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激励,让教学更有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g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巧妙的提问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会阻碍学生深入探究。以“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操作和推理,从而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问题;路径;操作;长方体、正方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72-02
  某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采用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落脚点放在“找与想”上面,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审视和概括长方体的特征,在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识别长方体与正方体,获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现摘录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一、问题让思考有路径
  【教学片段1】师: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各要素的名称——面、棱、顶点,若要深入研究长方体,对于面、棱、顶点这三要素,你能设计哪些数学问题?
  生1:长方体共有几个侧面?
  生2: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
  生3:长方体各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生4:长方体的体积由哪些因素决定?
  生5:长方体中有面积相等的表面吗?有等长的棱吗?
  师:带着这些问题,观察研究我们手中的长方体模具,请用清数、测量、比较等方法研究三要素的特征。在小组内交流你发现的结论,并由组长填写报告单。
  出示:长方体有几个侧面?各侧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全等的?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等长?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或发现?
  【赏析:授课教师抓住了本课重点,首先让学生概括长方体的主要特征,紧跟着在回顾点、线、面的旧知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学名。然后,不是让学生按照报告单罗列的任务直接做,而是让学生思考“如果要深入研究长方体,对于面、棱、顶点三要素,你能设计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而且还能指明研究的方向。最后,授课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补充,形成一份学习成果报告单,这份成果报告单不同于课本中连续7个问题的编排方式,而是按“面、棱、顶点”三个方面分门别类,从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有序观察的习惯:(1)长方体有几个面?(4)长方体有几条棱?(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5)哪些棱长度相等?(6)长方体有几个顶点?(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7)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二、问题让操作更见效
  【教学片段2】师:我们探究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要素的特征,请按照这些特征制作一个长方体。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手工制作一个长方体外框。在制作之前,请先考虑好如何选取小棒才能一次性做好长方体框架,然后小组合作装配长方体外框。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小组率先完成的秘诀吗?
  生:我们挑选等长的4根小棒为一组棱,共挑选出3组,然后再装配外框。
  【赏析:通过操作实验,学生汲取了大量的直观知觉,激发了自身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在动手装配之前,先深入思考问题“如何选取原材料,装配外框的工效会最高?”,将注意力转移到选取材料上,而不是盲目、低效地去一根根地尝试。这样做,既复习了平行的四条棱等长这一知识点,同时又应用了平行的棱等长这一性质来作为选取材料的依据,带着智慧操作,使操作更有目標性,更有条理性。】
  三、问题让思维更深刻
  【教学片段3】师:我也做了一个外框,随意取下其中一条棱,你能推测出这条棱的长度吗?
  生(齐):能。
  师:依据是什么?
  生1:因为平行的棱等长。
  师:再取下一条棱,显然还可以复原整个长方体的大小。如果继续取下一些棱呢?想一想,最少需要保留几条棱,才可以复原出长方体的大小?动手试试看。(学生小组合作)
  师(展示学生手中的相交于一点的3条棱):还能再取下一条棱吗?
  生2:不能。
  师:为什么?
  生2:再取下一条棱,就无法确定长方体的高度。
  师:取下这一条呢?
  生2:就无法推算出长方体的长。
  师:取下这一条呢?
  生2:就无法推测长方体的宽度。
  师:看来,这三条棱不可或缺,它们可以决定长方形的形状和大小。
  【赏析: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容易被一些近似的知识概念迷惑,摸不清知识的本质。授课教师能够及时使学生明晰长方体的结构特征,提高学生思维缜密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理解是这堂课的难点所在,是直言“什么是长、宽、高”,还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探明长、宽、高的功能与本质呢?“想一想,最少需要保留几条棱线,才可以复原出长方体的大小?”“还能再拆下一条棱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考和联想更有方向,也更准确。】
  四、问题让生成更多元
  【教学片段4】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生1:长8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
  师:试想一下,怎样通过改变棱长将一个长方体变形为正方体?
  生2:把代表长度的那条棱的长度缩短成3厘米。
  生3:也可以把代表宽和高的棱都延长成8厘米。
  生4:只要令长、宽、高的长度一致就可以。
  师(出示变化后得到的正方体):你们有何发现?
  生5:当长方体的长、宽、高等长时,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
  生6:长方体和正方体关系密切。
  师:你们的头脑太活了!那应该如何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呢?
  生7:也从面、棱、顶点三要素来研究。
  生8:和长方体的探究方法如出一辙,因为它们紧密相关。
  生9: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高度相关,也有区别。
  师:仔细观察手里的正方体框架,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点?
  生10: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11: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的正方形。
  生12:12条棱都等长。
  师:有同学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什么意思?
  生13: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14:对面全等,平行的棱等长。
  师:区别呢?
  生15: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师:正因为正方体太特殊,所以可以看成是特殊的——
  生16:长方体。
  【赏析:教师能抓住课堂中的“生成点”,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促进课堂生成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对于正方体特殊性的理解,教师进行了迁移:“试想一下,怎样通过改变棱长将一个长方体变形为正方体?”“那应该如何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呢?”……在开放性问题的激励下,学生才会进行积极思考,深入交流,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逐渐明朗。】
  所谓的问题导向,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而且在探究操作的过程中沿着既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前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操作、去思考、去推理,操作成功了,思考正确了,推理无误了,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说数学知识是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探究和建构的过程,充分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日积月累,才能够实现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以“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简化、数形结合、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思想方法;四基;鸡兔同笼;数学素养  [中图
[摘 要]合作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以合作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合作并不是把课堂丢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追求形式,也不喊口号,真正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有所获。  [关键
[摘 要]平均分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是建构除法意义的主要基石。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应把握好除法的起始教学课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并适时建构数学模型,以组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具备发展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平均分;数学模型;概括化认识;符号表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课堂的生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其中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预设,往往会形成一对矛盾,但正是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学生的认知矛盾点凸显出来,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也有了清晰的脉络,此时教师就要从矛盾入手,进行合理建构,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自悟自得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思维的飞跃。那么,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冲突,建构精彩的课堂生成呢?笔者认为,唯有尊重才能够释放学生灵动的思维。现以《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实践为例,谈
[摘 要]优秀的数学教师总会想方设法传授给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之美,进而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要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之美,应发挥数学教师、数学思考、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的作用,让数学之美溢于言表、产生共鸣、感叹于口、烙上烙印。  [关键词]数学之美; 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因为在复习课中通常采用高强度“炒冷饭”式的复习模式,结果教师累、学生累、复习效率低下。教师要想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前理顺复习思路: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选好有效复习的着力点→重视有效复习的延伸点。依照复习思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理顺思路;有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接受式学习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无分优劣,不可偏废,因为“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使接受式学习在概念定义、直观演示材料等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 解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
[摘 要]“年、月、日”是普及性通识教育,知识点分散,包括平年、闰年、大月、小月、二月天数的规律,全年总天数,每月天数变化,内容驳杂,牵涉面广。“年、月、日”的知识中规律性内容较多,涉及天文学和历法知识,但归根结底可依托数学运算来推演。  [关键词]问题导向;求知动力;年、月、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1-01 
[摘 要]课堂问题的提出与回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以“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探讨得出在问题链设计方面存在着“定位不准确,整合性不高,导学性不强”的现状与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学情为导索,找准问题链切入口;以内容为抓手,精设问题链形式;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思维提升。  [关键词]问题链;问题链形式;思维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要]数学“童画”是可视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表达、想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的过程、方法、思维等以视觉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现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童画;思维;七巧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