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023144553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阅读与其它阅读类似,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认读与感知、概念的理解、阅读材料的记忆等。同时,数学阅读又不同于其它类阅读,它是一个不断假设、想象、证明和推理的过程。数学阅读能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水平低及阅读能力差都是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主要因素。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障碍主要是由于阅读缺乏自觉性和自主性,语言感知能力差,对有用信息的提取能力差,思维反应迟缓等。主要表现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调节,对材料理解得不充分,逻辑思维混乱,语言转换困难等。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实现学生与课本语言的交流,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更加规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第二,促进学生认知。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对数学概念、符号等不断地进行“同化”和“顺应”,通过假设、想象、验证、推理等,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第三,有助于个性化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问题,也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自己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的能力,因此,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学生就很难实现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很难把阅读数学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对待,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插图等,开发出生动的数学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首先,创设阅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创设浓郁的数学阅读氛围,用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其次,开展小型的数学活动。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比较强,且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例如:有奖征解、数学趣味题求解、讲数学小故事等,引导学生去阅读数学材料。再次,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去阅读,使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使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2.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
  数学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找出有用的信息,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对于定理、概念不能只是简单地去死记硬背,要与类似的概念进行区分、归纳和总结,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真正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去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去阅读学习。1.默写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2.提问:你对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有怎样的理解?请举例说明;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说出该定理的由来。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阅读后都能够掌握;通过阅读教材中的例题,学生对第二个问题也能很好地理解;当前两个问题解决以后,第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定理的来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定理产生的过程进行发现、探索和总结,掌握知识的生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师可以布置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阅读习惯。对阅读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先作示范,按照知识点列出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去阅读,逐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做好笔记,培养其自主阅读的习惯。
  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数学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初中数学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初中数学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学生实际生活与知识的纽带。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已有多年,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笔者一直致力于把应用意识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由于实际应用源自生活,是学生长期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典型事例,所以这种尝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全面思考联系提供可靠的平台。而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实际数学应用问题考查类型也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的现象可以在每一个人身上存在,存在于人的情绪、人际、行为等不同方面。它不在我们的心灵之外,而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如果说它神秘,那只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它而已。  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
语言感知能力,不仅体现为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而且体现为人们对语言的把握、领悟以及感受力,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的探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语言感知能力  语言感知作为一种语文素养,可以规范人类的语言感受,增强人们对语言的领会与感悟能力。所谓“语感”,简单来讲,就是人们所说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是人们对语言的感觉,它包括对语音的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必然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要学会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课堂提问应该坚持的原则  1.针对学生特点,从简单问题着手  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数学成绩必然会有差异,教师如果盲目地向学生提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必然会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中考,更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就如何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主体为本,主导为先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层面,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的思维是建立在原有知识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具体而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要将训练重点放在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两个方面。在高中阶段,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无论是训练要求还是训练内容或者是训练方法,均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采用读写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就会出现互相干扰、互相迁就的问题,最终导致顾此失彼的结果。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即阅读教材与写作教材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而数学也因为有生活元素而变得更加真实形象。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会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数学学习的素材,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深挖教材,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进生活的元素,让枯燥的数学理论和公式变得具体形象,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真正践行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等,成为摆在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新课程背景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 教师过分迷信新课堂、新教材  新课标倡导高中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本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综合数学素养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趋势。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体现。互动式教学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学活动参与者在教学领域中进行的物质和精神的传导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双方都要进行沟通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师需要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讨论发言、思想交流机会。这样,既可以实现思想交锋与智慧碰撞,也可以帮助学生升华认识,深刻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与组织讨论互动活动,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