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思路有效复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vgpzz6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因为在复习课中通常采用高强度“炒冷饭”式的复习模式,结果教师累、学生累、复习效率低下。教师要想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前理顺复习思路: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选好有效复习的着力点→重视有效复习的延伸点。依照复习思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理顺思路;有效复习;唤醒;激活;优化;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60-02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约占总教学课时的15%左右。然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怕上复习课,因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炒冷饭”式的复习模式,结果教师累、学生累、复习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现结合教研课“小数乘法单元复习课”,谈谈我对复习教学的思考。

一、找准切入点:唤醒认知情感,夯实复习基础


  单元复习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对此,教师不妨在上课伊始就将要复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求,创设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唤醒学生的认知情感、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使每位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都感兴趣,为上好单元复习课奠定扎实的情感基础。
  [教学案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情境:新星小学四(3)班的学生给地震灾区捐款,小红捐了12.5元,小明捐的钱是小红的1.6倍,小军捐的钱是小红的0.6倍,把小红捐的钱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两位就是小华捐的钱,小兵捐了6个1.25元,(1)小明和小军谁捐的钱多?(2)小华捐了多少钱?(3)小兵和小军谁捐的钱多?
  教师提问:“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三个问题吗?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教学思考]上述题目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教师的一句“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三个问题吗”迅速把学生引到与“小数乘法”相关的知识上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情境与知识的距离,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由于“谁捐的钱多”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因此,他们会积极投入激烈的讨论中,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打开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好铺垫。

二、把握关键点:激活认知结构,引导知识梳理


  单元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要梳理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既要重视“理”,又要达到“化”,把平时每个课时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去梳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提炼精华,从而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领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3.运算定律的运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智性学习不在于记忆大量的法则,而是在于建立知识结构。在智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提供合适的学习情境和材料,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建构知识体系,达到过程与结果融通共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智性学习;三角形;自觉建构;提升学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28-02  智性学习是
[摘 要]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前,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顺学而教,课堂教学的重心必然从“发现规律”升级为“验证结论”——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之所以为180°的探究过程,让数学学习在建构中走向丰盈和深刻。  [关键词]理性思维;推理;深度建构;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67页“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前慎思】  1. 四年
[摘 要]对比,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把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  [关键词]对比;操作;平均分;余数;有余数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
[摘 要]数学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应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积淀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凸显数学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素材;数学思想;数学历史;数学之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05-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摘 要]综合与实践课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如果按活动形态的不同,动手操作型可归为其中之一,这样的课型往往需要准备一些活动材料,但是面对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教学中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组织,没有清晰的活动要求,那么整节课可能就会在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状态中结束。以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为例,把动手操作型综合实践课分为几个教学模块“善用预学单、精设问题链、要求多样化、情境适引导”,从而激发学
[摘 要]]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说数学知识是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探究和建构的过程,充分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日积月累,才能够实现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以“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简化、数形结合、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思想方法;四基;鸡兔同笼;数学素养  [中图
[摘 要]合作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以合作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合作并不是把课堂丢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追求形式,也不喊口号,真正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有所获。  [关键
[摘 要]平均分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是建构除法意义的主要基石。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应把握好除法的起始教学课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并适时建构数学模型,以组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具备发展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平均分;数学模型;概括化认识;符号表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课堂的生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其中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预设,往往会形成一对矛盾,但正是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学生的认知矛盾点凸显出来,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也有了清晰的脉络,此时教师就要从矛盾入手,进行合理建构,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自悟自得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思维的飞跃。那么,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冲突,建构精彩的课堂生成呢?笔者认为,唯有尊重才能够释放学生灵动的思维。现以《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实践为例,谈
[摘 要]优秀的数学教师总会想方设法传授给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之美,进而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要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之美,应发挥数学教师、数学思考、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的作用,让数学之美溢于言表、产生共鸣、感叹于口、烙上烙印。  [关键词]数学之美; 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