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和人眭化的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需要把社会的基本要求纳入到它的教学之中。为更好地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宗旨,可以针对这门课程的特殊性,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去开展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当代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教好这门课,需要具备一种宏观视野,即把社会的基本要求纳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之中。以下是基于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这门课程的特殊性,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这一问题进行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到底谁是主谁是客,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希望以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灌输式的教学难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结果并抹杀过程,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与灌输不同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生成结论,主动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这一过程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在我四年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经历中,就有过不少这样的实例。
  咸耀斌同学是四年级四班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该生不仅打架逃学,而且经常对同学和师长进行口头侮辱。班主任老师和我面对这种情况,总是试着对他进行教育,“不行……”“不许……”“不准……”“应该……”成为了我们之间的日常对话。然而,四年的学习生涯和道德教育历程并没有使这位同学发生丝毫改变。为此,课余时间和教学研讨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特别喜欢用语言表现自己。针对他的这个性格特点,我组织了一次班级讨论,让全班同学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开展德育修身课。这次课的重点在于自我反思,其次是他人总结。修身课上,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缺点、不良习惯在全班面前反思一下,针对这些不良习惯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寻找出最适合这些学生进步的方法。此次德育反思课取得了很大成功,成耀斌同学积极参与,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比如,他变得爱干净了、不打架了,友爱同学、尊重师长了……虽然他还有很多缺点,可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一点点改进自己,这正是我们品德课的目的,即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来修正自己。
  这次修身课实际上就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践,它让我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品德与社会》更贴近学生的情感,并与他们的心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尤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它既包括生理需要,也包括心理需要;既包括物质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既有低层次的生理需要,也有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如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尊重学生的高层次需要,意味着我们要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遵循一种人性化的教学理念,而非冰冷、功利的理念。
  首先,我們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发展。人是群体性动物,在个人的成长中要遵守社会的公共准则,但由于个体的发展不一,在具体的教学中就不能粗暴地设立严格的量化标杆,束缚学生的个性,而应该尊重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特点差异。这样一来,作为个体的每一位学生心中被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也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我们还要注重讲授与自学结合。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更倾向于选择讲授与自学结合的方式,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甚至在其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无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三、鼓励学生拓展课程维度
  学生不是被动的被教育者,他们是教育的主人翁。而《品德与社会》课也不应只限制于课堂的四十分钟,活动范围也不限教室大小的区域,它的真正王国在社会生活中。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示我们要把这门课交还给学生,交还给生活。例如,多关注学生课余与假期的状态,鼓励他们交流学校之外的经历与体验,联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进行思考等,尽力从时间的一维和空间的多维角度扩展思想品德教育。
其他文献
新《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可见,新《纲要》更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探究力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活动选择的梯度  科学活动内容的确立对于幼儿科学的发展十分关键。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探索与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天然的场所。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从最普通的“麦子”人手,将麦子资源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充分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麦”进课堂——彰显魅力  新《纲要》中指出:“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创设的,教学练习课是对本节或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因此,如何在练习课中巧设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练习,系统整理,思维拓展,我个人觉得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在现实教学中,感受颇深,现结合两次练习课谈点个人感受。  一、创设情境,动态调控  《1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片断  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
和畅二字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和谐通畅、融合顺畅。建设和畅班级便是建设一个融合顺畅的班集体。本人认为要建设好“和畅班级”,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好班级文化,那也是班级常规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和纪律。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班训、完善班级制度、优化班级环境、和谐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  一、和畅的班训  首先,班级是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班训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只有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这两方面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参与,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如何立足课堂,以开放的思路指导教学,发展學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
科学课程逾越了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等学科之间的藩篱,实现了课程的整合与开放,但对科学教师,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某区,在开设小学科学的3-6年级中共有1200名学生,其中科学专职教师(每周科学课12节及以上)共8名,兼职教师40名。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跟踪调研,发现专兼职教师在科学教学质量上也有差异。  一、教学质量存在的成绩差异  笔者连续两年跟踪了2009级学生在五、六年级科
听到好课,常感叹于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深人解读,对教材巧妙的重构和再创。在他们的音乐课堂中,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拨动学生的审美心弦,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张扬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彰显了教师深厚的素养底蕴,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体验与感悟。文本重构和再创是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2011版音乐新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说明就有提到: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对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几乎每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确实课堂教学更民主了,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了。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本文是我在《At
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2、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祖国的领土不可侵犯,不可分割。3、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祖国在我心中  师:这是一张世界地图,谁能上来找找中国在什么位置;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大吗?  二、祖国政区我知晓  师:我们国家这么大,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划分成了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阅读教学占用了语文教学一半以上的课时,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好坏。“感受——升华”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  一、“感受——升华”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它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语文课中学生情感参与的问题。在学习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将课文中蕴