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其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充分说明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涉及写作能力,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写作能力与天赋的依存关系。作文与别的学科不同,不是靠背几个字母、几个方程就能写出好文章的。当然,很多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强,并不是他们不具备这种天赋,很可能是他们不擅长运用这份天赋,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认识这种天赋,激发他们的天赋,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 初中生写作的难点
1.作文字数不达标
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写作前,都会先看作文的字数要求。有些学生甚至会在写完作文以后,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数,看看是否满足字数要求。这两个现象都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在意作文字数的程度超出了作文的质量。如果字数不够,意味着他在作文构思这一块的能力不达标。
2.作文内容偏离中心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命题作文中。比如在写以“花开不只在春天”为题的作文时,感情比较敏感的学生就会利用这个题目,以物代人,写一个本应该享受快乐的少年,因为家庭困苦而奔波劳累,最后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以题目暗示作文中心。用这种思维模式写出的作文往往会得到高分。而不善于深入思考的学生,可能就会根据字面意思,写塑料大棚里的花草,即便在冬天也依然会开放。采用这种思维模式写作,就容易偏离题目中心,作文得不到高分。
3.缺乏文字审美意识
这一点是比较难形成的,尤其在现在学习竞争激烈的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把眼光盯着学习成绩,想的只是如何能获得高分,这样,学生在心理以及情感上都会很贫乏,写出的文字生硬,毫无美感。在作文的叙述表达上,他们只管把想说的说清楚,不去考虑怎么说更美,在哪里埋下伏笔会形成悬念,怎样写才能使文章层次清晰。如果学生没有这个审美意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像流水账一样。这也是初中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根据字数勾勒情景情节
从作文字数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相对容易的一一个切入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先出一个题目,让学生用20个字作文,比如以“包饺子”为题,学生说:“今天回家,妈妈包饺子,让我也包,虽然我包得不好,不过吃到自己包的饺子很开心。”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在字数上进行提升。就以刚才这20个字的语段为例,通过加形容词的方式,使字数增加,使内容也更具体、更连贯。比如:“今天放学,当我回到家后,发现妈妈正在包饺子。妈妈看见我回来,让我去快去洗手,然后一起包饺子。我兴奋地放下书包,用最快的速度洗完手,就跑到妈妈身边,学着妈妈的样子捏了一个饺子。饺子歪歪扭扭的一点都不好看,妈妈看见我撅着嘴,笑着说:‘没关系,只要肯练习,一定会包得比妈妈还好的。’听完妈妈的话,我信心满满地又包了第2个、第3个……终于包完啦!饺子煮好后,我看见自己包的饺子,非常开心,马上吃了一个,第一次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原来是这么的美味。”教师也可以留一些课外扩句作业,帮助学生加强对形容词的运用。
2.双向作文,强化思维逻辑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根据事情的表里,老师可以出一个命题,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各写一篇文章,比如以“破碎的玻璃杯”为题,先写一篇玻璃杯破了,但是对你有好处的作文;再写一篇玻璃杯破了,给你带来了坏处的作文。根据题目这样进行正面反面的训练,会引导学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3.鉴赏诗词,培养审美意识
要想让学生写出美的文章,首先就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的文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作诗,欣赏美的诗词,让学生意识到美在文字中的存在,这样他们才会向美靠拢。其次,语文教师要以写作的成就感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并通过不定期的沟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写作与个人气质修养相联系,引导学生去领会各种写法,帮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抵触感。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分析那些颇有写作成就的人的写作历程,指导学生获得写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从这些具有写作成就的人所具有的喜欢读书、喜欢写随笔、喜欢做精彩语句的记录和引用等好习惯上入手,引导学生阅读好书、积累优秀词句、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就及时记录感悟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写空间心情、日志、微博或者日常的小记事本等建议,努力帮助学生养成抓住其在生活中生发的一闪即逝的灵感的好习惯。
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身份,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困扰,而语文教师要帮助自身以及学生消除这种困扰,要善于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感情。
一、 初中生写作的难点
1.作文字数不达标
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写作前,都会先看作文的字数要求。有些学生甚至会在写完作文以后,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数,看看是否满足字数要求。这两个现象都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在意作文字数的程度超出了作文的质量。如果字数不够,意味着他在作文构思这一块的能力不达标。
2.作文内容偏离中心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命题作文中。比如在写以“花开不只在春天”为题的作文时,感情比较敏感的学生就会利用这个题目,以物代人,写一个本应该享受快乐的少年,因为家庭困苦而奔波劳累,最后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以题目暗示作文中心。用这种思维模式写出的作文往往会得到高分。而不善于深入思考的学生,可能就会根据字面意思,写塑料大棚里的花草,即便在冬天也依然会开放。采用这种思维模式写作,就容易偏离题目中心,作文得不到高分。
3.缺乏文字审美意识
这一点是比较难形成的,尤其在现在学习竞争激烈的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把眼光盯着学习成绩,想的只是如何能获得高分,这样,学生在心理以及情感上都会很贫乏,写出的文字生硬,毫无美感。在作文的叙述表达上,他们只管把想说的说清楚,不去考虑怎么说更美,在哪里埋下伏笔会形成悬念,怎样写才能使文章层次清晰。如果学生没有这个审美意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像流水账一样。这也是初中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根据字数勾勒情景情节
从作文字数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相对容易的一一个切入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先出一个题目,让学生用20个字作文,比如以“包饺子”为题,学生说:“今天回家,妈妈包饺子,让我也包,虽然我包得不好,不过吃到自己包的饺子很开心。”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在字数上进行提升。就以刚才这20个字的语段为例,通过加形容词的方式,使字数增加,使内容也更具体、更连贯。比如:“今天放学,当我回到家后,发现妈妈正在包饺子。妈妈看见我回来,让我去快去洗手,然后一起包饺子。我兴奋地放下书包,用最快的速度洗完手,就跑到妈妈身边,学着妈妈的样子捏了一个饺子。饺子歪歪扭扭的一点都不好看,妈妈看见我撅着嘴,笑着说:‘没关系,只要肯练习,一定会包得比妈妈还好的。’听完妈妈的话,我信心满满地又包了第2个、第3个……终于包完啦!饺子煮好后,我看见自己包的饺子,非常开心,马上吃了一个,第一次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原来是这么的美味。”教师也可以留一些课外扩句作业,帮助学生加强对形容词的运用。
2.双向作文,强化思维逻辑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根据事情的表里,老师可以出一个命题,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各写一篇文章,比如以“破碎的玻璃杯”为题,先写一篇玻璃杯破了,但是对你有好处的作文;再写一篇玻璃杯破了,给你带来了坏处的作文。根据题目这样进行正面反面的训练,会引导学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3.鉴赏诗词,培养审美意识
要想让学生写出美的文章,首先就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的文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作诗,欣赏美的诗词,让学生意识到美在文字中的存在,这样他们才会向美靠拢。其次,语文教师要以写作的成就感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并通过不定期的沟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写作与个人气质修养相联系,引导学生去领会各种写法,帮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抵触感。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分析那些颇有写作成就的人的写作历程,指导学生获得写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从这些具有写作成就的人所具有的喜欢读书、喜欢写随笔、喜欢做精彩语句的记录和引用等好习惯上入手,引导学生阅读好书、积累优秀词句、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就及时记录感悟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写空间心情、日志、微博或者日常的小记事本等建议,努力帮助学生养成抓住其在生活中生发的一闪即逝的灵感的好习惯。
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身份,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困扰,而语文教师要帮助自身以及学生消除这种困扰,要善于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