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调查: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起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特别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授知识——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五步教学法”,使学生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久而久之,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思想和主张已成为一种标准化生产的僵化套子,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失去了不少的童趣和灵性,压抑了师生创造的激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情,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等。掌握了上述情况后,教师要认真考虑每节课教学中的哪些内容和方法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已经理解的,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理解、掌握的,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事先预设、铺垫、引导学生才能理解、掌握的,这些问题在备课时都要尽可能考虑得周全些。
  那么,学情调查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如何操作才适度呢?在教学中很值得我们一起思考和探究。
  一、重视预习调查,确立教学起点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科学安排,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训练他们逐步掌握基本、有效的预习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首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课文的生字、新词,同时观察生字、新词的结构,自己找出音近字、形近字进行对比区别,自己利用字词典等工具弄懂生字、新词的意思,自己用生字、新词造句写话等。这样就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目的,根据自己搜索等解决。记下自己仍未读懂的句段,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最后,自主思考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写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等上课讨论时验证。
  预习生成了更为丰富的个体需求,传统教学中以教学内容的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的线性结构,已不能满足预习课堂多层次的成长需求。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整体框架必须从“线性”走向“板块”。将基本的教学环节,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可以灵动调整的板块,根据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删减或调整。如《“黑板”跑了》可设计这样五个板块:1.学情调查,交流预习困惑;2.梳理困惑,确定主题;3.读书感悟,合作探究;4.交流展示,分享成果;5.矫正反馈,查漏补缺。
  这种板块式框架,突出重点,避免肢解,给预习后分化出的不同层次学生都留有充足的思维空间,便于交流与互动,逐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二、暴露思维过程,明辨真实起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预习时容易产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部分能力强的学生“知其所以然”,但这不能代表学生整体。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会掩盖学生的差异性,使教学变得单调而毫无生趣。因此,学情调查中我们要寻找学生的思维规律,努力让学生暴露自主学习时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经历探究知识的历程。如“你的感受是从哪里获得的”“你是怎样发现的”,并通过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地铺展开来,使课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精彩生成。
  三、切中学情,顺学而导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呢?在具体操作中,我努力做到:“切中学情,顺学而导。”这里的“切”是借用中医的把脉。“切中学情”,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准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特定的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进展、学习效率等因素,以语文新课标为标准,明白他们“现在在哪里”“现在想到哪里去”。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经说过评价一堂好课的一个标准:“小眼发亮,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而这“四小”现在被更多的教师用来描述热情高涨的学情。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这些都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注意观察学生的学情,以达到启发教学的最理想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不仅要从学生表情中识别信息密码,而且要凭着教师课堂的敏感性和驾驭能力来调整。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流动的行程,新的学情也会在这过程中不断出现,教师若不及时捕捉,就会转瞬即逝。所以,在流动的课堂上捕捉动态学情尤为重要。通常的方法有察言观色、耐心倾听、巧妙引导、有效追问等。
  有时,学生依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在预习课文时对内容进行了个体的理解、领会,这就是该生的实际学情。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不足,通过文本抓住课文实质的能力不够。在教学时,教师不能违背实际,迎合学情。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品”读、确当的点拨,提升学生的知识、情意。
  四、反思学情,突围局限
  由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对学情把握不准或视而不见,所以,课后需要我们积极反思,如学生学得气氛怎样?参与程度如何?他们的回答是否让人意想不到?他们会有什么新疑问?……反思学情只有与交流心得、调查反问、阅读日记和作业设计批改结合起来,这样获得的学情信息才会更加全面、准确。积极反思新学情,能有效突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话、互动,进行积极高效的引导、点拨,从而确保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保持目标明确。教学活动只有深入了解学情,课堂才会“聆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同样,只有“顺学而导”,课堂才会真正领略到教师灵动的智慧。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小练笔为阅读和写作开辟了一条短、平、快的写作通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融读与写为一体。学生随机地仿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负担小,效率高,因而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致、深入地找准引燃点,让文本言语得到增值,表达方法得到迁移,言语技能得到提升。教师要提供练笔的机会,拓展学生练笔的空间,让文本情、学生情和谐共振。  一、补写空白点  教材的文章中,不少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生活性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同在。如此,语言教学才会更鲜活、生动、有趣,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一、创设情境,模拟生活    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语文源自现实生活,语文的教学离不开生活。我们要善于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生活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  正所
2009年12月,重庆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重大专项——两江学者计划正式启动。作为目前重庆市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计划,两江学者计划旨在对接"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这种“进取”“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名言强调,要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时去启发、点拨学生。在这种状态
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的思想不断碰撞,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生成智慧的课堂。课堂中,如何令学生“思绪万千”,“智慧四溢”?我常常感动于名家课堂中那智慧的一问,仿佛石破天惊,文本顿时鲜活、清晰,学生的思维霎时灵动、激昂,我也努力尝试着在课堂上以我智慧的提问,抛砖引玉,实现高效课堂。  思辨的“问”  思辨,就是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越辨越明,情越辨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无非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而已,这就要求教师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敢于超越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紧扣教材为紧扣课程标准,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这种“生成性”,与“开放性”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它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开放性)、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性)、教师的灵活驾驭(善于捕捉、探究)中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习作是这个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新课标将三至六年级的“写作”改为“习作”,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写作水平的。所谓“习作”,就是学习写作,这比“作文”更易为小学生接受。以前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疼。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当然就达不到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要求了。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案例  班级组织学生到宿迁市湖滨新区园博园春游,由于路程较远,采取集体乘车的方式前住。方平同学晕车,我便成了她的全程陪护,到了目的地,她又痛苦地返回。但她的春游作文让我陷入了沉思。她写道:“今天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乘车前往园博园春游。园博园位于美丽的宿迁市湖滨新城,我很激动,心已经飞到了园博园。刚下车,我就被两边的动漫宣传画吸引了,可惜是要门票的,不过它没有影响我参观的心情。第一站是宿迁馆,大大
我们通常所说的低年级学生指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律性不强,想象力也不是很丰富,识字量与阅读量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学习的兴趣异常浓厚,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认识欲望。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克服低年级学生的劣势,充分地发掘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优势,开展有效的写话教学,为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是能够将读写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课文来作为写话的一个突破口,并将读写训练合理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和语文素质,并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来进行读写教学呢?  一、注重词串功能与词语积累  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词串是特色,其围绕着某个特定的中心内容,将词语穿成文,并辅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再通过图画与文字的对照来进行反复的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