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模式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因其具备时间简短化、知识碎片化、情境案例化、解析深入化、资源呈现非线性化等特征,逐渐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本文分析了微课的基本特征,指出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困惑,并以此为衔接点,将微课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以推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微课 信息化教育 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36-01
  “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许多“微”产品,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等,而作为其衍生产品之一的“微课”,也对教育教学形成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引发了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掀起了学习模式变革的新浪潮。信息技术因其特殊性——既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又可以作为一项技术手段,在“微课”教学模式的推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利用数字化时代的优势,将先进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俨然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新挑战。
  1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具备时间简短化、知识碎片化、情境案例化、解析深入化、资源呈现非线性化等特征,能够促进学习者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自主控制和调整学习的进度,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有意义接受、记忆、迁移与应用。
  下面,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第五章第三节“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这一主题为例,浅析微课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一章节的知识具备如下特征:知识点零散、实践性较强、课时分配有限。那么,教师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将无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或学生该如何通过短暂的学习,把握图形图像处理的技巧并能够巧妙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呢?
  教师在该章节的授课中,主要选取了三个贴近生活的案例,以案例作为任务驱动学习者的渐进式学习,这三个任务分别为:①调整图片(如旋转、调整亮度与饱和度等属性);②修复图片(如修复金字塔涂鸦图片);③设计图片(如利用素材构建一幅夜景图片),三个任务的难度逐渐提升,但其符合奥苏贝尔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前两个任务教师进行了讲解与操作并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并体验了图形图像简单处理的乐趣,而第三个任务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它不仅需要学习者以前期的学习经验作为基础,还需要学习者有创新与设计意识的参与。因此,教师对第三个任务采取了微视频的形式,讲解其操作步骤与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控视频的播放进度,且能够将习得的技能较好地应用到其作品的设计中;有的学生能够重复播放对某细节的讲解,深化其对该部分的理解;还有的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其他操作方法。
  由此可见,微课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教学效果的优化,而且其形象生动的视频画面,有利于学习者多媒体通道信息的获取,潜在地延长着学习者有意注意的时间,促使其实现有意义学习、个别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目标。正如祝智庭等人所指出的,“微型学习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生,适应了学习者呼唤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需求。”
  2 微课对教学的启示
  微课作为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宠儿,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必然需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验证。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与应用微课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因为他们具备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与技能,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还是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是否需要采用微课模式。严格地讲,微课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则会优化教学效果,使用不当,则会产生负面影响。由此,我们需要在应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时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用“非常6 1”来概括:“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是指与所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教学反思(微反思)、师生评论(微点评)、学习反馈(微反馈)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这表明微视频既是微课的呈现形式,又是微课的核心所在,因此,微视频的制作不能流于形式。微视频制作得“适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微课教学的效果,其中“适当”是指适合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定位、设计与制作相应的视频,避免将其模式化和技术化。
  (2)注重微课的体系化建设。虽然微课的重心在于阐释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碎片化知识的吸收,但教师还应该注意到知识的整体性,尽量处理好微课的“微”与“全”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化重构,形成颇具个性化的知识地图。
  (3)注重微课中的多向互动。微课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也实现了学生与终端(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间的交互。但到目前为止,能够实现学生与学生交互,学生与教师交互的还很少。教育虽倡导学习者个性化知识的获得,但更多的交互有利于拓宽学习者的视野,碰撞出新的智慧的火花。
  (江苏省兴化中学,江苏 兴化 225700)
  参考文献:
  [1]汪吉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1(9):5-15.
  [2]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7):252-253.
  [3]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使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4]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其他文献
香港青年协会(简称青协)是香港最具规模的非营利青年服务机构之一。青协于2005年联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共同举办LEAD创意科艺工程计划,将Scratch引入到香港,并成立香港青年协会赛马会创意科艺中心,自2008年起,承蒙孔庆荧及梁巧玲慈善基金赞助,推行“LEAD创意科艺教室”计划,锐意为青少年推介优质的科技创作工具,使学习过程不再艰涩,而是变得简单、有趣。我们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
根据哈佛大学和丹麦国立血液研究所研究显示,怀孕前或怀孕期间服用过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他们发现,不管怀孕期间是否使用过避孕药品,这些孕妇的孩子缺陷发生率一致。  “那些刚吃完避孕药就怀孕,或者正在服药时怀孕的女性朋友们不用担心口服避孕药会影响你胎儿的身体素质。这项研究的结果使得这些女性和她们的医生们有据可依”。研究者说。本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医学快报
教育部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均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标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能够利用新兴信息技术与现代的新科技,创新物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改革的目标。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不仅为课堂添色添彩,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多媒体技术 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但在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现实情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仅局限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互动方式的变革,而在于通过“以课程为单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效实现对教学模式层面的整合。它的研究与实施不仅为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实现,为学员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还促进了基层教育机构的师资利用最大化、招生专业数最大化,实现教学模
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江苏义务教育阶段使用了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改版的新教材。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设置了“物联网技术”这一拓展模块。在2013年9月江苏省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培训活动中,由无锡市提供了《智能楼道灯——红外线传感器》观摩研讨课。这节课从构思到实施,表达了目前无锡市对物联网技术教学的一些理解与思考。下面我先就此课谈下自己的一些粗浅认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疫苗,可以治愈或防止刺激引起的皮肤疾病,有望防治痤疮。  研究人员正在研制的这种疫苗,既可以消除丙酸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又能做到不伤害细菌本身。事实上,这种疫苗已经成型,目前正在对痤疮皮肤活检组织进行试验,下一步则是测试疫苗的临床有效性,预计将会在一至两年间问世。(《自然界新聞》)
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言语交际和书面表达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中,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语言运用中掌握语言规律,即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学语文”,避免割裂语境的讲解和死记硬背。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题记:  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因为多了才有积淀,多了才有筛选,多了才有超越——但是,不论教学设计多么妙笔生花,我们必须要回归课堂的效益,回归课堂的价值取向,回归课堂的真正需求。为此,本期解码我们就先从学习的原动力——需求和教学的方向性、目标两个角度来一起探讨。    纵观技术的发展历史,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技术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诞生,又在应用中不断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有教师误用、滥用此教学方法。针对此,本文提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需要“精确控制”,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在任务教学中精确控制知识的生成,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三维目标”教学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精确控制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任务驱动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经典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