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055622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师需要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讨论发言、思想交流机会。这样,既可以实现思想交锋与智慧碰撞,也可以帮助学生升华认识,深刻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与组织讨论互动活动,给学生提供思维交锋的平台,促进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积极思索,大胆质疑,畅所欲言,碰撞思维,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畏惧心理,让他们敢于提问,主动参与交流讨论活动,各抒己见,为集思广益做好铺垫,为点燃思想火花带来智慧火种。
  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引入生活化实例、数学趣味故事等,再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唤起沉睡的思维,激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踊跃参与问答活动、讨论活动。例如:在教学“绝对值与相反数”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小军的家在距学校西边3000米的地方,而小芳的家则在距离学校东边2000米的地方,倘若将学校门前的大街视为一条数轴,将学校视为原点,你是否可以将他们两家的位置在这条数轴上表示出来?从数轴上来看,小军家和小芳家,谁家离学校远些?谁家离学校近些?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见解是否正确,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与鼓励,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然后再对其答案进行补充完善。
  二、合理选择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在讨论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内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教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灵活选择,精心筛选与加工,设置有效的讨论问题。如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思考讨论问题,促进知识生成、能力生成。
  例如:在教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代入消元法时,教学的重点是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是探索怎样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上述难点与重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比如试用代入法解下面的方程组:2x-3y=03x-2y=1,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通过上述例题,你们可以讲讲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吗?再如围绕易混淆或易错的知识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掘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题目的分类情况,引导学生交流:等腰三角形的题目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分类讨论?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或者根据学生因思考角度不同而产生异议的知识点;或者选择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其次,灵活选择讨论形式。如当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他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表个人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与不解之处;或者提出问题,采取对话形式,诱导学生相互交流,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深化认知;或者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分析,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还可以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变式训练题,促进学生思想交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圆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可布置一题多变习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如下图所示,AD是⊙O的直径,而BC为弦,BC 垂直于AD,垂足为E,根据上述条件,我们可得出哪些结论?(不添加辅助线与字母,省去推理过程。)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索符合条件的结论。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寻解题思路与方法。当每个小组基本上想出解题方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在组内进行交流,比较各自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总结归类,看看小组得出了哪些结论。然后各组汇报本组的成果,展开集体交流,相互启发思维。学生看到本组独特的解题思路或方法时,会很有成就感。而看到别的小组更简捷、更灵巧、更新颖、更独特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时,学生又会羡慕不已,这样就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与探索。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交流,能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合理猜想与推断,不再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促进了其思维的深刻性,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同时,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借鉴。
  总之,教学本身是实现思想碰撞、情感交融、知识技能习得、经验分享、潜能开发、审美享受、精神愉悦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交流、动静结合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一讲解,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如此,才能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机会,让师生、生生间的心灵更为贴近,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与探索,促进学生情感、智慧、能力的多向发展。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采用人机对话模式有着客观公正、提高效率、针对性强等独特的优势。但笔者根据实践和观察,发现不少考生在该项考试中精神紧张、声音颤抖、表达含糊,不能顺利地完成考试,究其原因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心理不适所致。以下试从造成心理不适的原因和心理调适的方法两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把准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适之“脉”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一个人某种行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当事人的某些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初中数学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初中数学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学生实际生活与知识的纽带。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已有多年,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笔者一直致力于把应用意识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由于实际应用源自生活,是学生长期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典型事例,所以这种尝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全面思考联系提供可靠的平台。而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实际数学应用问题考查类型也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的现象可以在每一个人身上存在,存在于人的情绪、人际、行为等不同方面。它不在我们的心灵之外,而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如果说它神秘,那只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它而已。  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
语言感知能力,不仅体现为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而且体现为人们对语言的把握、领悟以及感受力,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的探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语言感知能力  语言感知作为一种语文素养,可以规范人类的语言感受,增强人们对语言的领会与感悟能力。所谓“语感”,简单来讲,就是人们所说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是人们对语言的感觉,它包括对语音的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必然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要学会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课堂提问应该坚持的原则  1.针对学生特点,从简单问题着手  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数学成绩必然会有差异,教师如果盲目地向学生提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必然会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中考,更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就如何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主体为本,主导为先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层面,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的思维是建立在原有知识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具体而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要将训练重点放在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两个方面。在高中阶段,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无论是训练要求还是训练内容或者是训练方法,均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采用读写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就会出现互相干扰、互相迁就的问题,最终导致顾此失彼的结果。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即阅读教材与写作教材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而数学也因为有生活元素而变得更加真实形象。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会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数学学习的素材,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深挖教材,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进生活的元素,让枯燥的数学理论和公式变得具体形象,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真正践行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等,成为摆在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新课程背景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 教师过分迷信新课堂、新教材  新课标倡导高中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本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综合数学素养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趋势。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体现。互动式教学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学活动参与者在教学领域中进行的物质和精神的传导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双方都要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