“冷点”考题,考试结束后,一定要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告知学生在中考中遇到“冷点”问题该怎样处理、怎样面对,让学生中考中达到“处变不惊”的境界经历了前两次模拟考试后,学生对中考不仅有了知识上的准备,也有了心理上的准备,那么第三次就要命制一份和中考“平行”的试卷给学生练习,所谓“平行试题”,是指各题的难度与中考试题大致相同、命题的形式与中考试题大致相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中考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已经成为了命题的一个热点;同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增加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条目,如“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因此,笔者建议在编制试题时,要加入热点信息及本地的元素 。
  3建议
  有的老师说,试题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实不然若按笔者的策略进行研究,第一年的工作量的确比较大,不过下一年只需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加新一年的内容即可这样坚持下去,不仅仅在复习课上做到了高效,而且在新课时也能做到高效,岂不是“一劳永逸”。
其他文献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进行物理思维的基础.物理概念更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好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能否学好物理概念,关系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和拓展,对掌握和应用物理定律也极为重要.物理概念既不好教,也不好学,为此,本文对
女儿正在读初中七年级,每次写作业,偶尔不懂,也常向我请教,请教完了,常听她自言自语,“科学作业,真烦”有一次,我问她,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有什么可烦呢?进一步了解发现,烦的原因在于形式单一,大多是试卷形式的习题,有些习题多次重复作为科学教师的我,常常陷入深思,在倡导“优质轻负”的新教育时代,早应该对作业全面审视、积极创新了  作业作为反馈、调控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
教学与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发现问题,获得反馈信息,是改进和控制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工具。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
1 实验中“意料之外”的价值  1.1 科学发展的源泉  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都与实验中的“意料之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亚里士多德得到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后,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中的意外加速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发现;再如汤姆森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后,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一小部分粒子的意外促进了原子核式结构的诞生;还有奥斯特通电导线的意外促成了“电生磁”的发现……  1.2 新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这个知识的学习内容安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反思高中物理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同时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
“因势利导”出自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此成语故事是讲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向好的方面引导物理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应开始于识“势”,展开于善“导”可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课堂上教师“导”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在“劣势”的情况下,许多教师更是无从下手,最终只能草草收兵,还憋着一股“气”离开课堂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促进知识的生成呢?以下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替都是创新的结果,其中物理学家的创新精神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应该渗透这种创新的意识,把物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材丰富的内容及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下面就结合笔者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尝试.  1 创新教育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从原有的“学会”转向了“会学”在基础教育中,物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改的浪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已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创造,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
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物理越来越受到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作为高中一门主要课程, 主要用于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的认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从物理教科书的编撰到课堂教学整个过程,教师、教育家以及相关研究者都在研究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将知识讲解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一头雾水;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似懂非懂;物理知识不会运用等,说明我国高中普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