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14409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前提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施需要几个必要条件:第一,有学校领导以及社会的支持。课堂自主学习很容易就被人误解是教师受到人为的压力,所以学校和社会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教师需要有思想观念的改变。要改变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懂多少就教多少而忽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自身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自己并成为学生的榜样。第三,课堂应该属于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要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课堂上。
  二、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巧设课前谈话搭桥,使学生专注起来
  要进行课堂的学习,在正式学习之前和学生谈话很重要,这一步能够让学生和老师达成一种学习的默契,不仅如此,巧妙的课前谈话还能够使学生专注到本堂数学课的学习。比如我们在学习七年级的人教版初中数学的第一章“有理数”之时,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的谈话中以趣味的故事开场,比如说一些与数字相关性的有理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与数字有关的一些无理的事,甚至可以让同学也发表下意见,最后以此为引,而说出数学领域的有理数,而进入“有理数”这一章的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的开始,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一开始进入思考的状态,还能让学生专注起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更容易更简单。
  (二)巧用生动语言加料,使学生调动起来
  数学是属于理科的学习科目,而初中的数学更是一门基础性的科目,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与学习之中免不了枯燥无味,也就免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数学知识时感到没兴趣和乏味。所以,教师在用语言讲学知识的时候应该尽量生动活泼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初中数学第十四章的“一次函数”之时,其中的第一节是“变量与函数”,在讲解时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生动的语言就像一些通俗易懂的“你变我也变”“孙悟空七十二变”等等这些与变量有关的,同时可以讲一些趣味方程结合起来就像著名的“鸡兔同笼”这样的,可以使得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能够更加直观和更具有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去主动思考和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
  (三)巧借电教手段,使学生投入进来
  社会的发展使得许多现代教学技术也开始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技术的运用能让初中数学课堂进展顺利,同时通过这种新奇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让学生全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的时候,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正好能够恰到好处,此章第一节是“图形的旋转”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能够很直观的让学生看到旋转的特点,再经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旋转的特点,在教师的刻意讲述下让学生去对第二节“中心对称”的有关知识的自主探究理解和学习。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同时自主的去学习,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巧增学习趣味,使学生兴奋起来
  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往往比被动学习的效果更好,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素材,吸引学生学习。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数学的大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通过生活实例进行学习,不仅让学生更乐于学,还可以把学生所见所闻归纳为数学知识。这种学习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教学更有成效。比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一章“比0小的数”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见过的比“0”小的数,然后展示如天气预报、海拔高度图、新闻中的负增长率图,询问学生这些比0小的数代表什么。初中生都是好胜且好奇心重的孩子,他们将会踊跃发言、积极求知,这种教学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学习兴趣高昂。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初中课堂的很重要的一环,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时时刻刻的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去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不知不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如此,教师对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也应该重视起来,不能将其当一个任务完成,要有一种“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将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数学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通透地学好初中数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有效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预期目标。重视教学活动过程双边特性的有效发挥,设置适宜、积极、融洽的师生有效互动氛围,是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忽视教学活动的双边、双项特点,将教师的“教”作为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的设计却往往不被我们所重视。教师教学生数学不是培养学生会解题,成为解题高手,而是要启发学生智慧,放飞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布置学生的作业,作业的设计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置学生于自主参与的境地,使学生得到智慧的启迪。那么如何设计多样性的作业呢?  一
英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工作的范围为对象展开思考,回忆目前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思考可以着手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数学效率。做好英语教学的反思工作能让教师有效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明确教学方向。教师可以从词汇、语法、口语、阅读四个教学重点进行反思。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初中生在读小学时英语词汇的积累都不达标,比如小学阶段应该掌握基本的英语
期刊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构建要素之一,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心”.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展现学生主体特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主体特
期刊
英语课外阅读是对英语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形成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树立热爱读书的情感,是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在农村初中,真正意义上的英语课外阅读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学校阅读教学条件不足、氛围不浓、方法不当,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阻碍了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对
多年的英语教学研究发现,中国学生普遍受语言环境、教程编写以及应试模式的影响,无论从对语言本身的掌握领悟还是对考试能力的提高方面来看,初中英语阅读都是英语教学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可以说,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写作、口语以及听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当前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词汇量不足  前文提到,阅读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