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魂兮归来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给我留下最深、最好印象的是一位入职刚半年的教师黄柔茵。她是一位既谦卑又自信的马来西亚小姑娘。说她谦卑,因为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精心备课,生怕把课上砸了;说她自信,因为她敢于挑课文毛病,穷追猛打、毫不手软,将主要心思放在创设发现、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求知上。
  她的了不起,还在于只引导学生探究,不给答案——她已了然“非指示性教学”秘诀。我还没有看到中国名师这么上课。她上《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辨性的,与中国教师普遍照本宣科形成鲜明对照。她的“教学设计”言简意赅,目标集中,层层深入,思维之缜密、老到,令我惊叹。
  她这样解读教材:《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典型的“教材体”,表现形式属于记叙文,但内容更偏向说明文。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主要介绍金字塔,然而课文的内容实在太单薄了,既体现不出金字塔的宏伟壮观,也不能让人从字里行间对金字塔产生“不可思议”的震撼——课文只通过作者的“四问”(在哪里、为什么要建造、如何建造、有没有其他神奇的地方),很平淡地介绍了金字塔。此外,课文最后一段有强加价值之嫌,显得突兀。界定文体、质疑课文未达成“不可思议”的目的,实即提出问题,确定该课目标:探讨如何写出让人震撼的“不可思议”。其知趣、智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有动力学价值。
  她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其他说明文领略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魅力。为突破重点,她提供辅助资料,让学生比较、思考、筛选出具有“不可思议性”的资讯。这个重点设置得很精准。
  她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发现并指出课文作为介绍金字塔说明文的不足。这个难点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其质疑精神,目的是授之以渔。为了突破难点,教师给学生准备了辅助材料——以“互文比较法”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不足,以加深他们对金字塔的认识,方便对比。
  她预期的学习成果有三项:一是学生能利用思维导图简单概括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二是学生能从不同身份的角度理解金字塔‘不可思议’的地方,研究课文的主旨;三是学生能对比辅助材料发现课文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导入阶段,教师以“你听说过金字塔吗、对它的印象是什么”切入。新授阶段有三项任务:一是教师分派学习单,学生默读后在组内讨论完成“预期学习成果”“一、二”;二是教师分派辅助材料,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小组分享,最后集体交流;三是学生自主思考“课文对金字塔的介绍到位吗,为什么”,并完成“预期学习成果”“三”。结课阶段,教师以“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有关金字塔的资料,有没有哪些部分让你感到好奇,你还想知道更多的吗”激发学生对金字塔的疑问,鼓励他们课后继续探究。
  我之所以耐心地将黄柔茵的“教学设计”写下来,并加评点,是因为这是我此行宝贵的收获之一。在评课现场,我说了八个字:“潜力无限、前程无量。”这丝毫没有勉励、夸张的成分。如果她不骄傲,我还想补一句:她是语文教学奇才。她对教育、教学的认知,对文本、文体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思维的清晰、绵密等堪称一流,在中国名师中也罕见匹敌者。
  她的教学设计围绕求“知”建构:读课文前之“知”;读课文后之“知”;读了课文“附文”(《埃及金字塔见闻》)后之“知”;读了教师分发的“辅助资料”后之“知”;读了课外自己搜集的资料后之“知”。随着“知”的深化,学生获得对认知方法的开悟——互文比较法。
  她呈现了阅读教学“‘思想者’范式”:无知(激发求知欲,形成学习动机)——浅知(文本表层了解,梳理文本内容、思路)——深知(文本深层思考,通过“附文”“辅助资料”的互文比较,发现课文存在的问题,领悟、内化探究方法)——探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自主探究: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搜集资料,运用已知的互文比较法,在实践中“转化”迁移,形成能力)。
  这是基于“研究性学习”(发现并尝试性解决问题)的课。我以为所有的课都应导向学生的自主研究。教学,就是教师围绕特定“转化点”(以往称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开展研究,建构新认知,形成新能力的过程。
  有研究才有领悟,有领悟才有正确有效的实践,才有从阅读到写作(言语表现)的高效“转化”:言语表现素养、能力的生成。从本质上说,教学是一种认知建构活动。她的课,不断导向、深化学生领悟,在大量师生、生生与文本的交流互动中,最终实现目标“转化”,形成对文本探索的新认知,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存在感。
  她的教学实践,暗合我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存在论”语文学要义:第一,指向培育思想者、立言者(质疑、探究、比较、分析——思辨力培养贯穿全过程;激发好奇心、探究心,发现、解决问题,产生思考兴趣、存在感,为言语生命蓄积动能)。第二,给言语表现立本打底,修炼内功,充盈思想(补充大量辅助资料,拓展阅读,围绕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作比较分析,从中领悟阅读、思维方法)。第三,文体认知敏锐,紧扣文体特点设置“转化点”(以“科普性质的文章”定位文体属性,即该文是阐释性、求知性的,有助于确立“转化点”)。第四,“转化点”设置合理、单一、集中;教学步骤、层次,整体自洽、有序(转化点为通过探究金字塔的“不可思议”性,领悟基于丰富资料的比较分析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多层次推进,但紧扣“转化点”)。第五,学生本位,授之以渔,循循善诱,逐步深化认知;不给结论,不设标准答案(从无知、浅知、深知,到自行探知,为学生求知、领悟创设条件,提供实践机会,使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她的课,可以作为阅读教学范例。她若读我的书,知其所以然,从自为到自觉,将更上一层楼。
  课后,我告诉黄博:“黄柔茵是好苗子,您慧眼识才,明师高徒啊。”她的课,不就是黄博孜孜以求的基于“本体论思考”下的“深层意义的阅读”?——黄博觉得此次公开课没有预期的好,马来西亚教师与中国教师还有距离,也许是他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我以为,单是黄柔茵的出色表现,黄博便可释怀。
  课后互动时,中国的黄雅芸老师由衷赞美黄柔茵(两人同课异构),说自己虚长了20多岁,不失为客观评价。黄雅芸的虚心、坦诚也值得赞佩。
  郭史光宏老师也毫不逊色于中国教师。他上《墨子救宋》,教學理念正,基本功好,整体感强。他抓住“主转化点”(墨子成功地阻止这场战争靠什么?——分析条件,开掘其背后的“兼爱”精神)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不也是注重文本深层意义开掘的好课?他对课文删去原文(《墨子·公输》)最后精彩部分提出批评,值得迷信课文的中国教师学习。
  马来西亚华教,必定还有许多好苗子,我不认识罢了。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栏目主持人:姜楚华
复习课是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实施有效复习的几点思考。  一、以学定教  想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复习任务适当前置。如:设计课“课前小研究”。教学《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时,教师设计了四道研究题目:1.我知道。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知识包括:( )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以
一、找到生活原型,重构运算意义  小学数学中的运算主要有加、减、乘、除四种。从这四种运算的定义来看,加法是所有运算的“源头”,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作如下梳理:  [加数(减数)不同加数(减数)相同加:5 7=12 乘:2 2 2=2×3=6减:6-4=2除:6-2-2-2=0 6÷2=3]  与这四种运算相关的问题是小学数学的基本问题。如何提炼它们的原型呢?其实,生活中的运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分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诗歌时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可以从诵读正音明义、想象显象入境、比较品味悟情三个方面入手。  一、诵读成韵,正音明义  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所以在诵读中解决字音、字义的问题,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是理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1.正音  读准古音字。汉字的读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化
三角尺是常见学具之一,但人教版的教材中却没有关于三角尺全面的、系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三角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由于学生缺少对三角尺系统的认识,所以在实际使用三角尺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经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教材中,涉及用到三角尺的教学内容安排是这样的:  [册数单元教学内容例题二下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4.用三角尺画直角;  例5.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介绍锐角和钝角); 
部编本教材提倡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但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读整本的长篇小说颇有难度。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以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具体介绍这种方法。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这本书人物众多、个性鲜明,但他们都是围绕主人公汤姆而出现。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核心人物“汤姆”作为关键词,把与之关联的人物分为敌人、亲人、朋友、情人、其他五类
《学记》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说,善于教学的老师,能让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发扬他的志趣。要想让课堂真正具备“五味”,“善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在欣赏中激发兴趣  童诗是优美的,但由于学生接触的不多,他们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课前的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童诗形式单一,既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
单元思维导图是将一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并用分层级的线条连接概念,搭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单元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它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沟通知识内在联系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包含着许多知识点,它们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综合、整理,并用思维导图表
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种有效指导学生读写化学式的方法。  先读后写,以读促写。化学式的教学出现在人教版《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中。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不少物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氯化钠等。教学化学式的书写时,教师先出示上述物质的化学式CO2、SO2、MnO2、P2O5、Fe3O4、NaCl,引导学生发现其读
七年级下学期“平行线”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进一步探究。 在学生学过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及平行线的定义之后,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從知识上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公理等知识的简单推理;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事物的关注度与兴趣关联明显,因此运用类比的思想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